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初 李新靈
摘? 要: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思想深埋于人民內心的一種心境和心情,是人民對國家強烈熱愛的情感表達。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具有崇高愛國主義情懷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表現出極高的愛國主義熱情,譜寫了華夏千年史冊上的愛國主義詩篇。其愛國情懷突出表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之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自信之情,對疫區同胞的深厚關愛之情,對“抗疫”英雄們的無限敬仰之情和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奮斗之情。
關鍵詞:中國人民;新冠疫情防控戰;“五愛”情懷
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思想深埋于人民內心的一種心境和心情,是人民對國家強烈熱愛的情感表達。自2019年底爆發新冠疫情以來,中華兒女懷著家國永念和對民族深切熱愛的情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搶奪生命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激發出了極高的愛國主義熱情。其愛國情懷的突出表現就是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之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自信之情,對疫區同胞的深厚關愛之情,對“抗疫”英雄的無限敬仰之情,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奮斗之情。
一、熱愛黨: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之情
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 他認為:“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2] 在這次抗疫戰斗中,熱愛黨,聽黨指揮,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是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的一種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聽黨號令,封城武漢
疫情爆發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冠疫情態勢,做出重大決策,實行武漢封城。“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號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無特殊原因,市民不得離開武漢。對于一個常住人口超1100多萬的交通樞紐城市,恰逢春節期間,人們懷著回家過年的迫切心情。在這樣的情形下,堅守在武漢的人民,以大局為重,很快凝聚共識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從黨的指揮,保持理智,付出犧牲,堅持居家“抗疫”,體現出崇高的愛國情懷。正因如此,新冠疫情才得以有效控制。對于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認為:封城武漢,這不僅僅是正確的決定,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他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二)聽黨指揮,全民隔離
2020年1月25日,習近平再次主持召開防控會議,要求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實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提出全民居家隔離。為落實中央防控精神,全國各省、區、市先后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國人民積極配合政府,14億人口表現出從未有過的高度自覺和高度一致。大家抱著堅信黨的領導正確而對黨衷心擁護和熱愛的情感,自覺取消一切戶外活動、關停所有場館會所、暫停一切集會、集市和娛樂集聚等活動,真正做到過年不串門、提足不出戶,居家隔離。中國人民服從大局的愛黨愛國精神,有力保障了整個疫情防控的順利進行,使得國內的疫情控制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三)聽黨調遣,萬醫援鄂
2020年1月25日召開的防控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了疫情防控工作匯報,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會議決定,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并發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號令,動員全國醫療機構對口支援湖北、武漢。2月3日,黨中央發出號召:“根據需要從全國調派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同時保護好醫務人員身心健康。”[3]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42000多名白衣天使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從四面八方,義無反顧踏上征程,放棄新年與家人團聚機會,奔赴武漢、馳援湖北。他們同疫區人民共克時艱,表現出濃厚的愛國、愛黨、愛民的家國情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
(四)聽黨部署,復工復產
2020年2月3日,習近平在研究應對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總體穩定。”[4]隨后,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5]黨中央的部署是“由中央統籌全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千方百計創造有利于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6]為落實黨的指示精神,聽黨呼喚,復工復產,黨的各級組織和政府很快增強了緊迫感,紛紛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新秩序,確保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兩不誤。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科學復產。著名教育家蘇步青曾說:“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么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7]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聽黨指揮,科學復產,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民,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也基本得到全面恢復,我國經濟表現出堅強韌性和巨大潛能。”[8]
二、熱愛社會主義:對中國特色制度的無比自信之情
