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博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各項事業都在穩步進行中、教育事業也始終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只有人才力量不斷強大,人民的知識文化水平不斷提升,才能促使社會向前發展,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物理彈力相關知識,通過實驗操作,分析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以此夯實高中物理關于“彈力”知識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實驗;彈力學習
引言:想要深入理解關于彈力知識內容,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利用一些小實驗,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了解物理實驗現象,對彈力的形變的概念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了解到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并且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實驗分析能力,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一、高中階段關于彈力相關知識的概述
從彈力的含義來看,是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如果沒有外力作用,物體能夠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理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就叫做“彈力”。彈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也叫做彈性限度,所以,彈力大小與形變大小相關,形變程度越大,相對彈力也越大。在高中學習階段,我們學習的物理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關于“彈力”的知識,雖然在力的學習范圍內,我們很多學生可以理解“力是不能單獨存在的”這一理論,但是在對實驗分析時還是會受固有觀念的影響,無法準確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對物體形變的方向和形式也存在理解偏差,因物體的形變多種多樣,所以,其所產生的彈力也有不同的形式,它的方向與致使物體產生形變的外力方向是相反的[1]。但是在我們學生理解彈力形變時,認為只有出現形變的物體才能產生彈力。比如橡皮筋與尺子彎曲才產生一定彈力,如果是比較堅硬的物體則不可能出現形變。基于這種觀念,會理解物體之間產生彈力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接觸程度和范圍,只有產生基礎的兩個物體才能存在彈力,但這樣的理解方向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在開展實驗探究物理彈力知識過程中,需要先做好對彈力相關基礎概念的理解,這樣通過實驗才能幫助我們加深對彈力概念的認知,以直觀的方式更全面感受彈力發生過程。
二、巧用實驗探討彈力的學習過程
(一)做好實驗前學習準備和實驗器材準備
首先,要做好預習準備,溫習教材中彈力相關知識,從教材理論知識內容和物體形變案例分析中,通過對彈力形變和彈力概念的理解,演示“微小形變”的過程中,用實例引出了形變;其次,做好實驗相關準備,實驗中需要用到的細鋼絲、鋼鋸條、彈簧、橢圓形玻璃瓶、激光光源、橡皮筋、等等。最后,精心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直觀地把握彈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對其方向的判定,幫助自身攻克彈力知識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自己親身實驗探究過程中,體驗到物理未知世界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真諦[2]。比如:重物放在塑料板上,被壓彎的塑料要恢復原狀,產生向上的彈力,這就是它對重物的支持力。將一物體掛在彈簧上,物體把彈簧拉長,被拉長的彈簧要恢復原狀,產生向上的彈力,這就是它對物體的拉力。不僅塑料、彈簧等能夠發生形變,任何物體都能夠發生形變,不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能直接看見形變后的狀態;而有的形變比較微小,需要運用儀器設備才能看到。通過實驗物體形變探究彈力產生的原因、彈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探究支持力、壓力和繩子的拉力這幾種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方向,親身實驗和體驗過后,才能真切地理解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大小之間的關系,從而從感性和主觀認識上升到理性、客觀認識。
(二)通過實驗增強實踐能力,轉變思想認知
高中階段學習“彈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入小實驗,通過自身對實驗的設計、利用生活資源,尋找需要使用的器材,并親自動手操作,在實驗中,我們可以有充足的空間發揮自身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首先,參與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先將已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地掌握,對物理實驗原理深入理解,建立完整的思維模式和實驗方法。結合彈力內容來看,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彈力的影子。比如將課本放于課桌上面,作業本便受到課桌所施加的向上彈力,而課桌也自然會受到作業本向下的彈力。再者,我們在拔河,對繩子進行拉伸的時候,人會受到繩子的彈力。但是我們生活中對于彈力的認識不夠深刻,常常會因為對彈力理解的偏差,刻板認為像課桌、繩子這類物體不會產生彈力,所以這就是對彈力認識缺少正確的認識;其次,學習科學知識時,我們常常會因為生活現象和物理概念的相似性,而試圖利用自己已有的觀念認識,理解科學知識,但是往往結果是有所差別的。彈力作為整個高中物理學習重要的知識點,但我們在學習時,很容易把力與做功搞混,對彈性形變的認識.彈力方向及大小的認識等也容易受生活常識的影響而產生各種誤解,所以,轉變思想認知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實踐。第一,實驗中,觀察用手擠壓時注滿紅墨水的燒瓶的形變 ;第二,用激光光源觀察桌面微小形變,在一個大桌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個光點,用力壓桌面,觀察刻度尺上光點位置的變化。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和分析,會發現原來平常我們不容易注意到的瓶子和桌面也會發生形變,從而突破我們思維的局限,認識到我們頭腦中想到的一切物體都可以發生形變,形變包含不同的形式和類別,這樣物體在發生形變之后還能夠恢復到原本狀態,以此更加深入了解彈性形變的概念,運用實驗操作方式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結語: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真理性認識,幫助我們突破學習主觀認知的局限性,通過對實驗前的準備,對課本知識的梳理和溫習,對實驗操作過程的直觀體驗和數據觀察,讓我們可以體會科學研究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在彈力學習中,運用簡單器材對物體形變過程的觀察,充分踐行實驗出真知的思想,不僅加深了我們對于物理概念和實驗原理的理解,也提升了我們動手操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余耿華.運用實驗闖關策略促進學生思維進階——以高中物理“彈力”一課為例[J].中學物理,2020,38(03):13-16.
[2]楊東曉.巧用家庭物理小實驗深入探索“彈力”的學習過程[J].農家參謀,2017(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