曾東雪
摘要:手活動的精細是大腦發展的標志之一,科學研究證明:手的活動與精細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同時運動中樞又能調節手指的活動,神經中樞和手指反復地互相作用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難發現,有部分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有部分孩子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比較大,至于孩子動手能力的差異原因在哪里呢?通過跟家長溝通,和觀察了解到,其實原因有很多,有些因為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怕孩子受苦,不讓孩子動手全包辦代替。孩子從小就習慣惰性,依賴,沒有自我勞動和服務他人的意識,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不利。
關鍵詞:幼兒;動手;能力;興趣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6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兒園是孩子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老師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
一、讓勞動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
1、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兒園老師應該教師捕捉合適的時機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因地制宜對幼兒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換衣服的過程中,小班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強,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動手穿脫衣服,并借助能力強動作靈活的孩子給予示范,讓幼兒學習模仿,直觀的教育方法比較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孩子,而中班的孩子動手能力適當提高,在疊被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孩子互相幫忙,共同合作完成任務,達到共同合作的目的。大班的孩子教師可以利用餐前餐后的活動,讓孩子學會擦擦自己的小桌子的同時幫助老師分碗筷,分碗筷和餐巾等。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讓孩子萌發了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又如在體育游戲中讓幼兒手動起來,所以根據幼兒特點,我把動手能力培養融于體育活動之中,使幼兒在開小車、跳繩、投沙包、拍球、套圈、踩高蹺等活動中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其中小班幼兒,我們讓幼兒學習拋接球、滾滾筒,就注重培養孩子掌握使用體育器材,如:拋球、滾球,讓幼兒動手的同時發展手腕的靈活性。中班的孩子我們就開展拍球比賽,并為全園小朋友做觀摩表演,同時嘗試學習跳繩,到中班下學期幼兒近半數學會了跳繩,大班幼兒幾乎人人會跳繩,這些活動促進了幼兒的協調發展,同時,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在戶外活動中,我們園里的的體育器械數量充足孩子們每人手里都有一件體育器械,讓孩子在操場上快樂地游戲,幼兒身體等到鍛煉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目標和方法。
2、以各種游戲形式激發幼兒的動手的興趣。
幼兒天性喜歡玩游戲,以游戲形式開展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奇心使幼兒喜歡去探索、發現、總是想去了解周圍事物,奇心能提高幼兒的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從感覺反饋中感到周圍世界是自己發現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因而能促進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發展,并產生繼續探索操作的愿望。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在科學區里投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操作材料,教師引導孩子去探索的同時動手操作,第一次用眼睛去看一看,用小手去摸一摸,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并把發現的問題用小手記錄下來,老師引導孩子通過思考,并再次操作各種材料尋找答案,在不斷的嘗試操作中培養了孩子主動動手的興趣,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3、以比賽的形式,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小班餐活動中,孩子們會換好拖鞋,疊整齊自己的衣服才進行午睡,有部分孩子常常不會整理自己的衣服,只是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疊或者懶洋洋地等著老師來幫忙。于是每天餐后我開展疊衣服和穿鞋子比賽的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馬上來了,生怕自己落后了,手忙腳亂地動起來,哪怕衣服疊得不整齊,過后老師還要幫忙整理,但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還在日常為孩子設計一些“小螞蟻搬家”“夾豆豆”等幼兒感興趣的比賽游戲,在“螞蟻搬家”中孩子們不斷從舊家把東西往新家搬,顯得特別勤勞,在“夾豆豆”的比賽活動中,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把豆子夾到另一個碗中,這些比賽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的同時提高動手能力。
二、家庭生活中注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
很多家長都意識到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為了培養“心靈手巧”的孩子,不惜高價給孩子買高檔的玩具、學習用具,其實日常生活的細節對幼兒的培養和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意義更大。例如孩子自己拿勺子把飯送到嘴里,從一歲左右就要教,不管孩子撒到滿身上、滿桌、滿地上都是飯,家長不要嫌棄孩子弄臟了衣服而去喂他,到三歲左右家長可以教孩子使用筷子,不要老是用勺子,這樣能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另外,家長可以允許孩子用左手拿勺子干活等,因為左手開發右腦能力,不是病態,不要經常強制性地去糾正幼兒使用左手的習慣而應該讓孩子左右手同時訓練,讓孩子左右手相互協調。三歲以后的孩子可以教他們學習穿木珠、搭積木、捏橡皮泥、撕紙條、拼圖等。
為了使孩子早期接受一定的藝術熏陶,訓練一雙巧手,開發智力。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藝術技巧,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報一些鋼琴和繪畫等課程,讓孩子學學彈琴、畫畫,這些訓練學習這些藝術課程,不一定是要讓孩子變成藝術家,目的是通過這些訓練使孩子的小手得到鍛煉同時掌握一門技能,往往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限的樂趣和益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雙手,還孩子一雙自由的手”。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心靈手巧的小朋友關鍵還是在老師、家長共同努力。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創造性人才,如何使家庭氣氛更有利于兒童的發展呢?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會給我們一些啟迪。
幼兒園在幼兒動手能力培養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有目的、有計劃地貫穿于日常生活的各類活動之中,同時還需要家園配合,教師和家長及社會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持之以恒,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才會“手巧心靈美”。
參考文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學前心理學》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沙墟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