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施建議提出:美術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造型和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信息技術與美術造型課堂相融合,有利于學生感受更生動、更豐富、更有趣的藝術展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情境,創新內容,體驗學習“美”與“趣”
具有低齡化特征的小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對未知世界的向往,這種心理變化是非常短暫但又強烈的,如果能很好的抓住這一契機,會不失時機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的動態畫面、多彩的顏色以及逼真的聲音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美術課堂運用各種造型活動、游戲、比賽等來創設情境。在執教《花格子小牛》一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動畫《花格子城堡王國禮服設計大賽》的視頻:國王向全體學生發出號召,王國將舉行花格子禮服設計大賽,邀請全體學生作為設計師參加比賽,如圖1所示。課伊始,趣已生。豐富有趣的動畫及內容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和感受上迅速進入情境,對設計大賽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體驗美術學習的美感與樂趣。
二、拓寬資源,探索新知,創新課堂“教”與“學”
(一) 利用多媒體直觀性提升“教”法
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是學習美術的基礎,造型能力的形成是利用豐富的美術語言塑造物體特有的形象。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教師自行開發的教學課件結合美術語言的表達,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演示,有助于抽象、復雜的教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且形象。如在《花格子小牛》格子的設計方法教學中,首先通過動畫介紹格子設計的基本方法,然后利用多媒體圖片互補性展示,設置學習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線條的方向、線條的變化、線條的排列組合來設計創意格子,如圖2所示。通過生動的動畫展示及直觀的圖片演示,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啟發學生主動探究,突破教學重點。在格子涂色訓練形成花格子的學習過程中,同樣通過直觀性的媒體展示。選取屏幕上顏色盒子中的不同色彩系列,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顏色搭配所產生的畫面效果,如單色、雙色、混色、鄰近色、對比色等等,體會色彩的多樣性及搭配方法,如圖3所示。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和簡便操作來輔助教學,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使教師教的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愉快。
(二) 操作型微課示范,挖掘新“學法”
短小精悍的微課,定位明確、針對性強、操作靈活,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便捷高效的學習方式,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再梳理,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在美術造型教學中巧用微課,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新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掌握情況,遇到困難時可以再次觀看視頻,強化薄弱知識點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進行查漏補缺,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欣賞評價,強化表達,促進課后“評”與“思”
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中的評價與展示環節同樣可以發揮作用,美術作業評價是鞏固和強化新知識的重要過程,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點評、鼓勵、表揚,教師則對典型問題進行分析、更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的一大優勢是能夠及時展示和反饋學生的作品,如授課助手、希沃、小影等軟件,及時將學生的作品拍成圖片進行編輯,甚至配樂做成視頻上傳至黑板,既方便快速又能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欣賞點評。如在《花格子小牛》評價環節,將學生完成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教師通過視頻軟件拍攝并編輯配樂,投影到黑板,能清晰地展現所有作品,供大家欣賞評價,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用簡單的語言評價同學的作品,再通過投票評選出最佳設計,頒發獎牌。學生不僅能夠讓自己的作品在課堂上展示認可,還能吸收其他人的意見進行反思和改進,在這個過程中充滿期待,獲得了滿足感。
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造型課堂的整合和有效運用,是人與技術、技術與內容在課堂中的整合,從而達成師生、內容、信息技術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美術造型”表現教學呈現出不一樣的風采。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梧桐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