眾所周知,當新冠病毒爆發之時,人民對疫情不甚了解、憂心重重。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和人民能否有效控制這場疫情表示懷疑,特別是西方一些政客更是借機嘲弄,將“東亞病夫”的污名再次扣在中國人民的頭上。面對病毒肆虐和西方敵對勢力的嘲弄,中國人民始終堅持“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在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9]大家滿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比自信之情,把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了愛國主義和熱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結合。
(一)熱愛社會主義,充分信任“黨的領導”這一政治保障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內容,是我們成就一切事業的政治保障。習近平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10]同樣,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制度保證,中國人民才有了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疫情爆發后,習近平就如何及時有效控制疫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親自研判、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做出系列重要指示,成立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協調、統籌、指揮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及時反應、英明決策、科學指揮,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同時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更加充分信任。全社會自覺做到了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和步調一致。
(二)熱愛社會主義,高度認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有制度
鄧小平曾說過:“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11]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這個“法寶”一旦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并化為自覺的愛國行動,就會變成無窮無盡的力量。在抗擊疫情戰斗中,在黨中央的統一調度下,廣大建設者用10天左右時間高質量建成11.4萬平方米、病床2600張,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中國速度、中國奇跡。這樣一種辦事效率、辦事精神全部來源于社會主義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來源于人民對這個制度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高度認同而產生出的愛國情感。
(三)熱愛社會主義,科學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主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制度特征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12]并要求:“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13]在這次抗疫戰斗中,14億中國人民牢固樹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科學理念,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一時間,中華大地,四面八方,都以強有力的組織措施整合各方力量,聯防聯控,嚴防死守,充分發揮了“抗疫為了人民、抗疫依靠人民”的當家作主制度優勢,真正實現了人民戰爭。這種強有力的抗疫精神,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的稱道:“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14]。習近平說:“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之所以能夠有力推進,根本原因是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15],疫情的有效遏制與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正常恢復是中國人民對這一制度的高度認同而產生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懷所至。
三、熱愛人民:對疫區同胞的深厚關愛之情
習近平認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16]并強調:“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17]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愛國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熱愛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愛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愛。在這次抗疫戰斗中,中華民族都把愛國之心傾注于人民身上,傾注于疫區同胞身上。大家手牽手,心連心,風雨同舟,將濃濃的愛國之情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生命至上之歌。
(一)大愛無疆,無私捐贈
疫情爆發后,湖北、武漢等地不同程度出現了物資短缺、醫療設備有限和市民生活困難等現象,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由然而生。大家迅速開啟了“搬家式”援助湖北同胞的愛心工程,出現了“你想要的,總會有人及時提供;你想不到的,也會有人提供”的暖心局面,正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建火神山醫院缺少建筑材料,山東人民連夜送來了;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缺少防護用品,各地企業紛紛轉產且優先生產出來了;當武漢封城,人民缺少生活物資之時,福建600噸優質蔬菜、河南退伍老兵王國輝的8000斤冬瓜和上海青、西藏2000噸天然飲用水運來了,還有“蘇大強” “魯大壯”們都來了。面對資金困難和藥品短缺,西藏聶拉木縣贈來了愛心慰問金和一批產自西藏的防疫藥品;北京西城區94歲抗日老英雄白彥杰與老伴的5千元現金也捐來了;重慶87歲老人倪素英用平時靠擺攤賣小百貨,節衣縮食了30年才攢下的20萬愛心款也捐來了…… 涓涓滴水成海洋,顆顆愛心變希望,來自社會各界竭盡所能的鼎力支持,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愛心捐款的背后,蘊藏著每一位捐款者的責任擔當和博大的愛國情懷。
(二)挺身赴疫,志愿服務
習近平寄語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18]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群抗疫的新生力量90后、00后不負韶華,挺身而出,站到了抗疫最前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吹響了青年志愿者抗疫集結號。在每一個疫情危急的地方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們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堅守在疫情防控的主陣地、最前線,不畏寒冷、風雨無阻,身著“紅馬甲”“藍馬甲”,行走和穿梭在各個小區的樓宇間,進行著社區防控、秩序維護、物資協調、心理援助和網絡宣傳等活動。他們用一份份愛心筑起防疫的鋼鐵長城,彰顯出當代青年高度的社會擔當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三)拳拳愛心,情系故土
