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論文參考文獻數量較多,且以外文參考文獻為主。總覽醫學期刊英文參考文獻的種種著錄失范的問題,本文針對醫學期刊英文參考文獻中主要責任者、刊名、卷期、起止頁等著錄失范的問題進行實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編輯部可通過加強對作者的指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英文參考文獻的重視程度、提高編輯的英語水平、有效利用網絡工具、嚴格執行著錄標準等,來提高英文參考文獻著錄的準確性。
關鍵詞:醫學;科技期刊;英文參考文獻;著錄失范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4-0228-03
參考文獻是科技論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反映論文的研究背景,體現論文的真實性,表明作者的治學嚴謹[1-3]。參考文獻有助于引導讀者擴展知識,為讀者的學習提供便利,是讀者查閱原始文獻的最佳渠道[4]。2015年,我國頒布了《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為作者和編輯提供著錄參考文獻規范的依據。
醫學論文的參考文獻條目較多,且以英文參考文獻為主[5]。參考文獻包含主要責任者、題目、刊名、出版年份、卷期及起止頁等信息,《規則》里面對參考文獻的每一部分均有嚴格的要求及規范,編輯及作者應嚴格執行其要求,不得擅自改動變更。筆者結合多年的編輯實踐經驗,就醫學稿件中英文參考文獻著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并提出英文參考文獻的規范引用方法,以期為同行編輯及作者提供參考。
一、英文參考文獻常見的錯誤
(一)主要責任者著錄失范
《規則》對參考文獻作者著錄的要求分為,作者不超3人時,應標注出所有的作者,作者超過3人時,規范的著錄格式為“前3位作者,et al”。著錄作者姓名時,應姓在前名在后,姓寫全稱,名用縮寫的大寫字母。稿件中的文后參考文獻主要責任者的常見錯誤如下。
1.姓和名混淆。例如作者姓名為Stephen Lenzini、Raymond Bargi,標注成STEPHEN L、RAYMOND B。正確的應該是Lenzin S、Bargi R。
2.隨意把復名中的第二個字去掉,或取消復名中的“-”。如將Jae-Won Shin,Byoung-Ki Cho標注成Shin J、Cho B。正確的應該是Shin J W、Cho B K。
3.名的縮寫缺失。例如只標注作者的姓:SONG,COTTLER,KLIBANOV A,et al,缺失名的縮寫。正確的應該是:SONG J ,COTTLER P S ,KLIBANOV A L ,et al.
4.姓前面的前置詞缺失。如姓名前常有de、la、le、van、von、den、Mc等前置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與姓氏放一起,如John McLoon,正確的著錄格式為McLoon J;另一種情況是與姓氏分開,以空隔的形式隔開,如Anna de Monpellier,正確的著錄格式應為de MONPELLIER A。
5.學銜名誤作姓名。部分英文期刊會在主要責任者姓名后著錄學銜,常見的學銜名為MD(醫學博士)、CD(外科學博士)、DDS(牙醫學博士)、PhD(博士學位)、BSMed(醫學理學士)、B.SN營養學理學士、DO(骨科博士)。因此,部分作者責任者著錄時誤把學銜名當作姓名的縮寫放在姓的后面。例如Paul Kleihues MD,Hiroko Ohgaki PhD,正確的著錄格式為Kleihues P,Ohgaki H。
6.姓名的復姓或姓名后的羅馬數字或Jr或者Sr缺失。部分外籍作者是復姓,常用“-”連在一起,如Mary Green-Anderson應著錄為GREEN-ANDERSON M;John L Allen-Williams應著錄為ALLEN-WILLIAMS J L。這些姓氏是在著錄時,不能分開寫或者略去其中一個,或者誤當另一個姓為名。
外籍作者常有父子或兄弟同名的情況,一般在兒子或弟弟姓名后加Jr(Junior的縮寫),表示年幼者;在父親或哥哥姓名后加Sr(Senior的縮寫),表示年長者。因此Jr、Sr是名字的一部分,不可以刪除。如Hawk D Sr(父),Hawk D Jr(子)。
外籍姓名還存在一種特殊情況,父、子、孫三代人共用一個姓名時,為了區分而分別在姓名后加上羅馬數字I、II、III。在參考文獻著錄時,這些羅馬數字也不能刪去。如Green H I(父),Green H II(子),Green H III(孫)。
(二)刊名著錄失范
Index Medicus(《美國醫學索引》)規定醫學英文期刊名稱的縮寫,要略去實詞的詞尾,去掉虛詞(連詞、介詞、冠詞)等,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不使用縮略點。醫學期刊中常見的刊名著錄失范為著錄格式不統一,英文刊名縮寫不規范或刊名的冗余著錄。
