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剛
摘要:隨著政府政務辦公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對政府財政的支出情況進行嚴格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堵住貪腐漏洞勢在必行。本文分析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普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政府采購;電子政務系統
實現政府采購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依法采購和加強采購監管的客觀需要,也是解決政府采購各環節不銜接、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問題的根本方略。推進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網絡化、電子化技術為支撐,實現對政府采購活動全過程規范和監督管理,是不斷提高政府采購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200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2010年1月,國務院法制辦在其網站上全文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施行體現了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對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建設和完善政府采購信息化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推進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有利于保增長、擴內需、促就業,有利于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迫切問題。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將進一步拓展政府采購范圍,節約采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方便了活動過程的監督管理,規范了政府采購行為。政府采購信息化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既是政府采購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又是當前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預防和治理商業賄賂的重要手段,又是建立政府采購領域“懲防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政府采購信息化也是推行政務信息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客觀要求。對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度,抑制腐敗現象的發生,使政府采購成為真正的“陽光采購”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1)安全性有待提高
隨著當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互聯網上交互行為正常進行的最大障礙,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還有待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例如,在電子文件的真實、有效性如何確認以及信息共享中如何保證信息內容不被非法下載和篡改等方面,我國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難以從法律上確保信息資源的安全性。此外,由于供應商的投標文件涉及廠商的商業機密,只有在確保系統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供應商才更愿意參與網上投標及交易。所以,如何去建立一個高效、安全、便捷的政府電子采購應用環境,是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中所面臨的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我國政府部門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2)缺乏相關專業人員
由于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較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進程。同時.目前我國許多政府部門的采購隊伍以非專業人員為主,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不深,而既熟悉國際法規和WTO政府采購規則,又能熟練掌握并運用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這將嚴重制約到我國政府信息化采購的建設實施。所以,各部門、各單位都需要加強人員培訓,培養出一批政府采購的專業人員,以滿足工作發展的需求。
(3)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
由于政府采購信息化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媒體來取代傳統的紙質媒介的一種新型采購方法,其效率比傳統的采購模式高得多。然而,推行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必須建立在完善的信息技術基礎硬件設施之上,以確保政府采購機構以及各供應商都有符合網上采購的條件并享有相關的基礎硬件設施。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雖然發展非常快,并將加速發展下去,但目前全國覆蓋率還不夠,人均占有少,還達不到取消紙質媒體的程度,難以滿足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4)相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基本產物—政府采購信息化,將徹底地改變傳統的政府采購模式,并使政府采購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然而,對于這樣的新生事物,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與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至今仍是一片空白,還遠遠未完善。雖然我國在2003年正式頒布實施了《政府采購法》,但是其中對于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方面基本沒有涉及。對于哪些方面信息應當公布、如何公布,電子采購合同效力的確定,電子采購的安全性如何保障以及網上采購程序的合法性如何界定等,都是相關部門必須面對并巫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盡快以法律途徑的方式來認可和保護電子簽章,不斷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從而實現政府公開信息的安全性與開放性的平衡。進而使得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各項配套法律不斷建立與完善,并且切實地落實各項安全保障制度。
(5)信息系統不夠完善
若要使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地進行,必須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從而保證政府采購交易的各項程序正常運作。而政府采購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采購計劃申報、審核、財政部門的批復、確定采購形式、確定項目的拆分、采購方式審批、招標公告審核、下達采購任務、招標文件審核、合同審核、中標公告審核、業務規則設置、中標(成交)通知書審核、報表生成、對支付請求網上結算以及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等。目前我國在該方面的建設還遠不能滿足政府采購的基本要求,必須做進一步的建設與完善。
三、構建政府采購信息技術支撐體系
政府采購的信息技術支撐體系,是以信息化標準為基礎,以信息技術和設施為基本元素,以辦公或業務自動化等事務處理系統為基本應用,實現政府采購供應鏈的管理與控制。
一是大力發展物流關鍵技術。物流關鍵技術是推進政府采購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例如,條形碼技術提供了對采購的物資進行自動標識和描述的一種方法;射頻技術適用于物資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等要求在非接觸狀態下采集和交換數據的場合;衛星定位技術以其全球性、實時性、全天候和連續、快速、高精度等特點,用于物資運輸過程中的定位及運輸調度管理;地理信息技術可用于對政府采購的組織和實施,解決政府采購網點的合理布局等諸多難題;通過構建物流數據鏈,可以實現政府采購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共享。
二是大力發展認知決策工具。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需要采用先進的認知技術協助處理獲取大量信息,為政府采購部門提供自動化的決策支持。因此,需要發展認知決策工具,對數據信息進行準確、快速的處理分析,輔助計劃決策的制定、執行,評估風險和保障效果,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政府采購信息化。
三是構建信息化網絡體系。Internet的引入,減少了硬件設施的投入,降低了政府采購交易成本,同時更有利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建立在Internet上的政府采購信息系統,讓所有用戶輸入的數據都是直接進入數據庫以便于進行各種各樣的數據整理,所有的數據可以永遠儲存,可以對管理決策提供大量的基本數據,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互動式的經營。因此,必須堅持引進關鍵技術和立足自主開發相結合,迅速建成政府采購信息化網絡體系,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提升政府采購的效率。
四是大力發展網格技術。網格技術是新興的第三代互聯網技術,是搭建信息支撐環境骨架的技術,其核心是分布于信息網絡各節點協同工作的軟件系統,它能夠在現有信息傳輸、處理設施的基礎上,對所有軟硬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實現高度的資源共享。網格技術將傳感器以及政府采購的所有信息融合在一起,實現信息綜合、高效、快速流動。
五是建立政府采購信息標準化數據庫。實現政府采購供應鏈上下游單位之間物流活動的協調,解決上下游單位之間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出現的重復操作、準確性差、可靠性低、反應速度慢等問題,提高整個政府采購供應鏈的保障效率,關鍵在于解決單位或系統的信息“孤島”問題。因此,需要建立起快速、及時和透明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機制,制定信息交流與處理的標準協議或規則,以順利實現不同單位間、不同地區間、不同供應鏈系統間、不同政府采購軟件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最終完成政府采購系統集成和資源整合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推廣與普及,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發展與改革的方向。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加快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不斷探究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促進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宏 . 政府采購信息統計系統改革與分析 [J]. 中國政府采購,2009:54-55.
[2] 羅樂 . 政府采購電子化研究 [D].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2011.
[3] 徐春雨 . 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初探 [J]. 天津科技,20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