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古詩詞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意識,還能推動幼兒心智、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斷開闊幼兒的眼界、引導他們更加親近自然。故此,在幼兒教育階段引入古詩詞教育,能夠進一步豐富幼兒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對于提升幼兒教育水平具有深遠意義。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古詩詞教育對于幼兒發展重要意義和作用的基礎上,嘗試提出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的發展策略,希望能夠推動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古詩詞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01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其中不僅有很多傳世之作,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人文思考,在幼兒教育階段引入古詩詞教學,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道德修養、豐富幼兒的想象能力。就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的發展而言,目前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對此,幼兒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對于古詩詞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引領幼兒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一、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存在的問題
1.古詩詞篇目選擇不合理
個別幼兒教師缺乏對古詩詞的正確認知,未能合理選擇古詩詞篇目。在古詩詞教育中,個別教師會選擇性忽略古詩詞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古詩詞教育與幼兒教育相互分離,難以有機融合。存在所選古詩詞不符合幼兒階段學生學習的實際現象,導致古詩詞教育難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和優勢。同時,在古詩詞教育過程中缺乏實踐性內容,僅僅是單純的“你講我聽”模式,導致幼兒很難理解古詩詞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作者思想和人文情懷,致使古詩詞教育流于形式。
2.古詩詞教育形式不合理
在將古詩詞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相融合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學習特征和學習需求,有目的性地選擇不同類別的古詩詞篇目,還要通過優化古詩詞教學資源、家校共育學習資源等形式,盡可能吸引幼兒參與到古詩詞學習的活動當中。單一模式的古詩詞教學很容易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枯燥、乏味,這對于幼兒參與古詩詞學習主動性激發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網絡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來豐富古詩詞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但就目前而言,在結合互聯網教學資源開闊幼兒古詩詞學習的視野和知識面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導致幼兒只能被動接收學習信息,教育教學成效不高。
3.古詩詞教育模式單一
進入新時期,要想使古詩詞教育真正實現培養幼兒人文素養的作用,必然要結合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古詩詞教育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班級實際靈活調整教學模式。目前部分幼兒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以教師為中心,不利于幼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入小組合作教學、互動教學以及多媒體視聽教學等教育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最大化提升古詩詞教學效果。
二、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1.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在幼兒教育階段,結合古詩詞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培養幼兒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古詩詞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等,且大都具有良好的韻律和節奏,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吟誦過程中,幼兒可以切實感受到古詩詞帶來的享受。
2.助力幼兒情感發育
在幼兒情感發育的過程中,通過古詩詞“甘霖”的滋養,可以助力其情感和思維的良性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引用古詩詞中歌頌母愛的句子,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等,引導幼兒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引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句子,引導幼兒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使他們對于家鄉產生一個初始概念,促進其情感、情緒的正向發展。
3.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在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中,引入古詩詞教育,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交流和互動能力。古詩詞跟讀、誦讀過程,可以使語言詞匯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韻律和節奏,這對于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幫助幼兒正確吐字發音的重要環節。
4.培養幼兒文化意識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幼兒教育階段引入古詩詞教學,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在幼兒教育階段,要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將經典古詩詞等優秀的文化內容印刻在幼兒的腦海中,在引導幼兒真切感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提升他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的同時,強化幼兒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他們樹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三、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教育的發展路徑
1. 合理選擇經典篇目
在選擇經典古詩詞篇目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不同的古詩詞誦讀篇目,如可以將古詩詞教育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段。選用一些韻律和諧、節奏感強的經典古詩詞篇目,幫助幼兒形成對于古詩詞的初步認識和理解,例如,可以將《三字經》引入到小班教學中,《論語》引入到中班教學中,在大班教學中則可以引入經典唐詩。通過經典古詩詞篇目的合理選擇、搭配,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人文素養,促進其古詩詞學習的良好發展。
2.充分結合幼兒學習特征
在幼兒教育階段引入古詩詞教育,必須要結合幼兒階段學生的學習特征,要尊重幼兒的天性和興趣,立足實際,構建出一套科學的古詩詞教育模式。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情境表演教學法,帶領幼兒結合詩詞大意進行劇情創編,通過表演的形式體會詩詞的意境。比如,對《滿江紅》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孩子們穿上用報紙或其他環保物品做的“盔甲”,并設計敵寇入侵的故事情境,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和體會文中滿懷激烈的豪情。同時,也可以通過情景劇的方式,表現古詩詞中的美景,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分為,提升幼兒的學習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古詩詞改編成優美的故事,通過故事教學法,增加幼兒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文化理念。此外,教師也要結合實際開展古詩詞實踐教學活動,讓幼兒實踐中感受古詩詞的美感,如組織踏春、游園、賞雪活動等。
3.切實優化古詩詞引入模式
對于古詩詞教學的引入,教師要進一步優化引入模式,嘗試通過音樂法、猜謎法、直入主題法等形式引入相關古詩詞內容。例如,在直入主題法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古詩詞中所包含的風景等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表現出來,增加幼兒對古詩詞畫面感的正確認知,不斷給他們帶去良好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幼兒通過共同討論、分工合作的形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詞。此外,還可以將古詩詞教育與游戲活動進行結合,如舉辦古詩詞誦讀比賽、古詩詞情境表演等,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總之,幼兒階段的孩子好比一張白紙,對于所學知識內容基本都是初次接觸的狀態。因此,想要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展好古詩詞教育,教師一定要合理選擇經典古詩詞篇目,既要符合幼兒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同時要結合幼兒學生的學習特點進一步優化古詩詞引入模式,使中華文化的瑰寶能夠真正助力幼兒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安海燕《用傳統文化為幼兒立根》,《山西教育(幼教)》2021年第3期。
[2] 師桂玲《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有效策略實踐研究》,《學周刊》2021年第12期。
[3] 丁敏《古詩詞與幼兒園自主游戲化歌唱活動初探》,《家教世界》2020年第21期。
[4] 金蘇娟《韻味古詩,潤澤童心——幼兒古詩詞教學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31期。
(劉雙如,1982年生,女,漢族,大學本科,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