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素有光榮的愛國傳統。在這次抗疫戰斗中,他們雖然與我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沒有割斷愛國愛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們積極投身到祖國疫情防控戰斗中,在海外日夜奔走,想盡一切辦法、費盡各種周折來尋找和購買醫療物資,將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等一批又一批防疫物質運往國內,并捐助大量資金,幫助祖國親人一起渡過難關。愛國臺胞周鮑華說:“我們常說兩岸一家親,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家應該更親。”從一次次捐贈的金錢和物質,到一句句暖心的話語,無不真實體現出全球中華兒女在祖國面臨困難之時,血脈相連、攜手并進、無私奉獻的愛國親情。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也在關心著疫區同胞的冷暖。他們積極開展募款,通過各種途徑捐贈回國,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海外游子的強烈責任感與拳拳愛國心。
四、熱愛英雄:對抗疫勇士的無限崇敬之情
在談到英雄這個概念時,習近平要求:“我們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對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19]“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20]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戰斗中,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就是對英雄的熱愛。
(一)英雄情節在全社會普遍形成
習近平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21]這一“坐標”思想,使我們對英雄有了新的定位和認識。中華民族是個英雄輩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崇尚英雄的傳統。這場抗疫戰爭所涌現出來的一批抗疫英雄和光榮烈士,以擔當、責任、使命、信念譜寫了莊嚴、宏亮的生命之歌,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英雄們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忠誠、執著、樸實、先公后私的鮮明品格,使這個時代擁有了屬于這個時代所獨有的一種精神標志。“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22]人民深深意識到英雄是國家的精魂,是民族的脊梁。我們之所以要樹立抗疫英雄的光輝形象,是因為社會需要英雄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
(二)英雄本色在戰斗中不斷顯現
英雄是時代的產物。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人民的英雄情節、英雄意識瞬間激發。無論是醫生、護士還是青年志愿者,無論是國家公職人員還是平民百姓,大家都以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崇高的奮斗精神盡己所能抗擊疫情。鐘南山院士,84歲高齡,不顧危險,毅然決然掛帥出征武漢。巾幗英雄,73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率先提出武漢“封城”,隨后主動請纓奔赴“疫區”前線,“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武漢的醫務人員共同奮斗。”“漸凍癥”患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雙腿萎縮、走路蹣跚的情況下,仍然爭分奪秒、日夜鏖戰在一線不眠不休,用最大努力和最小犧牲,保護著病人的生命安全。新冠疫情“吹哨人”張繼先、李文亮,山東援鄂醫生張靜靜、廣西援鄂護士梁小霞都“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的英雄氣概,讓平凡人見到了真豪杰。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4萬多名建設者冒著生命危險,創造了中國奇跡。廣大中國共產黨員、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新聞工作者,日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人民的責任與擔當。無數社區工作者、后方保障民生的超市營業員、快遞哥和環衛工人等,始終默默無聞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竭盡所能來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他們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跡展現出特殊時期中國人民的英雄本色。
(三)英雄人物受到人民無限崇敬
英雄是人民的優秀代表,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英雄們用舍生忘死的浩然正氣,引領人民不斷奮進、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習近平同志指出:“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23]只有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只有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就是要形成全社會崇尚英雄、熱愛英雄的良好氛圍。為向奮戰在抗擊疫情戰斗的英雄們表達崇高敬意,各地紛紛出臺了一系列重磅舉措。湖北明確規定將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表現與職稱評審直接掛鉤;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增加10分后參加中考招生錄取。南京發布了《關于為赴湖北醫務人員辦好十件實事的通知》,被媒體和網友稱為“暖心十條”。同時,全國眾多旅游景區紛紛宣布免費開放的相關優惠政策,服務于全國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主席簽署主席令,授予抗疫英雄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這是對英雄的一種肯定、回報、感恩和弘揚,是用實際行動在全社會傳遞學英雄、贊英雄、敬英雄的愛國風尚。
五、熱愛人類: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奮斗之情
習近平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24]在這次抗疫戰斗中,世界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情和中國對世界各國的援助之情充分彰顯了人類大愛無疆的國際主義精神,也突顯了人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奮斗之情。
(一)世界人民對我國的援助凝聚了人類互愛精神
我國疫情的發展牽動著許多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的心,世界人民紛紛對中國施以援助。這是中華民族“與鄰友好”禮儀之邦的體現,是習近平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世界人民心中的普遍認同,是人類的一種互愛。我國能夠如此迅速控制病毒蔓延,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友好幫助密不可分。
