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蓮
摘要:對于語文這個學科來講,雖然是學習的基礎,但是內容復雜又很龐大,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易學,學習語文知識時也會有很多同學會遇到學習困難的情況。針對語文科目來講,在農村和城市的語文教學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農村學校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方法還有學校的學習基礎設備普遍都比城市的學校低,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困難,語文的學習成績較差,長此以往,有些學生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后進生”。針對這樣的情況,本篇文章將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農村語文教學;后進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79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知識學習的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相比不需要很強的邏輯能力,學習起來相對簡單一些,但是語文的學習內容復雜又繁多,需要很強的理解能力,所以仍然有很多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出現種種問題,以至于語文學習成績差。處于農村小學的學生在學習時因為沒有城市學校的學習基礎設備完善,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比較低,教學方法相對傳統,導致學生學習意識的培養產生困難,如果長時間的處于這種學習狀態下,就會產生一大批的學習困難生,所以后進生的轉化和教學效果的提高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后進生的共同特點
后進生又可以成為學困生,是指對學習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學習方面的個人能力較差的學生。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后進生共同特點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的閱讀能力差。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練習閱讀某一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整體內容進行概括總結,針對課文的內容提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有些學生在答題時找不到文章的中心內容,回答的問題和中心點有很大的偏差,這些學生知識的提取能力都相對較低,語文的考試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其次,學生在書寫方面的能力不足。語文學科中通常要寫非常多的漢字,需要學生有比較強的書寫能力,學生書寫的速度和書寫字體的清晰度都會對教師的評分標準產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學生書寫的能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會產生學生在平時語文課上學習的水平不相上下,卻總在考試測驗中發生很大的差距,寫字清晰工整的學生總是得分會比寫字字跡潦草的高一些。
再次,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學習上。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在上課時會發現,有許多學生在課上沒有認真的聽老師講課,交頭接耳、精神渙散,還做時不時的做一些小動作,這樣的學生普遍的成績都比較差。而在語文課上認真聽講,跟著老師講課的思維走的學生學習成績就會高一些。
最后,學生對學習語文沒有興趣。在課堂上有一部分學生可以積極的和教師進行互動學習,還能不時的提出自己的見解,相反有一些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幾乎沒有主動的去參與與教師的互動,不主動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算是教師主動地點名提問,學生也是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或者光站著不說話。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低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沒有興趣。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一)創造靈活的課堂環境
一般來說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都比較乏味,教師自己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卻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農村的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在語文教學中一些后進生也會在課上和其他學生一樣聽老師講解課文,而教師卻沒有關注這些后進生的學習成果,不管學生的理解程度,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降低,使學生變得不思進、懶惰成性。這時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師生交換的學習方式,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語文課堂。比如:在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和自己進行角色的互換,由學生自己將課文內容進行講解交給其他學生,教師作為旁聽在必要時進行輔助引導同時維護上課的秩序。教師在挑選講課的學生時就可以從這些后進生中進行挑選,這時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自己重視,激發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在農村的學校中,教學基礎設施的配備也逐漸的完善,但是很多的學校并沒有將多媒體設備利用起來,加上很多農村的教師對網絡多媒體的認識比較陌生,也沒有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意識,使其成為了一個擺設。在農村學校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學習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新穎而產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于后進生來說也會產生好奇心理,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普羅米修斯》這一課中,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古希臘的神話故事,通常這樣的神話故事學生都會產生好奇心理,基于此,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普羅米修斯的視頻電影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讓不同的學生說出自己在電影中印象深刻情節,并且結合課文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體會這個神話任務不屈不撓的精神。再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有很強的集中,后進生也不例外,學習的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激發后進生和普通處于中游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在學習中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都不一樣,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和接受能力都會產生差異。在農村的學校,因為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授課方式也相對單一,而在課堂上教師也不能全方位的照顧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后進生的學習就變得非常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后注重給予后進生學習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布置課后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大致了解,針對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特點來布置不一樣的課后作業和學習任務,并且進行適時的課后輔導,保證后進生對知識學習最大程度接受。
結束語:和城市的學校相比,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相對落后,為了進一步的縮小城鄉學生的語文學習差距,教師要積極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的了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幫助后進生對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縮小學生的學習差距,對后進生進行適時的鼓勵,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完成向優質學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仁欠東主.農村小學教學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8):79.
[2]鄭淑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轉化的策略與研究[J].新課程(上),2019(05):8.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土橋鎮北家坊小學 7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