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的醫療技術不斷邁向新的臺階。與此同時,人們更加關注就醫過程中的體驗與人文關懷。安寧療護就是患者就醫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鮮明體現,這一理念的提出為現代醫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為醫療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安寧療護工作成為醫療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一項課題。本文主要對安寧療護的起源、發展做了論述,在此基礎上,對安寧療護工作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安寧療護;起源;發展;展望
引言:在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社會背景下,整個社會將全部的重心聚焦于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上,醫療工作中追求新的治療方法、新的治療儀器,這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社會背景下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1]。醫療工作歸根結底是要扎根于社會這個大土壤的,在社會環境發生翻天覆地大變化的條件下,醫療工作也必須順勢而為,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安寧療護旨在為臨終病人提供更加精心與更加周到的服務,減輕他們的痛苦,是新時期醫療工作的發展新方向與工作重點。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推進安寧療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專職臨終關懷機構還很缺乏,相關工作人員也較為稀缺,安寧療護的發展還面臨著較大的障礙[2]。
一、安寧療護的起源
1.1安寧療護的提出背景
安寧療護,是通過由醫生、護士、志愿者、社工、理療師及心理師等人員組成的團隊服務,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在減少患者身體上疼痛的同時,更關注患者的內心感受,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安寧療護實際上是一個“舶來品”,它起源于國外,最早是由英國人桑德絲( Dame Cicely Saunders )提出的[3]。
當時,桑德絲面對一位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患者,面對患者每日的痛苦,他感到十分的難過,于是,他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痛苦,讓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程走得更加舒坦、更加有尊嚴[4]。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他決定為癌癥病人建立一個像家而比較不像醫院的地方。結果表明,這樣的做法是有效的,桑德絲讓患者生命之旅的最后一程充滿了溫度。幾年后,患者去世,并將他的遺產五百英磅都留給桑德絲。這筆資金為桑德絲潛心研究“安寧療護”提供了堅實的支持,自此桑德絲便特別關心癌癥病人,且繼續為她的理想到處演講,募款,有利地推動了安寧療護工作的發展進程[5]。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德、法等發達國家建立起各種形式的臨終關懷機構。我國的安寧療護工作進程相對而言較為緩慢,1987年,我國有了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內地一些城市也確定試點醫院,提供臨終關懷床位。發展到現在,安寧療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面臨著較大的發展障礙[6]。
1.2安寧療護的內容
(1)個性化心理治療
良好的心態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金鑰匙,臨終病患者往往承受著焦慮、恐懼等消極心理的折磨,因此,心理治療是安寧療護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由于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以及病情各有差異,因此,對臨終患者的心理治療也無固定模式。[7]在臨床治療中,安寧療護倡導的個性化心理治療主要根據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制定出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通過和患者的有效溝通,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穩定患者的情緒。醫護人員應當貼近患者,聆聽患者內心的聲音,用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患者;也可以組織同類患者進行交流,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患者敞開心扉,體驗生活中的幸福,也可以鼓勵患者出去散步,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放松心情。此外,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也要鼓勵家屬與患者多溝通,共同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走完生命之旅[8]。
(2)生活護理
生活護理主要包括飲食護理、居住環境護理。精神狀態往往會對飲食狀況造成影響,且臨終患者的腸胃功能已處于衰退期,咀嚼與消化功能都有所退化。護理人員針對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制定出適宜患者的食譜,讓患者多攝取有營養的食物,例如蔬菜、豆制品以及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讓患者舒適心怡地享受菜肴,通過胃口的滿足提升精神的愉悅感;此外,醫護人員應當通過布置溫馨的住院環境,讓患者感覺住在自己家中,放松心情[9]。
(3)用藥護理
用藥護理并不是安寧療護工作的重要內容,用藥護理即在必要時給患者開一定的止痛藥,旨在幫助患者減少身體上的痛苦[10]。
二、安寧療護的發展現狀
在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安寧療護工作吸引了眾多的學者以及醫療行業從業者的研究,為安寧療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安寧療護大舉向前發展的步伐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1]。
2.1社會大眾對于安寧療護工作缺乏了解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死亡人數將近1000萬人,每年大約有500萬人經歷生命的臨終狀態。因此,社會對于安寧療護的需求是很大的,這與安寧療護工作推廣緩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因為很多人把安寧療護等同于放棄應有的治療,在醫療工作中,經常能聽到家屬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救治臨終患者。事實上,目前有限的醫療水平不僅難以真正延長臨終患者的生命,而且臨終前幾個月用于醫療的費用常常超過之前的全部醫療費用,甚至花光一生的積蓄[12]。
2.2相關政策較為缺乏