1.刊名著錄格式不統一。一般來說醫學期刊對刊名的著錄多采用縮寫的形式,少部分期刊采用全稱的形式著錄,二者同時使用的現象比較常見。總體來說,很多英文刊名的著錄格式比較混亂,主要表現為:同一篇論文中,個別英文刊名用縮寫,個別用全稱,全篇論文格式不統一,如第i條文獻著錄為NAT MED,而第j條為NATURE BIOTECHNOLOGY;同一期中,個別論文的參考文獻刊名用縮寫,個別文章刊名用全稱,全期刊名格式不統一,如第i篇文章的參考文獻用刊名全稱,第j篇參考文獻用刊名縮寫;同一篇論文中參考文獻多次引用相同期刊,時而用刊名縮寫,時而用刊名全稱,全篇不統一,如在文章中多次引用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雜志的文章,首次著錄是用的是刊名全稱LANCET ONCOLOGY,第二次著錄用的是刊名縮寫LANCET ONCOL。
2.英文刊名縮寫不規范。英文期刊刊名縮寫著錄情況較多,下面就常見的縮寫著錄失范情況進行分析。第一種縮寫不規范為:按外文期刊刊名縮寫規則,刊名為單個詞的不縮寫,應列出全稱,如CELL、CIRCULATION、IMMUNITY、BLOOD。
第二種縮寫不規范為:首字母縮寫組合刊名的大小寫著錄失范。部分外文期刊的刊名采用縮寫式的字母組合,簡單明了,如EMBO JOURNAL、EPMA JOURNAL為EMBO J、EPMA J,不能把它們誤寫為Embo j、Epma j。期刊名字母的大小寫混淆不但會引起作者的疑惑,而且也是編校工作不嚴瑾的表現。另外,醫學期刊常見的大小寫混淆的期刊名還有PLOS COMPUT BIOL,誤寫為Plos COMPUT BIOL。
第三種縮寫不規范為:正規刊名縮寫誤著錄為首字母縮寫。在日常工作和交流中,常用英文期刊刊名首字母縮寫為刊名代號,但在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中,必須嚴格按照編校規范來進行著錄,如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AMA Oncology這兩種期刊在日常口頭交流中分別簡稱為JCO、JAMAO,著錄時不能簡單地著錄為JCO及JAMAO,正確的著錄為J CLIN ONCOL及JAMA ONCOL。
第四種縮寫不規范為:一般縮寫著錄失范。部分外文期刊名中常見特殊詞的縮寫為一個字母,如Journal縮寫為J,Quarterly縮寫為Q,Roya縮寫為R,New縮寫為N,South縮寫為S等。刊名中,國家名為單個詞匯縮寫時,一般省略詞尾或詞的后部若干字母,如美國American縮為Am,英國Brit- ish縮為Br。如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縮寫為AM J HUM GENET,而不應縮寫為AJHG;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縮寫為BRIT J PSYCHIAT。
3.刊名中缺失“J”的著錄。參考文獻類型及正確的標識碼是參考文獻著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參考文獻類型缺失也是編校工作中常見的錯誤。參考文獻標識碼為“J”的文獻類型為期刊,“J”的缺失會影響作者對原始文獻的查找。如“LAMPTEY R, AHOMAGNON S, ACHEAMPONG F,et al. Glucovigilance in COVID-19.J Pak Med Assoc,2020,70,3(5):S80-S82.”,正確的著錄格式為“LAMPTEY R, AHOMAGNON S, ACHEAMPONG F,et al. Glucovigilance in COVID-19[J]. J Pak Med Assoc,2020,70,3(5):S80-S82.”。
4.參考文獻著錄冗余。刊名后附加出版地著錄或者刊物的屬性內容的說明。因數據庫或搜索引擎的問題,搜索文獻時常會列出刊物的出版地,部分作者對參考文獻著錄要求不清楚,常常把出版地或刊物的歸屬單位等一并羅列。如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雜志由Nature Publishing Group管理,部分作者不清楚著錄要求,著錄為NAT REV CANCER Nat Pub G,正確的著錄格式為NAT REV CANCER,不應該把期刊的管理單位一并著錄。
5.刊名完全缺失。參考文獻刊名是參考文獻著錄的重要內容,本不應該缺失或遺漏,但由于作者和編輯的疏忽,偶見刊名缺失的情況,如“Fahad Ullah M.Breast Cancer: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Disease Status[J]. 2019,52:51-64.”,細心的編輯很容易發現刊名缺失的問題,正確的著錄應為“Fahad Ullah M.Breast Cancer: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Disease Status[J]. Adv Exp Med Biol. 2019,52(5):51-64.”。
6.文章題目缺失。參考文獻中比較少見,但錯誤較為嚴重的就是文章中文獻名的缺失,出現此種情況大多是因為編輯在編輯排版過程中錯誤刪除了文章題目,可在稿件的“三審三校”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信息補充。明顯可見題目缺失,如“Hong KH, Lee SW, Kim TS,et al. Ann Lab Med, 2020, 40(5): 351-360.”,編輯應及時進行信息補充。
(三)卷期著錄失范
卷期著錄失范常見的是期刊和會議論文的卷號缺失或著錄錯誤。
