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美
膽結石疾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發生疾病后,可導致出現腹痛、胃腸道癥狀、黃疸、發熱等癥狀,因而該疾病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健康都有較大的影響。那么,關于膽結石疾病的常識和護理,你知道哪些內容呢?
一、認識膽結石
相信大家對于膽結石這個疾病并不陌生,該疾病屬于膽石癥,可以發生在膽管系統的任何部位,若發生在膽囊內,那么就是膽囊結石,若發生在肝管匯合以下的部位,那么就是肝管外膽結石。造成膽結石的病因較多,主要是膽汁中鈣濃度或者是膽固醇含量過高,膽汁形成結晶的可能性較大,極易沉淀聚集,進而形成結石。此外,膽結石的形成和內分泌激素水平、膽汁淤積、肥胖、懷孕、全胃腸外營養等因素有關,細菌感染同樣可引起膽結石。在我們身邊肯定有很多人都患過這個疾病,那么就需要知道該疾病的臨床發生率較高且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肥胖、寄生蟲感染、長期不吃早飯、長期高脂飲食等人群發生該疾病的風險較高。
二、膽結石的癥狀有哪些
總結膽結石癥狀后,發現該疾病的主要癥狀包括:
1.腹痛
腹痛是膽結石的主要癥狀,在疾病發作時,可出現較為典型的膽絞痛,主要特點是右上腹或者是上腹部有陣發性、痙攣性疼痛,且疼痛癥狀會漸進性的加重,可向后背放射。造成腹痛的原因主要是膽結石在膽囊腔內移動,移動至膽囊管后可導致結石嵌頓,因膽囊管受到結石梗阻,造成膽囊內的壓力持續升高,引起膽囊平滑肌收縮,或者是膽囊平滑肌受到刺激后出現痙攣,引發疼痛。膽囊通過收縮以促使結石排出,就會引發劇烈的膽絞痛。
2.胃腸道癥狀
如果患者屬于膽結石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在出現腹痛之后,還伴有惡心、嘔吐腹脹、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反應。患者嘔吐物一般是胃內容物,發生嘔吐后其癥狀可得到緩解。
3.黃疸
有的膽結石患者在發生劇烈腹痛后會出現一過性黃疸的情況,但是黃疸癥狀比較輕微。膽囊結石多伴隨有膽管炎,或者是由于感染導致肝細胞出現一過性損傷,進而造成黃疸,主要臨床表現是眼睛、鞏膜、及全身皮膚的顏色變黃,又稱黃染。
4.發熱及寒顫
發熱癥狀主要與膽囊炎的程度存在關系,壞疽性和化膿性的膽囊炎會出現寒顫、高熱情況。
三、膽結石病因
膽結石的疾病因素主要是:
1.機體長時間膽汁中鈣和膽固醇的濃度較高,引起膽汁中固體結晶發生沉淀,融合形成結石。同時,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基礎是膽汁中的膽汁酸、膽固醇、卵磷脂等成分之間的比例失去平衡,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升高,進而引起結晶與析出,經聚集后可形成結石。膽汁中的大量膽固醇均來自于肝細胞生物合成,并非來自于飲食。膽色素結石主要有兩種:黑色結石與棕色結石。慢性溶血性疾病、肝硬化是黑色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生長于膽囊內;而棕色結石可在膽道和膽囊內形成。
2.幾乎全部研究學者認為,膽結石的發生因素主要和膽囊的排空功能損害存在關系,因多種作用,膽囊收縮功能減低,可造成膽汁瘀滯,進而誘發膽結石。
3.部分人群的內分泌水平同樣會誘發膽結石。
4.細菌感染是造成膽結石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原發性膽結石,多見于亞洲,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寄生蟲,經膽道逆行。
5.膽結石的發生率與年齡存在正比關系,也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膽結石的發生率會提高,且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另外,肥胖、飲食習慣、全胃腸外營養、懷孕等因素也會造成膽結石的發生。
四、膽結石的護理
1.飲食
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對于膽結石患者而言同樣具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必須要堅持“七要”、“五忌”的飲食原則。
七要指的是:(1)多吃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白菜、番茄、胡蘿卜、綠色蔬菜、蘋果、香蕉等;(2)使用植物油炒菜,飲食主要以蒸、燴、燉為主;(3)在日常飲食中,應適量多吃一點魚、瘦肉、雞、紫菜、黑木耳、海帶等;(4)可適當注意攝入松弛膽道括約肌和促進膽汁分泌的食物,例如玉米須、山楂、烏梅等;(5)經常進行運動,避免便秘;(6)注意減肥;(7)必須要吃早餐,空腹時間不可過長。
五忌指的是:(1)避免吃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肝、動物心、腸、腦、魚子、蛋黃、松花蛋、巧克力等;(2)避免吃豬油、肥肉、甜點等食物;(3)避免大吃大喝和暴飲暴食;(4)避免辛辣、刺激飲食;(5)避免咖啡、煙、酒等。
2.治療
在確定患病后,應當嚴格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進行治療,一般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較為徹底,但是在病情急性發作的情況下,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原因是并發癥較多,手術時間一般選擇在急性發作后的緩解期。選擇藥物時,主要是抗感染,給予抗生素和甲硝唑。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科普的膽結石疾病常識及護理知識,希望您們有一定的幫助。
(西昌市禮州中心衛生院 四川西昌 61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