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蘭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88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學分量,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次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從早在心底書寫出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和民族精神。這無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義。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讓廣府文化走進課堂,感受傳統文化就在身邊,認識南雄的民風建筑,藝術(采茶戲、龍船歌)、飲食、工藝、民俗等廣府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府文化是廣府民系的文化,經歷千年沉淀而成,在整個嶺南文化中個性最鮮明,影響最大。作為“廣東省文化名城”的南雄,其境內的梅關古道、珠璣古巷市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而作為“廣東省最美街巷”的珠璣古巷,則是當今遍布海內外數千萬珠璣巷后裔的“桑梓之鄉”和當今珠三角廣府人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廣府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
為此,我校為進一步弘揚南雄廣府文化、尋根文化,擦亮“中國姓氏文化名都”品牌,在語文課堂挖掘廣府文化的教育資源,弘揚廣府文化方面做了幾點嘗試,其中以黎燦學校的“廣府文化進課堂”最為突出。
一、在語文課程中滲透廣府文化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課程教學。就學科而言,語文課是最有可能融合傳統文化的學科,可以通過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實施廣府文化教育。黎燦學校在四、五、六年級的語文綜合實踐中開展了解南雄境內的名勝古跡,梅關,珠璣巷,三影古塔,恐龍古生物化石,蒼石寨等自然風光,引導有條件的家庭帶領孩子尋找家鄉美,通過查看、收集資料、了解南雄名勝古跡的歷史等,組織學生進行攝影、繪畫來表達自己對南雄認識的感悟。南雄是嶺南重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留存著豐富的文物古跡。南雄堪稱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鎮風貌猶存,民風淳樸。組織五、六年級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認識南雄的老城區,認識宋代門樓、明代學宮、會館和清代城墻、廟宇、民居、祠堂;認識一市場、二牌坊,三元里、四頭門、五里山、六閣亭、七魁塘、八字街、九曲巷、十字街等古跡;有多口古井、多處古石雕刻,反映出南雄古城鎮的歷史風貌。通過用眼睛看,用心去感悟,然后在語文課堂用手抄報、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匯報。《南雄廣府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課題組成功舉辦首屆“鳳眼看廣府,尋找家鄉美”語文大課堂匯報展示,展示了學生熱愛南雄,以廣府文化為主題的攝影作品、繪畫作品、調查報告等。
二、依托少先隊陣地建設,啟動“了解南雄廣府文化”的相關活動
該校利用課余活動時間,由大隊部負責宣傳動員工作,重點講述開展本項活動的意義,活動的開展方式和需要提前準備的工作。確立活動小組分工,確定小組長和成員,組成活動小組,各小組討論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根據本組的活動主題設計活動計劃,同時分發小組活動考核表,用以規范和指導學生的活動行為,起到導向作用。接著走訪、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學生通過走訪珠璣古巷、廣州會館、珠璣聯誼會、旅游公司的相關人員等;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資料等;上網查找南雄相關史實、歷史故事、典故、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為深入了解廣府文化奠定基礎。動員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組織部分優秀隊員參觀南雄的古村落、廟宇、祠堂、古城墻等,并拍攝相關圖片,最后進行問卷調查。傳統文化(雅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營造語文學習的文化氛圍,領略民族文化風采,接受人文熏陶。
三、深入了解“珠璣文化”對廣府文化的影響
以珠璣文化為主要內核的南雄文化,其實是一種歷史文化,它融入廣府文化并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所以,研究廣府文化必須聯系珠璣文化的研究來進行。為深入了解珠璣文化,市教研室特別走訪了多位珠璣學者,邀請到原烏逕中學退休教師沈老師到各學校循環講座,向廣大青少年兒童介紹珠璣文化與廣府文化的關系。珠璣是廣府人在嶺南的根,珠璣文化是廣府文化在嶺南的根。廣府文化根在珠璣,珠璣文化流在廣府。廣府文化研究必須聯系廣府與珠璣兩地來進行。
四、拓寬學生閱讀傳統文化書籍的范圍,陶冶學生的情操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閱讀經典文本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學生在課外的時間,能夠擁有豐富有益的課外書,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是極其重要的。為了把廣府文化和語文課堂有機結合起來,真真切切了解家鄉,課題主持人開發了《可愛的家鄉南雄》校本課程,向學生推介南雄,讓孩子相應的了解閱讀一些傳統的文化知識,從速讀”、“精讀”的閱讀方法中走出來,這對于全民族整體的人文素質的提升也是有利無害的。
我校還把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課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比如結合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內容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深化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掛云帆濟滄海”、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優美的篇章句段讓我們看到了一顆顆赤子之心,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引導全市語文教師要及時抓住文本中傳統文化的教學契機,觸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學生心中扎根,傳承。
低年級組織音樂教師創編了動感十足的編曲,教孩子們演唱《唐詩三百首》;創編了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弟子規》《三字經》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濃厚的興趣。
課題組精心編選經典誦讀材料,印發實驗班級,由課題組語文教師負責利用晨讀、午休、雙休日等時間組織學生背誦。并對每周所背內容作適當文字疏通,并組織默寫批閱,確保人人熟記內容;班主任利用班會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引導學生愛讀經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的熏陶。 邀請校內外老師,利用校本課程舉辦經典誦讀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加深對經典的理解。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班掀啟了經典誦讀的高潮,涌現了不少誦讀之星,他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收獲了知識,提升了道德修養。該校各班利用每天十分鐘的誦讀時間組織學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等傳統經典,利用班會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學校開展了各年級的經典誦讀比賽,評選出誦讀之星,并面向全體家長開展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會,邀請市教育局和兄弟學校領導親臨指導,活動形式新穎,高潮迭起,贏得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
課題組籌集資金,購買了一套舞臺音響設備,為活動開展提供硬件保障;選購一批文質兼美的經典書籍,充實了各班的圖書角,增加藏書量;努力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納入學校特色建設評比、文明班級考評之中,及時檢查督促各班活動開展情況,使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成為我校的自覺行為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常規性活動。每學期定期開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匯報展示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舞臺,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提供交流的平臺。
南雄作為廣府文化發祥地,秉著立足鄉土資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和領導小組,努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課題組和教研組具體組織落實,語文學科老師協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該項活動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劃之中,充分發揮校園廣播、宣傳欄、國旗下講話、墻報、畫廊等多種宣傳陣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廣東省韶關南雄市黎燦學校 5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