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峰
摘要:如今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和現實之間的激烈交鋒催生出了許多新思維、新思想,這對新時代高中生價值觀、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產生了深遠影響, 部分高中生的內心深處被浮躁、焦慮所籠罩。而人文素養指的是個體經過深度學習后將知識轉化成道德品質,形成個人意識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關鍵詞:人文素養;歷史;培養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05-185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歷史教學中應讓學生初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傳承與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等。唯有如此,才能切實發揮歷史學科蘊含的人文素養價值與功能。
一、高中生歷史人文素養現狀分析
1.文化自信層面
近代工業革命、科技革命都發源于西方,而我國則比較落后,處于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一些先進分子積極地向西方學習,從而造成部分學生偏見地認為西方國家的一切都要遠遠優于中國。在進行近代中西方文化講解時,有的學生容易陷入誤區,甚至個別學生偏執地以為中國的發展正在逐步西方化,而忽視了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力,由此可見這些學生明顯缺少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經過不斷打磨與洗禮,造就了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中 華文化,也孕育出了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沉淀與思想升華。
2.人生觀發展層面
高中歷史學科蘊含著人文精神,這也是歷史學科的一大特色。而人文精神指的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關懷,表現為對 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理想人格的肯 定與塑造。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環境變得十分復雜,逐漸形 成了“ 個人和社會并重、事業和利益兼得”的社會價值觀,一些高中生形成個人主義,一切都以自我為主,毫不顧及他人 感受,缺少集體精神。近些年來,我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生產總值不是 很樂觀。社會上的極端思想、不良風氣等很容易對高中生的 思想進行侵害、腐蝕,使學生盲目地追求理想狀態,更多關 注金錢、豪車、別墅,道德水平低下,在思想層面具有較強的 功利性,缺少精神層面的追求。可見,中國的人文精神必須 要突出人的價值,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任重而道遠。
二、新時代下高中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1.多角度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當下,高中歷史教師要樹立學科育人的理念,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做學生文化重塑的引路人。對于高中生 缺少文化自信的現象,歷史教師應重點講一講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尤其是漢、唐、宋時期的傳統文化,儒家文 化、道家思想,以及漢語的影響等。身為高中歷史教師,必須 認真研讀教材,充分開發教材人文內涵,在課堂教學中不能 一味地強調歷史規律、歷史知識等方面的講解,而忽視了對 高中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歷史教師 應深度挖掘課本中隱藏的人文素材,尤其是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和當代的文化大發展與大繁榮,并利用其去熏陶與感染學生,使學生在無形之中提高人文素養。與此同時,教 師也要積極地為學生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講述歷史文物的保護與文化遺產的傳承、發揚,使學生認識更多的社會主義文 學藝術;呈現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影響的各種表現,使學生 認知到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多層面培養學生道路自信
高中歷史教師要突出培養學生的道路自信,歷史教師需要從政治、歷史和綜合國力等多層面來培養學生的道路自信,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英明和必然選擇。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高中生要基于現實去解讀歷史, 于歷史中樹立道路自信。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重點闡述近 15 年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的具體表現呈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引導其將歷史和現實進行深度結合,從而有效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的超強生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歷史的高度來樹立中國的道路自信,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且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唯一符合我國國情的道路。從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時起,中國人民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下,逐漸 富起來,強起來,為我們今天在新時代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保障。
3. 多渠道提升學生精神追求
對于高中生缺少精神追求的現象,歷史教師要多措并舉,把人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人文修養。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要想培育出一代人的精神,就需要讓歷史內化為個人修養,讓個人于歷史之中吸收養分。從人文精神教育方面進行分析,歷史學科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人文知識轉化為自身修養,加深對人文思想的解讀與把握,并經過持續學習、實踐,最終把人文思想轉變成自己精神成長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人文感受,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策略,讓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時代新人,肩負起歷史發展的重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強調學生的核心地位與主體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鼓勵學生多探索、解讀人文精神,從而充分發揮出歷史學科的人文精神教育價值與功能。
此外,新時代下,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站在歷史的高處 “ 登高望遠”,利用自身的價值觀念、樂觀態度在無形之中影響與感染學生,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結語
新時代下,高中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高中歷史教師唯有不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其形成良好的道 德品質,才能正視歷史課堂,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在立德 樹人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具有突出的人文教育價值,高中 歷史教師應肩負歷史擔當,深挖歷史學科人文素材,落實立 德樹人教育方針,為把高中生培養成新時代下有歷史素養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晗悅 . 價值引領: 初中歷史人文素養教育的常態回歸索[J]. 中學教學參考,2019(9).
[2]蘇正華 . 淺談新時代背景下高中生的歷史人文素養索[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10).
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