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妮
摘要: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發展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落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面臨師資力量薄弱、培訓和督導不足,多方配合差等問題,本文從心理老師師資力量建設,構建多層次支持系統,加強心理健康工作的培訓、督導,以及建立管理和激勵制度5方面探索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發展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使命,要培養學用相長、知行合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學生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合作與努力,不可否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中堅力量,面臨著師資力量緊缺,工作量大,校內外的配合度低,培訓和督導不足的困境,怎樣解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發展中的阻礙,是做好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回答的問題。
一、加強心理教育教師隊伍師資力量的建設
根據教育部等八部門2020年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高職院校應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每校至少配備2名專業教師。針對學生人數較多的院校,還應做好兼職教師的那納入和考核工作,開展兼職心理老師的培訓、培養工作。學院還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管理序列,按照教師職位進行職稱審核和評定。同時,要按學校有關規定計算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給予報酬,工作量的計算標準不應低于本校教師工作量的計算標準。
二、提供多層次的支持系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就校內來說,院領導、心理健康教師、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情員、學生本人、專業教師、后勤工作人員的多方合力形成心理健康保護網,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推進心理工作的開展,構建心理健康教師、輔導員、心理委員、宿舍心情員的四級心理健康網絡體系。學生本人積極參與,專業教師引領學生成長方向,后勤工作人員做好學生的生活保障,最終達到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實施心理幫扶,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當學生處于心理危機狀態時,這時不僅需要校內的配合,更需要家庭和醫院的合作。和家庭的工作,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工作里一個很重要,同時又很有難度的一項內容。學生的心理危機多數和家庭有深層次的關聯,有的學生發生心理疾病不同意告知家人,家人也不理解,甚至指責學生。針對這個難題,很多高校嘗試通過家長課堂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增加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方法,為學生恢復到常態打好基礎。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提高專業素養。
很多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師都有一顆想要提升專業能力的心,但因心理健康工作不受重視,工資低,從而陷入兩難境地。因此,對于教師的呼吁,學院應該大力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培訓。先走出去,參加專業的心理健康培訓,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更具專業化,再拿回來用起來,高職院校經費有限,參加完培訓的教師可以互相分享和學習,形成研討小組,加強學院內部的學習和培訓,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工作能力,這樣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會更有吸引力,業務素養提高了,必然會提升他們的職業成就感和認同感。
四、建立規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督導機制。
鑒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除了擔任教師角色,完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科研工作,還需要承擔心理咨詢師的角色,面向個體學生做好心理普查、訪談、咨詢、危機干預工作。心理咨詢師的角色需要傾聽、理解和共情,面對心理危機學生,心理健康教師也可能產生反移情,需要不斷看清自己,走出內在世界的困境。
心理督導師由資深的專業心理咨詢師組成,可以幫助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情況下應該堅持每月進行督導,通過督導來保障心理健康教師的高水準專業化行為。一方面排解在心理工作中學生疏解的負面情緒和狀態,另一方面,通過專業老師之間的交流和幫助,提高工作能力,減輕因工作壓力導致的對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的不認同,甚至出現倦怠心理。
五、建立管理和激勵機制,提高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積極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工作內容復雜,工作量大,經常面對負性的學生事件,長期不受學院重視,缺乏職業歸屬感、成就感。高職學院需要通過各種管理和激勵機制來調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積極性,建立心理健康教師職業發展成長的道路和路線,老師們可以選擇以心理老師課程教學為核心的發展路線,深入研究教學和科研,成為一名課堂活動精彩,學生參與度高的良師益友。也可以走心理咨詢師專業道路,成為一名資深咨詢師。學院要對工作表現突出的教師給與優秀教師、優秀咨詢師或助人者的榮譽稱號,并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同時對心理健康教師的進行資格審查,審查不合格者取消其資格。
六、總結
高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發展工作,提高心理老師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才能使心理健康隊伍更持久、更自覺地投入工作,將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豐富、更有效,有了這些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會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