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 要: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和心理特點,探討了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利用生動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的直覺興趣;利用物理實驗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興趣;加強物理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因果興趣;利用物理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理論興趣。
關鍵詞:中學物理;學習;興趣;物理現象;物理實驗
杰出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學習的東西感興趣。物理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究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和觀念以及方法等各方面問題的認識傾向。它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是學生在認知活動方面個性傾向的具體表現,是物理學習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由于農村的條件不如城市,學生接觸的物理現象和知識比較少,所以作為農村中學的物理教師培養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作為教師: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物理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物理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的故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積極探求知識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所以,只有當學習者本身對學習發生濃厚興趣時,才能使整個學習主動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下面結合我的工作經驗談一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要讓學生感到這個學科有用
如在進行“密度測量”教學時,提前讓學生了解密度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先了解密度的應用不僅可以計算質量,而且還可以計算體積,還能鑒別物質。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濃,聽課情緒會更高,求知欲望會更強,并且能盡快掌握密度測量的方法。從這以后,我總是充分利用每節課恰當地把物理知識和工農業生產有機地聯系起來,從簡單的生活常識煮飯、燒水到自然現象中的霧、露、霜的形成,以及火藥發明、原子彈、人造衛星的上天等物理常識著手,使學生有學好物理知識能幫助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思維。
二、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蘊含的極大扭力
物理課本中每章每節都有新的知識、概念和規律,特別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這些都會使學生產生疑問,引起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在進行初中物理序言一節教學時,為了增加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在玻璃試管中裝上水,放了一條小金魚。在實驗前設問:若將裝有金魚的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后,小金魚會怎樣呢?學生紛紛不假思索地舉手回答:“魚肯定會死。”通過實驗學生驚奇地發現,小金魚仍自由自在地游動。難道這金魚有神奇的耐熱能力嗎?不是,你想知道其中奧妙嗎?于是,我找了幾位同學用手摸摸試管底部,再讓他們說出感覺。原來試管上部的水雖沸騰了,但試管底部的水仍是涼的,這就是金魚不死的原因。像這種采取生動有趣的實驗教學代替簡單枯燥的概念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激發了它們的興趣。
三、要讓學生感覺學習物理“好玩”
教師可根據初中學生“愛玩”、“愛擺弄”等特點,采取將傳統看法中的玩物喪志影響學習,轉變為“玩物益智”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教師將課本中的一些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目的就是使學生多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實驗和觀察能力。如在進行大氣壓強教學時,將課本中演示大氣壓存在實驗的玻璃杯裝滿水,并用紙片蓋住,然后倒置過來,會發現水不流出來,再將紙片用針扎許多小洞,重做上述實驗,水也不流出來。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要利用生活中的現有條件,開辟第二課堂
教師將課本上的一些小實驗及課外有趣的實驗搬進第二課堂,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如紙鍋燒水、瓶吞雞蛋、氣球提杯、水火箭、細線割冰等,對于有些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的現象,則當堂消化。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習積極性便有了提高,學習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強了,真正達到了玩物益智的目的,同時對實驗的創造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原來一些基礎差的學生也喜歡學物理了。這時我又引導他們進行小制作、小發明活動。提倡尖子生寫小論文,并給予評獎,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能提高自身的認識。
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物理知識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學習既有用又有趣又好玩的魅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識,取得良好學習成績,而良好的學習成績又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及增強學習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毫無興趣的學習,會導致學生學習失敗,而成績差又削弱學習信心,喪失學習意志,使之對學習生產厭倦,形成惡性循環。
在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是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就能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開拓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