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云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產生的實際效果。方法:選擇我院于2020.1-2021.1月內收治的48例腦出血手術患者為研究代表,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方式,分為對照組(24例,采取一般護理)和觀察組(24例,采取個性化護理)。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完成后的效果進行收集和分析。結果: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能夠提高監測效果,對患者預后評估具有較高價值意義。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電雙頻指數;價值;分析;BIS評分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electric double frequency index.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representative.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4 cases, general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24 cases, personalized nursing).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general nursin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electric double frequency index can improve the monitoring effect and has a high value for the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Electric double frequency index; Value; analysis; BIS score
電雙頻指數能夠反映大腦皮質興奮或者抑制狀態、鎮靜催眠情況。將電雙頻指數應用于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分析,具有較高評價意義。為保證監測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因此需要采取一定護理干預。此次研究則分析將一般護理和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實際效果,主要內容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20.1-2021.1月內收治的48例腦出血手術患者為研究代表,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方式,分為對照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齡范圍:28-66歲,平均年齡:48.85±3.77歲)和觀察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齡范圍:29-67歲,平均年齡:48.92±3.89歲)。患者基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
1.2.1一般護理
給予對照組一般護理,主要為給予患者電雙頻指數監測時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觀察,干擾因素排除等基礎性護理措施。
1.2.2個性化護理
給予觀察組個性化護理,主要包括:①建立個性化護理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均掌握電雙頻指數監測方法,注意事項等。②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法,結合患者個體差異,病史資料制定。③皮膚準備,剔除局部毛發,采取肥皂水清潔,擦干后貼上專用電級。④檢查準備,檢查電雙頻指數監測電極片位置和固定情況,全面保證患者額前干燥,避免出現電極片脫落等不良情況。⑤監測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如果發現患者出現血壓升高等不良情況,需要上報緊急處理。
1.3觀察標準
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一般護理和個性化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進行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0.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分析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后敏感度為18(75%)例,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后敏感度為23(95.83%)例,兩組敏感度(X2=4.181,P=0.041)。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電雙頻指數監測為臨床應用最廣泛的麻醉深度監測工具[1]。相關研究發現,電雙頻指數監測不僅適用于麻醉深度監測,還對心肺復蘇后神經系統預測、重癥監護室鎮靜鎮痛等具有一定指導價值[2]。為保證電雙頻指數監測準確性,往往需要結合有效護理干預。
個性化護理在臨床上應用范圍較廣,護理效果較佳。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通過皮膚準備,能夠保證電雙頻指數監測電極與皮膚密切接觸,保證監測有效性。此次研究則分析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產生的實際效果,研究發現,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后電雙頻指數監測敏感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應用于電雙頻指數監測腦出血術后護理中能夠提高監測效果,對患者預后評估具有較高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鄭志忠,吳壽坤,伍榮樂,等.腦電雙頻指數聯合顱內壓監測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意識評測和短期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03):119-121.
[2]宋迎春.腦電雙頻指數對急診意識障礙患者轉歸的預測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9,017(0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