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運用文獻法和教學實驗法,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選項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其娛樂性、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學生的歡迎,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其健身效果明顯,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相對簡單易學,可接受性強;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競爭的勇氣。
關鍵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體育課堂;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66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健身性、群眾性、娛樂性等對增進人類健康和豐富文化生活,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絕大部分可以終身從事,其功能的多重性又可以彌補競技體育的局限性,符合體育與健康的指導思想和要求,因此,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已具備了進入小學體育課堂的條件。本文采用文獻法、教學實驗法和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引入小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旨在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有選擇的、分批分期的盡快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來,從而彌補廣東省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這方面的缺失。
一、研究背景。
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程度與狀況,將直接影響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體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重視課程資源的研究,使體育課程獲得有效的資源支持,可以促進體育課程的持續發展。教育部先后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中,每一套教學大綱都明確規定了體育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及比重和考核標準,其結構具有較強的“硬”性,而忽視了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等方面的差異。 這種狀況對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與傳統“體育教學大綱” 相比,“課程標準”只有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而沒有傳統體育教學大綱中教學內容與時數的限制,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實施建議,而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課時比重、成績評定、項目和標準等都未作限制。
二、人才和場地設施資源充沛。
小學體育教師通常都是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著厚重的專業基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技、戰術相對比較簡單,因此,絕大多數教師都能承擔起教學任務。尤其是毽球和珍珠球,更是有著廣泛的基礎。毽球技術類似民間的踢毽子,不少人都是踢毽子的好手,只要稍加培訓,即可勝任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珍珠球不少技戰術包括其規則類似籃球,因此籃球專業的教師學起來就輕車熟路,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態。同時,為了保證教學實驗的成功,學校還會專門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另外,毽球場地使用的是羽毛球場地,珍珠球則是在籃球場上稍加修畫,即可使用,而在高等院校不乏羽毛球場地和籃球場,因此,體育課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小學具有充沛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三、項目選擇。
僅有好政策和可選擇的資源還是不夠的,具體挑選什么項目也非常關鍵。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謂是種類繁多,絢麗多彩,但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偏重于感性需要和感官滿足的一種初級層次的文化現象,因此,并不是所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適合引入體育教學中來,必須認真選擇,精心篩選。在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充分考慮到大學生需要的基礎上,主要遵循以下原則進行篩選:
1.健身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本體功能,也是其存在發展的根本,就是其具有強身健體功能。
2.可接受性。在選擇項目時,既要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又要考慮選擇那些技術相對比較簡單,方法比較容易學會的項目,難度適中,使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努力練習就可以基本掌握,這樣,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和愉悅,能更好地促進
其學習。
3.趣味性和娛樂性。 要挑選具備現代體育活動的一些特點,使參與者在愉悅身心的活動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從而促進體能發展和體質增強的項目。 這些人們喜聞樂見,使人觀之情不自禁地想參與其中的項目,滿足了青年人身心和情感愿望的需要。
4.教育性。選擇教育性強的傳統體育項目,寓教育于活動之
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和練習,形成現代人所需要的良好思想品質和勇敢、堅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小學體育課堂,既可以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又可以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的良好品質。
5.安全性。在項目選擇中,有些項目雖然具備了以上絕大部分特性,但由于參與活動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是必須要排除的。例如“搶花炮”被人們稱之為“東方的橄欖球”,雖然健身、娛樂,趣味性都很強,但在活動時由于身體接觸動作較大,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這類項目均要排除在外。
四、對篩選的項目的教學實踐檢驗。
為了確保所挑選的項目的可行性,還需進行多輪教學實驗。以望謨縣第一小學為例,教學實驗在體育課選項課中進行,前后有望謨縣第一小學校本校和其他學校近2000人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選項班(珍珠球和毽球)的學習。
1.實驗方案(學校自存)。
2. 測試方案(學校自存)。
3.結果與分析。一是學生素質有長足進步。通過實驗前后的測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選項班學生的成績較實驗前有了較大的提高,且差異性顯著;二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三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簡單易學,具有可接受性和群眾性;四是培養了了同學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了競爭勇氣。無論是毽球還是珍珠球,都是集體項目,在教學中又采用了合作教學,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是合作性的,尤其是在分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水平不一,在一起學習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教學比賽中,大家相互幫助,互相配合,為了集體榮譽,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共同拼搏,增進了友誼,融洽了感情。不僅培養了學生融入社會、融入集體、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勇氣和健康的競爭意識。隨著長時間的持續發展,進而使其形成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的良好品質;五是使學生學習和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了讓學生在掌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技術、技能的同時,能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從實驗教學一開始,就將有關理論涉及的問題,列成一個個小專題分到各小組中去,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后,每組推選一人做主講,其他人做補充,教師總結。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些專題,諸如項目起源與發展以及其民族文化價值等,學生甚至比教師準備得還充分,教師也從中受益非淺。
總之,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小學體育課教學中不僅有利好的政策支持,而且小學人力、物力資源充沛。多輪教學實驗的結果也表明,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小學公共體育課教學,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其趣味性和娛樂性特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其健身效果明顯,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勇,《十四種競技》,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饒遠鋼,《中國西部體育資源的開發思路》,云南大學出版社;
[3]宋金洲,《在術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實驗研究》;
[4]沈茂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小學體育課堂的實驗研究》;
[5]蘆平生,《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體育科學.
貴州省望謨縣第一中學 貴州 望謨 5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