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燕
成都市華興小學始創于1950年,2006年伴隨新校園的落成,學校以“含英咀華,修己達仁”為核心理念,著力培養“會學習、善表達、身心健、氣質雅”的華興學子。近十余年來通過國防教育實施,能力課程改革,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為一所品質優良,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現代學校。
學校以少年軍校為特色,積極推進愛國主義教育,使校園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柔韌之美,又具有軍紀嚴明的陽剛之氣。還從校本課程的開發、落實在研學行走上,一步一步培養著小軍校中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兵娃娃。
一、環境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愛國主義教育
1、“小軍人”的儀式
每天早上,走進華興小學的校園,就可以看見站崗亭上值周的“小軍人”,身穿整潔的少年軍校軍服,挺直著身板,有儀式地開啟一天的美好學習。課間時,“小軍人”也會在校園的各個樓層巡視,提醒同學們文明休息,幫助低年級的弟弟妹妹,讓全校的同學逐漸形成一種對“小軍人”敬重和崇拜的情感。
2、“五自墻”的莊重
在進校門的主席臺后,有一面莊重的墻壁,上面是以倡導和培養學生自理、自護、自律、自信、自強意識與實踐能力為主題的“五自墻”與大家朝夕相處,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3、“四個園”的豐富活動
在學校教學樓的后面,既是美麗青蔥的后花園,又是各具意義的活動園。
勵志園: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線路為背景,培養同學們心理素質和體能,進行素質拓展訓練為主題的“勵志園”,它不僅成為了同學們知能合一、心智鍛煉的趣味場地,更是所有師生課間陶冶情操的好去處;主要以四渡赤水——飛越天塹——飛奪瀘定橋——雪山草地——勝利會師為線索來設計的。
軍科園:以軍事科技發展為主題的“軍科園”,能讓同學們徜徉其間穿越古今,學習軍事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并樹立強我中華、維護和平的責任和志向。
搏弈園:主要設施是石質的棋子布局其中,以提供孩子們讀書、休閑和棋類運動為主題的。
軍魂園:這是一個肅靜且莊重的建筑,在這里學生總能靜下心來沉思。
華興小學的兵娃娃們就這樣寓教于樂地得浸潤在以,少年軍校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
二、學科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這一方面是校本教材的落實與跟進,各學科老師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找準聯系結合點與聯系點,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革命傳統教育,豐富課堂教學的育人內涵。在品德課上,老師常講述雷鋒、劉胡蘭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讓這些英雄典型的形象走進學生們的心田。語文課上,老師充分利用教材內容,讓學生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偉人身上,學習和繼承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董存瑞、邱少云等戰斗英雄身上,學習英雄顧全大局的獻身精神。音樂課上,老師組織學生分年級定時定期定曲目學唱革命歌曲,陶冶學生愛國情操。
老師自行撰寫相關教案,由學校評選出優秀教案,并在全校進行上課展示,從不同學科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教學目標:
1、了解鄧小平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2、了解鄧小平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貢獻,體會鄧小平堅韌且不斷進取的勵志精神。
3、結合我校軍體特色,了解軍魂傳承的意義。
教學重點:
了解鄧小平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教學難點:
1、了解鄧小平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貢獻,體會鄧小平堅韌且不斷進取的勵志精神。
2、結合我校軍體特色,了解軍魂傳承的意義。
教學準備:
1、PPT。
2、鄧小平的相關生平。
3、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請生談談聽后之后的感受。
師揭示,這是歌頌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歌曲。
二:了解生平,整體感受。
1、(設計為小組“開火車”讀重要時間段,有關鄧小平的事跡)
(一)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廣安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
同年秋,考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同全校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活動。
1920年10月,抵達法國,不久入諾曼底區巴耶男子中學學習。
1923年夏,參加旅歐共青團支部工作,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1926年1月,赴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春,離蘇回國,受中共派遣,到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所屬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工作。12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51年,領導進軍西藏工作。西藏和平解放
1979年春,帶領黨中央,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二)1933年2月,因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人
斗爭、撤職、下放,第一次“下”。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得到平反,得以提升,被任命為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遵義會議”后第一次上。
1966文革初期,因“走資本主義道路”而第二次“下”。
1975年,周恩來病重,復出代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上”。
1976年4月,因全面整頓文革錯誤,為毛澤東所不容,加上“天安門事件”,被撤銷一切職務,而第三次“下”。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四人幫”集團,第三次“上”,得以復出。
2、分別就兩類資料,談感受。
勤奮好學積極愛國堅忍不拔堅持真理勇往直前
(請學生將自己所能想到的詞語,板書與黑板上)
3、走進生活,感受真實。
講一講:請學生先自己講講有關鄧小平在生活工作中的小故事。
預設“黑白貓論”、“短腿褲和長命毛巾”等,讓學生感知鄧小平身上那種為民奉獻,艱苦樸素,“打不垮”的精神。
三、結合特色,深化感悟。
1、聯系我們學校的一些校園設施,你有什么更深層的體會嗎?
(預設:勵志園、軍魂園……)
2、總結:不管是小到我們自己校園里的“傳承路、軍魂園、軍科園、博弈園、勵志園、軍事展廳”,還是大到一些著名的軍事戰爭遺跡,這都在告示了大家,盡管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相對太平,但是也要居安思危的意識,并且也能將這種軍人一樣堅忍不拔的的精神發揚下去,實實在在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誠如鄧小平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愛著我的祖國。
3、再次唱響《春天的故事》,感受一代偉人平凡且不朽的一生。
板書設計: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勤奮好學堅忍不拔
積極愛國勇往直前
平凡不朽
通過這樣的校本教材的教學,老師和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中的革命傳統,更進一步培養了愛國主義精神,樹立了正確的學習奮斗目標。
四、實踐歷練,在軍校活動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華興小學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開展形式多樣的軍?;顒?,通過室內授課與室外訓練相結合、參觀與實踐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等形式,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各項活動有機結合,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悟到了軍人熾熱的愛國情懷,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強烈的責任意識。
重走“紅色路線”:有學校領導和老師帶隊,組織兵娃娃到重慶渣滓洞,了解“紅巖精神”。
“小軍人畢業典禮”:畢業班兵娃娃走進四川省軍區,感受軍人的魅力和魄力,經歷不一樣的畢業典禮,立志不一樣的夢想。
自新校區建校以來,我們學校老師深知每個學生天賦個性各異,不可能長大后都去當軍人,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軍人優秀品質的社會小公民,具有軍人一般的優秀品質,如愛與責任、規則與堅守、勇敢與堅定、獨立與合作……
在長期的多方面實踐中,兵娃娃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在逐步樹立和完善中。
(作者單位:成都市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