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發展完善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在教育中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思想政治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不僅要在職業教育中積極發揮對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導向作用,更要重視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充分利用學校平臺和各種資源進一步提升學生法律意識和法治意識,為建設良法善治法治中國貢獻力量。
關鍵詞:職業教育;價值觀;法律意識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組成部分,是公民自覺守法的重要保證。在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實現全民守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大學生涉嫌洗錢”等新聞標題惹人注目。近日,警方通報南京某大學學生因不滿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并轉設,對學院領導進行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長達30余小時一事引起網絡輿論。這兩類案件較為典型的突出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在缺乏法律常識方面的兩種表現形式。大學生缺乏法律意識,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在校大學生未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導致其對自身行為沒有正確的評價標準;二是漠視規則,對法律的內容、作用、地位沒有正確的認識。
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特征明顯,錯誤的價值觀念不斷的蠶食大學生的思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冒頭。網絡中充斥著各種年輕人的“偽精致”生活及年少成名帶來的物質享受,使得部分大學生爭相模仿。更有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和虛榮心,懷著僥幸心理參與到違法犯罪活動中 。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過去的教育中注重對職業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法治教育成為其短板之一。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必須重視法律意識、法治素養在綜合素質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諸要素的中心環節,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青年大學生對于社會而言是引領社會風尚、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要建設法治中國同樣離不開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律常識的青年大學生。
(一)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必然要求
當代大學生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依法行使權利,更要讓學生意識到依法履行義務對于社會安定有序的重要意義。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培養法律意識是提升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基礎。對于青年大學生而言,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要讓其養成主動學習了解新法律規范的行為習慣,通過法律規范指引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有助于其建立規則意識、尊重規則,使其走上工作崗位后自覺遵守相關行業法規,自覺踐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道德要求。因此,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深化依法治國,實現全民守法的必然要求。
(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
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對于職業院校而言,不僅要培養技術技能過硬的專業人才,更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其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也是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由于學歷在求職中遭遇一些不平等的對待。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專學生平等就業問題必須牢牢把握當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時機,培養各種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增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要培養有助于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人才不能只教授其高超的技術,還需要有高尚道德品質作為支撐,要讓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在社會實踐中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才能在社會范圍內為職業人才正名,扭轉過去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頗觀點。
(三)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備要素
在司法實踐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校大學生或是大學畢業生由于缺乏法律常識、對法律沒有敬畏之心或心存僥幸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這些反面案例無數次的表明全面、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不僅是深化全面依法治國落實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的體現,同時也是學生走入社會自覺規范行為、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基本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法律制度覆蓋公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形成自覺學習法律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其在日后正確處理各種矛盾,為社會安定和諧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
高職院校與綜合類本科院校相比,在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何解決當前高職院校法律意識培養的客觀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價值觀引導作用,通過授課、教學實踐活動等環節豐富學生學法途徑,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園及社會資源,開展多形式的活動,寓教于學,讓學生將自己的意識與法律規定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一)加強思想政治課的價值觀引領作用
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增強其法律意識,可以通過發揮道德的積極作用為行為人做出正確的指引。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思想政治課的指引作用,首先,無論對于授課教師還是學生,應該進一步提高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在學生思想建設上的重要性。教師應不斷改進授課方式,改變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想學、愿學、喜歡學。此外,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活動,檢驗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情況,改善教學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的現狀問題。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多渠道豐富學生學法活動形式
對于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學校沒有開始法學或法律專業,涉及相關內容的課程也較少,無法為學生營造學法環境。而對于專業相關的職業法規課程學習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習的目的較強,忽視了對法律規定背后法理的學習。對此,可以通過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搭建法治文化學習平臺,將“普法進校園”等活動常態化,豐富學生學法活動形式。
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要激發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改變其認為法律與自己的生活距離遠、聯系不大的錯誤觀念。例如針對剛入校的大學生可以邀請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就大學生如何防范網絡詐騙開設專題講座,以真實的個案向學生展示犯罪分子不斷變化的詐騙手段;而針對即將走入社會的學生,可以邀請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或者律師向同學宣傳勞動關系中的有關知識。其次,還可以利用“憲法日”通過對憲法及法治文化的宣傳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律的發展與相關理念,從學習了解憲法發展史逐步展開對其他法律的學習。例如開展憲法知識問答、法律知識趣味活動等。最后,還可以依托學校社團、學生會等組織,開展法律文化節活動,結合依法治國的要求編排形式多樣的節目進行表演。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強國app”觀看豐富的普法視頻,及時了解最新犯罪形態,從而提高防范意識。
職業院校的青年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幫助他們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是有益于學生個人、有益于社會安定、有益于國家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還須不斷探索新的途徑形式,以結合社會發展實際和新時代新要求的方式幫助學生補齊這一知識短板。
參考文獻
[1]藺學梅.新媒體時代法律教育新途徑[J].法制博覽.2021(15).
[2]程庭潤.關于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21(12).
[3]李力.法制教育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法制博覽,2021(12).
作者簡介:蔣嫻(1995—),女,漢族,貴州貴陽人,訴訟法學專業,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