患難見真情。在我國疫情困難時期,得到了來自10多個國際組織和俄羅斯、巴基斯坦、韓國、日本和泰國等79個國家提供的援助。2020年1月25日,春節第一天,日本民間向我國捐贈的100萬只口罩是第一批來自國外的支援物資;伊朗在自己還很困難的時候,向中國捐助口罩100萬只;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并向中國提供了3億韓元規模的防護用品;在疫情危險時期,巴基斯坦人民主動宣布與中國通航,并以最快速度調集全國公立醫院所有庫存的6800副手套、800套防護服、30萬個口罩援助我國。疫情無國界,人間有真情,大愛永無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中國伸出的援助之手,在中國人民倍感暖心的同時,更加堅定了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和決心。
(二)中國對世界各國的援助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愛思想
中華民族具有“大愛無疆,上善若水”“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統。在全球疫情蔓延之時,中國人民懷著感恩之情回贈世界,及時向多國伸出援助之手,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責任擔當。
山川異域,同月同天。在我國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中國人民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先后向意大利、英國、伊朗、烏克蘭和巴基斯坦等國派出專家醫療團隊,幫助和指導他們建立和完善防疫體系,對有效控制疫情在人類蔓延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發往15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救援物資上,中國所寫的“千里同好,堅于金石” “云海蕩朝日, 春色任天涯” 和“鐵桿朋友,風雨同行”等字眼飽含真摯情意。從2月下旬開始,每隔幾天,中國就會派出醫療專家組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防疫支持。上海救援伊朗、廣東救援伊拉克、江蘇救援巴基斯坦…… 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中國已向50多個非洲國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專門派出了5個醫療專家組。”[25]目前,中國常駐非洲醫療隊有46支,現正在投入當地抗疫行動。不僅如此,2020年5月19日,習近平在世界衛生大會上還表示:“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斗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26]
中國人民積極同世界人民分享抗疫經驗,主動助力全球抗疫,為世界各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爭取了寶貴時間。我國人民同世界人民團結一致,共同阻止病毒傳播,共同戰勝疫情,這表達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聲。
六、結語
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千百年來深深熔鑄于血脈中的對于國家的深厚情感,是激勵勤勞勇敢的人民不斷勇攀高峰、取得新成就的不竭動力。正是有了這樣一種“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使命擔當和“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的英雄氣概,面對新冠病毒的肆虐,中國人民擰成一股繩,同心同德、和舟共濟,彰顯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世界為之嘆服的中國奇跡。這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扎實推進了復工復產,加快恢復了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習近平指出:“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后,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27]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萬眾一心去奪取抗擊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徹底勝利,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18]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24]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EB/OL].(2015-12-30)[2020-10-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3][4]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04).
[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分析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 研究部署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N].人民日報,2020-04-09(01).
[6]陳一飛、周偉.重大疫情后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的思考與建議[J].決策與信息,2020(05).
[7]楊玉良.蘇步青的精神[J].群言,2013(01).
[8]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9]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會,2016.
[10]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09).
[1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7.
[12]習近平.在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9-30(02).
[13]袁世軍 王慶杰.堅持人民至上 踐行初心使命[N].光明日報,2020-7-13(06).
[14]張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平穩運行前景闊[N].光明日報,2020-2-17(03).
[15]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強調 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體系 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J].旗幟,2020(05).
[16][17]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9]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習近平這十句話必須謹記[EB/OL].(2018-05-21)[2020-10-1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8-05/21/c_1122860423.htm.
[20][22]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3(02).
[21][23]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1(02).
[25][26]習近平.團結合作戰勝疫情 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N].人民日報,2020-05-19(02).
[27]張邁曾.在弘揚西遷精神中砥礪初心使命[N].光明日報,2020-04-27(06).
責任編輯? 邱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