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目的:針對當前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開展深入分析,判斷針對性護理在臨床上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在其同意參與研究的前提下,設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入院時間排序,單數50例設置為研究組,給予針對性護理;雙數50例設置為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結果:參照組的治療療效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針對性護理取得了更為理想臨床結局。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治療療效;常規護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屬于嚴重彌漫性肝損害,晚期后B超顯示肝臟縮小且晚期患者往往會伴隨著上消化道出血這一不良情況。患者一旦發病,其病程發展很快,不利于疾病控制干預治療[1]。針對性護理針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充分發揮了治療措施的價值,進一步滿足了患者治療過程對于治療效果的期望[2]。現列舉10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分組討論。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在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處備案,研究人員收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診治的10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同意參與研究的前提下,設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入院時間排序,單數50例設置為研究組,雙數50例設置為參照組。參照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55.55±1.25)歲。研究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55.56±1.24)歲。分析兩組一般資料的組間差距,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
1.2.2 針對性護理
研究組行針對性護理。(1)心理護理:回答患者提出相關疾病的知識,消除其潛在內心疑惑,鼓勵患者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疾病干預治療過程。(2)用藥護理:建立至少兩條靜脈通路,限制患者不必要的身體活動,同時引導服用鎮痛藥物緩解疼痛。(3)內鏡下止血術后8h時間之內患者不能進行任何進食。針對部分出血量超過正常范圍的患者,及時采取靜脈營養;針對部分出血量在正常范圍的患者,首先選擇營養充足的流食,然后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逐漸轉化為半流食以及正常飲食。
1.3 指標判定
治療療效果具體可以分為:治療顯效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退;治療有效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治療無效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有效治療率=(治療顯效+治療有效)/總人數x100%。
1.4統計學方法
χ2檢驗用n(%)代表的計數資料,統計學軟件為SPSS18.0。P<0.05,則證明當前研究討論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析得到,研究組患者治療療效情況高于參照組,參照組治療顯效有18(36.00%)例,治療有效為20(40.00%)例,治療無效為12(36.67%)例,共總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療率為38(76.00%)例;研究組治療顯效有35為(70.00%)例,治療有效為11(22.00%)例,治療無效為4(8.00%)例,共總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療率為46(92.00%)例,經過統計學分析得到結果為:(X2=11.602,P=0.001;X2=3.787,P=0.052;X2=4.62,P=0.029;X2=4.62,P=0.029),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通常較為緊急,其常規護理措施并不能滿足患者多角度的護理需求,對于疾病干預治療并沒有明顯幫助[3]。針對性護理則是根據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具體表現進行護理措施的調整,給予個性化護理措施,充分發揮治療措施的臨床價值,糾正患者心理情緒,提高治療依從度,提升患者疾病治療效果[4-5]。
對比兩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療效情況,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療效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的使用在臨床上可以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爭取到最佳的護理效果,保證患者疾病的良好干預,實現疾病癥狀的明顯緩解。
參考文獻:
[1]王正春.針對性護理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實施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8):123-124.
[2]王婷,張弘毅.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2):149+151.
[3]朱利婷.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2):135.
[4]朱慧君.預見性和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8):43+46.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 上海 2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