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麗 任麗
摘要:由于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因地基與基礎的原因,工程事故也頻頻發生,地基與基礎工程事故發生可能是因勘測、設計、構造、制造、安裝與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本文針對地基與基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做了分析,并對其防止方法做了相應介紹,保證了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結構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發生裂縫或損壞。
關鍵詞:地基基礎;工程事故;分析與防治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12
1 引言
在建筑結構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礎工程的質量問題,導致建筑物墻體和樓蓋開裂,從而影響建筑結構的使用。近幾年建筑物倒塌的事故有上升的趨勢,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其中地基和基礎工程的質量問題,占總事故的確21%。在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人們普遍認為最難駕馭的并不是上部結構,而是該工程的地基和基礎工程的問題。建筑物的上部結構盡管千變萬最化、復雜萬分,但是今天電子計算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它們基本上都是在設計和施工中可以被預知和掌握。而對于建筑群所在場地的地下土層分布則不然,人們只能在設計前通過幾個鉆孔的土樣的試驗得知其少數信息,或者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釬探結果了解其表層信息,至于更深層更全面的情況卻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憑經驗加以處理。這就容易產生誤差,甚至錯誤造成對建筑物建成后的損壞,而且地基基礎都是地下隱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難以檢查,使用期間出現事故的苗頭也不易察覺,一旦發生事故難以補救,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地基基礎工程事故發生可能是因勘測、設計、構造、制造、安裝與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從安全上講,突發事故是危險的。所以,研究并探討地基基礎工程事故發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經驗性,是建筑工程技術人員需要不斷積累的知識財富。
2 地基與基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
2.1 因工程地質勘查中的錯誤而產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報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預防地基與基礎的工程事故,首先對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全面正確的了解,要做到這一點關鍵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據建筑物場地的特點,建筑物情況合理確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務,勘查工作是設計的重要稱序,決不能忽視而不做,也不能隨便做而不考慮是否適用。特別是對復雜的、軟弱的地基,更應慎重對待。即使對單層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2.2 因建筑物基礎底面土壓力過大而產生的事故
地基承載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中的一個關鍵指標。各類地基承受基礎傳來荷載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一限度,首先發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較大的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開裂;如果超越這一限度過多,則可能因地基土發生剪切破壞而整體滑動或急劇下沉,造成房屋的傾倒或嚴重受損。
2.3 因地基中暗溝、古墓等舊構筑物影響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開挖后,可能遇到許多異常的情況,例如:在地基土中存在已廢除了的構筑物,導致形成局部的松軟部位,可能引起基礎局部嚴重下沉,從而導致上部墻體或結構開裂;如遇古墓或防空洞等構筑物,則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舊基礎等構筑物,它們往往比周圍天然地基堅實得多,形成軟硬突變,也會造成上部結構開裂。
3 地基與基礎的工程事故的防治方法
3.1置換
置換是用物理力學性質較好的巖土材料置換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軟弱土體或不良土體,形成雙層地基或復合地基.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的目的。主要包括換土墊層法、擠淤置換法、褥墊法、振沖置換法(或稱振沖碎石柱法)、沉管碎石樁法、強夯置換法、砂樁(置換)法、石灰樁法,以及EPS(發泡聚苯乙烯)超輕質料填土等。
3.2 排水固結
排水固結是指土體在一定荷載作用下固結,孔隙比減小,強度提高,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工后沉降的目的。主要包括加載預壓法、超載預壓法、砂井法(包括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帶法)、真空預壓與堆載預壓聯合作用,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
3.3 灌入固化物
灌入固化物是向土體中灌入或拌入水泥、或石灰、或其他化學固化漿材在地基中形成增強體,以達到地基處理的日的。主要包括深層攪拌法(包括漿體四射和物體噴射深層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滲入性灌漿法、劈裂灌漿法、擠密灌漿法和電動化學灌漿法等。
3.4 振密、擠密
振密、擠密是采用振動或擠密的方法使未飽和土密實,土體孔隙比減小,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沉降的目的。主要包括表層原位壓實法、強夯法、振沖密實法、擠密砂樁法、爆破擠密法、土樁、灰土樁法等。
3.5 加筋
加筋是在地基中設置強度高、模量大的筋材,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的目的。強度高、模量大的筋材,可以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土工格柵、土工織物等。主要包括加筋土法、土釘墻法、錨固法、樹根樁法、低強度混凝土樁復合地基和鋼筋混凝土樁復合地基法等。
3.6 托換
托換是指對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礎進行處理和加固或改建。主要包括基礎加寬法、墩式托換法、樁式托換法以及綜合托換法等。
4 結語
地基基礎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現得較多的問題。為防患于未然,有關人員應針對地基情況,“對癥下藥”認真細致地做好勘查、總體布置,選取基礎類型和設計計算等方面的工作。當發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礎事故后,最關鍵的事對這次質量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只有正確的分析,才能發現事故的原發癥結。進行公正的仲裁,明確事故的責任;只有正確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應吸取的教訓,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也只有正確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適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對于結構設計,施工技術和使用中的錯誤引起的,
參考文獻
[1]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框架結構影響的試驗研究[J].賈強,程林林,張鑫.土木工程學報.2011(11)
[2]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關鍵要點[J].魏建成.建材與裝飾.2019(36)
[3]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難點分析[J].周震宇.城市建筑.2019(29)
[4]地基基礎檢測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李升超.江西建材.2019(03)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省 濟南市 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