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付紅紅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在銀屑病的護理中,采取個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診的40例銀屑病患者,依據患者入院編號的奇偶性,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兩組患者例數均為20例。參照組患者行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瘙癢情況。結果:在治療后,實驗組HAMA及PSRS均低于參照組,且SF-36高于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結論:在銀屑病的臨床護理中,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銀屑病;情緒;瘙癢
銀屑?。╬soriasis)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皮膚炎癥疾病,其又稱為牛皮癬,是一種反復發作,難以根治的疾病。該病在臨床上多以普通型的銀屑病呈現,即常見型,其會造成患者的皮膚出現斑丘疹以及紅色丘疹,隨著疾病的發展,其會連接為一片形成界限清晰,明顯的、大塊的紅色斑塊,再隨著病情進展最終演變成厚層銀白色鱗屑[1]。當下醫學界對于銀屑病的形成尚未給出統一闡述,但是一般認為該病與患者長期處于負性情緒狀態存在直接聯系,因此該病被劃入身心疾病[2]。目前臨床上對于銀屑病并無特效治療方案,整體療程較長,且遷延難愈,因此臨床護理學認為需要對該類患者的干預進行適當的調整。筆者基于此將個性化護理干預用于銀屑病的護理中,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診的40例銀屑病患者,依據患者入院編號的奇偶性,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兩組患者例數均為20例。參照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16~75歲,均值為(35.11±2.51)歲。實驗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16~75歲,均值為(34.89±2.50)歲。從一般資料對比分析可觀察到,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的自身一般病例信息具備較高的相似性(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則,患者自身已通過文字或語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內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簽署知情書與同意書。
納入規則:①全部患者均符合銀屑病的臨床診斷標準,經入院診斷確診,且均存在明顯的負性情緒,經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測定,分值≥18分;②患者意識清晰,能夠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回應。
排除規則:①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等更需盡快治療疾病;②患者自身攜帶精神類疾病,如人格分裂等,臨床上無法對其反饋的信息進行確認;③患者在近期(30d)內使用過抗精神藥物。
1.2方法
1.2.1參照組
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臨床護理,即對患者實施反復健康教育,告知該病配合治療干預的重要性,另外對患者實施一般的心理監測及干預。
1.2.2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則是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組建個性化干預小組:抽調本科室護理骨干組成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并通過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查閱最新的關于銀屑病的護理干預措施,結合本科室及收治患者的實際情況篩取適宜的護理措施,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2)入院關懷,多數銀屑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較強的負性情緒,再加上銀屑病對其體貌的改變,多數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在入院時護理工作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安慰鼓勵,用溫和的語言介紹本科室的相關工作人員,與之盡心溝通,誘導患者傾述自身感受,并安撫患者。(3)個性化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結合患者的信息與患者的感受傾述制定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方案,對于較為輕微的負性情緒患者采取語言形式疏導干預,同時教導患者一定的自我減壓方式,如冥想等。對于存在較重的負性情緒患者則是對其單獨邀請其參與一對一心理輔導,引導患者傾述自身感受,對其的心理問題進行排解。另在后續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于反復的患者應當及時同時管床醫師,盡快對其進行干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滿足患者的正當要求。(4)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反復的健康宣教,促使其明白該病與自身情緒的聯系,保持心態平和積極向上的意義,同時不定期輔以關懷。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瘙癢感受的改善程度。心理狀態使用HAMA評定,生活質量采用SF-36(1-100分,總分/維度數)測定,瘙癢感受使用瘙癢程度評分量表(PSRS,1-5分)測定。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于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患者的滿意度,共包含服務態度、基礎護理工作、護理知識告知、病房管理、關愛患者、工作能力等12個選項,采用L4級評分法,不滿意計0分,基本滿意計1分,滿意計2分,非常滿意計三分,將總分超過25分的患者認定為對護理持完全滿意態度。將分數為15-25分的患者認定為對護理持基本滿意態度。其余則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以()進行計量統計,以(%)進行計數統計,t檢驗與x2檢驗,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生活、心理及瘙癢感受
由表1數據可知,在治療后,實驗組HAMA及PSRS均低于參照組,且SF-36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2.2比較實驗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
由表2數據可知,實驗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95%高于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80.00%,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3.討論
銀屑病在臨床上屬于較為常見的身心疾病,目前醫學研究顯示,該病與患者的自身個性、生活環境、情緒等原因存在直接聯系。一般來說銀屑病除去會造成患者體貌改變意外,還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損傷,多數患者負性情緒嚴重。故臨床上認為如何對患者進行引導,排解其壓力,糾正負性情緒是該類患者的護理關鍵[3]。
傳統的護理模式多是作為治療的補充進行,對于銀屑病的干預效果一般。本研究采取的個性化干預更多的是基于患者自身的情況采取適宜的干預方式,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排泄患者的壓力與復興情緒,在輔以高度關注、日常人文關懷,以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4]。結果顯示實施個性化干預的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與瘙癢評分均明顯優于參照組,提示個性化護理在銀屑病的干預中具備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銀屑病的臨床護理中,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繆紅莉,汪梅.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促進銀屑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1(v.6):139-140.
[2]譚君麗.銀屑病護理過程中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9,028(012):131.
[3]楊哲.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銀屑病患者病恥感及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18,40(05):121-122.
[4]付俊華,張靜,何玉紅.個性化健康教育在銀屑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