政府的管理與支持是做好安寧療護工作的重要保障。安寧療護起源于英國,目前做的最好的也當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緊接其后,日本位列第14位。這些國家之所以排名靠前,政府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因素[13]。其中,日本還將安寧療護納入到國家預算中。在國內,安寧療護發展局面并不能盡如人意,這與相關政策的缺失不無關系。
2.3高水平護理人員還較為缺乏
護理人員是參與到安寧療護工作中的一線人員,他們的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對該工作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安寧療護服務過程中,護士不僅僅是直接護理的提供者,他們還是服務的協調者,不同各方的溝通者、支持者、教育者,甚至可以是團隊服務的領導者[14]。因此,護理人員要處理的事情眾多,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v觀我國目前安寧療護人員的培養現狀,就可以發現,高水平護理人員還較為缺乏,這必然會給安寧療護工作的質量大打折扣。
三、對安寧療護工作的展望
安寧療護到底做得好不好,不僅關系到臨終的病人能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痛苦、能不能有尊嚴地結束生命,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醫療體系的合理調整,也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因此,未來,仍然要采取積極的措施,推進安寧療護工作的繁榮發展[15]。
3.1促進有效溝通,提升護理質量
溝通是聯系兩個主體之間的橋梁,是讓彼此能由陌生走向熟悉、害怕走向安定的有效手段。然而,溝通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工作。在臨終患者群體中,很大部分患者都充斥著焦躁、不安的情緒,要是仍然像其他科室進行機械化的護理、溝通,勢必很難讓患者舒心;其次是該類患者的家屬,往往由于對臨終安寧療護不了解,從而罔顧護理人員的要求和建議,不能與護士共同參與到安寧療護工作中。因此,在實踐中,要同時與患者、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走進臨終患者的內心世界,尋找到他們內心的平靜點,使他們無痛苦、少折磨、不煎熬,死亡過程寧靜、有尊嚴,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擺脫病魔的困擾[16]。
3.2組織醫護人員學習,培養護理能手
護士是戰斗在護理過程中的第一把手,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的深處感知大部分是根據護士的行為、言談及其專業水平來評判的,同時醫生針對患者的相關措施也是通過護士傳達的。因此,護士的能力水平,反應了醫院水平的高低,是最直觀被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的“醫療水平”。在醫院內部選拔頂級護理人員,定期對其他護理人員展開培訓、教育;其次定期召開由科室內部醫生進行的相關知識講座,讓護理人員更加熟悉安寧療護的前沿研究、當前現狀,能夠有效的提升他們的能力水平。
3.3完善管理制度,推進療護發展
在安寧療護工作中,心理護理是首要且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一般而言,為臨終患者控制疼痛的藥物有收費標準,住院的床位費有收費標準,而服務團隊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等卻沒有收費標準,獎勵機制的缺失使得護士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為患者提供心理服務。這就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安寧療護順利開展。此外,醫院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巡視、風險呈報、風險告知等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有效監督護理過程,規避掉麻痹大意出現的風險,盡可能地為患者的生命之旅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總之,時代的發展對我國的安寧療護事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目前社會大眾對于安寧療護這一概念還是比較陌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及理念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是,站在新時代的起點,面向新的形勢,醫療工作者必須變革傳統的醫療理念,創新安寧療護的方式,以更加精湛的醫療技術以及更加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安寧療護中。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觀念能夠在實踐中得到運用,為推進我國安寧療護工作的推廣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帥. “優逝”理念是社會進步必然要求[N]. 濟南日報,2019-08-22(B04).
[2]紀光偉. 患者不舒適,就無法安寧[N]. 健康報,2019-08-23(005).
[3]諶永毅,吳欣娟,李旭英,成琴琴,毛婷.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06):801-806.
[4]諶永毅,成琴琴,劉翔宇,李旭英.護士在安寧療護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3):311-315
[5]王玉梅.醫學生安寧療護職業素養教育[J/OL].醫學研究與教育:1-5[2019-09-16].
[6]王云嶺.安寧療護中的生死教育[J/OL].醫學研究與教育:1-7[2019-09-16]
[7]萬洪新. 為甘肅將安寧療護納入體系建設叫好[N]. 家庭醫生報,2019-09-02(001).
[8]張丹梅.安寧療護對腫瘤晚期階段患者知信行、家屬壓力的影響價值[J].心理月刊,2019,14(16):54-55.
[9]朱菁菁,顧敏華,李健衛,夏熙和.生死教育干預在腫瘤晚期患者及家屬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6):2380-2383.
[10]石偏,袁燕,芮愛菊.安寧療護對腫瘤病房臨終癌癥病人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52-153.
[11]盧美玲,羅志芹.中青年與老年晚期癌癥患者尊嚴受損水平的比較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6):1499-1502.
[12]李東會,王洪羿.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安寧療護建筑設計初探[J].建筑與文化,2019(08):163-164.
[13]孫夢.安寧療護第二批試點啟動[J].中國衛生,2019(08):108.
[14]柏永芳.綜合性三級醫院腫瘤中心安寧療護病床運行模式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5):77-78.
[15]彭玉玲.對臨終期癌癥患者進行安寧療護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5):5-6.
[16]董桂平,陸玉,胡睿,張朝輝,潮鳳,李瑜,劉柳,虎丹丹,王娜.安寧療護模式在老年終末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學,2019,40(07):818-821.
(安徽省安醫大附屬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血液腫瘤科 24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