按中文期刊出刊的慣例,一般一年一卷,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編排格式。按GB T3179—92《科技期刊編排格式》的規定:期刊可以每年出版1卷或多卷,或多年出版一卷,還可以以年份代替卷號。相反,在外文文獻中常會出現1年多卷或多年1卷,或者不設卷號只設期號的情況。外文文獻中卷期的設置非常靈活,沒有一定的規律,每種期刊遵循的標準不一致。因此建議在引用國外英文期刊時,均要保留卷號的著錄,以便更準確地反映文獻的出版信息。
還有另外一種特殊情況,外文期刊合期出版的情況較為常見,按GB /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對從合期中析出的文獻,應以“/”著錄,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合期號。如2020年1、2、3期合期出版,正確的著錄格式為2020(1/2/3)。但要注意,一定要把合期的所有期號寫全,不能寫成2020(1/3)。
(四)起止頁碼著錄失范
起止頁碼著錄問題是參考文獻標注中很小的問題,雖然是小問題,卻經常出現標注錯誤。
起止頁碼標注格式不統一。根據GB /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要求,期刊中析出文獻的頁碼或引文頁碼,應采用阿拉伯數字著錄。例如212頁到218頁,正確的標注格式為212-218,部分期刊錯誤著錄為212-18。
二、對策及建議
總覽醫學期刊英文參考文獻的種種著錄失范問題,很多編輯會認為是小問題,但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會影響文章的整體質量,如果這些問題經常出現,容易造成讀者的誤解。參考文獻著錄失范非難解之題,可以采取相關措施來防范。
(一)加強對作者的指導,加大宣傳力度
在期刊約稿或者投稿網站中明確列出參考文獻的著錄要求及提供相關的示例,以便作者注意參考文獻著錄規范,在投稿前可對文獻格式嚴格遵守規范。期刊也可定期在刊物上登載“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達到向作者宣傳著錄規范的目的。編輯在稿件加工過程中應與作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向作者提出著錄的修改意見,使其主動參與到參考文獻的著錄規范中,要求作者按規范進行修改。
(二)提高對英文參考文獻的重視程度
研究中發現,英文參考文獻出現的這些小問題是可以避免及控制的,這反映出期刊或編輯對英文參考文獻的審校工作不夠細心,并未嚴格把關,未能在校對階段杜絕這些明顯錯誤的發生。從側面可以反映出,有些文獻著錄的失范,是作者或編輯對概念和要求不熟悉造成的,這顯然會影響讀者對文獻的追溯,影響知識的有效傳播。編輯應做到眼勤手勤,若發現英文文獻標注不規范,切勿隨意修改,盡量查詢原文獻,杜絕作者標錯或編者改錯的情況。
(三)提高編輯的英語水平
編輯的英文水平會影響文章英文摘要及英文文獻的準確性。近年來,醫學編輯的學歷及英語水平都較高,對醫學專業領域的英語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審校文章時很容易發現文獻著錄的問題。編輯在重視外文文獻著錄規范的情況下,準確指出文獻著錄存在的問題并叮囑作者加以改正,對規范外文文獻的著錄大有作用。
(四)有效利用網絡工具
編輯及作者主要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相關的參考文獻,并進行著錄及核查,利用網絡工作對文獻進行核查糾錯可以提高著錄的準確性。編輯可利用Google學術、PubMed數據庫對文獻進行核查,搜索相關的論文引用該論文的情況作為參考。將參考文獻的題名或作者名、刊名等信息輸入搜索引擎,可獲得相關的信息。
三、結語
參考文獻著錄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刊物的質量、反映編輯部的辦刊水平,特別是英文參考文獻格式的規范化、標準化。醫學期刊編輯平時應注重知識的積累及與同行的交流,重視參考文獻格式要求,認真核查每篇文章的每條參考文獻,努力提高其準確性,以期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陶范.參考文獻具有的十項功能[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198-201.
[2] 楊麗君.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作用及要求[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9(5):71-72.
[3] 金鐵成.英文參考文獻中期刊名稱項信息冗余現象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5):49-52.
[4] 周晴霖,黃亞萍,王志翔,等.編輯加工醫學期刊英文參考文獻的錯誤要點及對策分析編輯學報[J].2016,28(S1):32-34.
[5] 謝錫增,徐春燕,施學忠.醫學高校學報英文參考文獻刊名著錄失范例析[J].編輯學報,2020,32(2):166-168.
作者簡介:劉煥英(1985—),女,廣東廣州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新媒體運營、數據挖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