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銳
摘要: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碳中和是人類共同利益和責任。全球變暖趨勢持續,地表溫度持續上升,氣候變化影響日漸深重,造成社會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影響生態系統平衡與發展。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特別是后疫情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積極兌現碳中和承諾,堅持綠色發展,契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彰顯中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擔當,在這一發展背景下,自然環境成為了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工業化發展背景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峻,并且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部分城市的植物保有量已經無法滿足二氧化碳消耗需求,所以提增森林碳匯勢在必行。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貯存庫和緩沖器,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提出切實可行措施、制定出相應工作計劃,減少碳源減排,增加碳匯提增固碳,進而為城市營造出“綠色心臟”,有效提升本地區空氣質量。那么本文就對提增森林碳匯的方法進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森林碳匯;建設;工作對策
在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若要對快速提升的經濟收入進行深入總結分析可以了解到,這些只是在過度消耗了自然資源后換來的短暫提升假象。若要保證長久穩定發展,自然環境是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要一味地對自然資源進行消耗,通過消耗自然資源來換取經濟,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經濟快速下滑趨勢,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乎生態安全穩定和美麗中國建設進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有關部門在發展過程中就提出了提增森林碳匯的工作理念,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推動社會與經濟長久穩定發展。
一、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旅游影響
隨著近幾年我國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的提升,旅游成為了部分群眾業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旅游又一次拉動了經濟發展,但是若要對其影響進行分析卻可以了解到,旅游經濟在不久的將來經濟效益將無法彌補其帶來的影響,因為自然環境正在向不可逆的趨勢惡化。例如一些旅游景點的植物、植被及自然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趨嚴重,特別是近幾年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原有的自然生態被各種建筑所替代,這就導致自然環境受到了影響。同時,游客的造訪增加了吃、住、行的消耗的同時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節能減排有時成為了口號。不僅如此,部分游客在景點游玩時隨意丟棄白色垃圾、肆意踐踏草坪、破壞綠植等行為時有發生,這就導致該地區唯一的“綠色心臟”受到了影響[1]。
(二)房地產開發影響
住房在近幾年成為了各地區關注的重點,因為隨著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城市綠地面積一縮再縮,同時在房屋建設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污染問題,這也導致其周邊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例如在房屋建筑生產過程中,其揚塵污染以及噪聲污染就會導致周邊植被相繼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城市綠化面積。與此同時,在房屋建設過程中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是一些開發商為了加快工期,同時降低成本支出,就會忽視無害化處理房屋建筑廢料、廢水的問題,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周邊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一些受到廢水污染的土地已經無法種植植物,這就會導致地區生態環境受到影響,不利于地區經濟長久穩定發展。
(三)工業發展影響
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工業化發展背景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部分很多工業廠房都需要在遠離市區的地方建設,但是一些自然湖泊與生態環境也與市區距離較遠,這就形成了工業廠房與自然生態環境相鄰的現狀。長此以往,一些企業過度地追求經濟利益,為了降低生產投入,就會隨意向自然環境中排放污染物,例如工業廢水、廢料、污染氣體等,輕則會導致自然環境受到影響,一些植被會在廢水、肥料、空氣的影響下死亡,嚴重的就會導致自然資源受到不可逆的傷害。即土地與水源受到影響,使得土地無法種植作物,水資源性質也會發生變化,不利于地區長久穩定發展,那么有關部門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二、森林碳匯的優勢
(一)可以建立出良好自然生態環境
森林碳匯工作開展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出良好生態環境,所以在工作中有關部門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工作,例如在發展過程中通過組織本地區開展儲備林建設、國土綠化、退耕還林、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高標準農田整治等工作來恢復自然環境,特別是在退耕還林的幫助下,森林占地面積得到了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地區生態環境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在森林碳匯工作推行過程中,活立木蓄積量以及森林碳匯貯量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這樣就可以保證本地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還可以為本地區社會與經濟長久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
(二)提高物種與生物多樣性
因為部分地區的森林碳匯提增方式為環境保護項目建設,所以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就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元性,例如有的地區在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建設過程中,將森林碳匯應用了起來,在建設過程中通過三環建設的方式提高了生物多樣性。在外環地區管理部門種植了杉木、紅椿、竹子等植物,又在其中環區域種植了一些與地區環境相適應的果樹,最內環種植了大量具有觀賞性的植物,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該地區生物多樣性,同時也為生態環境提升帶來了幫助。
(三)有效提高生態系統價值
森林碳匯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生態系統的價值,因為在森林碳匯工作中,有關部門就需要對其作用、觀賞性、實用性等進行總結規劃,這相比于傳統的植物種植有著一定差距。傳統植物種植的工作方式只能起到一定的空氣凈化作用,而森林碳匯工作的開展不僅有效提高了生態環境的實用性,還可以保證在作用過程中有效對資源進行保護,妥善調劑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最終為地區生態環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3]。
三、提增森林碳匯的主要對策
(一)加強大氣污染控制效率
在當前這一自然環境不斷惡化背景下,大氣污染成為了有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各地區政府也在不斷推動大氣污染防控制度,例如通過限制汽車尾氣排放、加強綠色生產監管等,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大氣污染控制效率。但是這些管理制度的推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反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基層各單位與基層群眾做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汽車限號出行后,一些群眾就會購入第二輛汽車以規避限號,一些生產廠家只有在檢查時才會實行綠色生產,只要檢查組沒有來到企業進行實地檢查,生產廠家就會全天高功率進行生產,進而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那么在發展過程中既然要提增森林碳匯,在工作中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管理制度,例如加強對空氣污染排放的監管頻率,同時組織各單位開展公益植樹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有效控制大氣污染,進而為我國自然環境提升帶來幫助。
(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僅僅依靠生態環境建設還是無法有效提增森林碳匯,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有關部門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開展工作,PM2.5其實是導致空氣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的“罪魁禍首”,那么在發展過程中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工作計劃。在實際工作中有關部門就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PM2.5監測工作,并快速分析出本地區PM2.5激增的主要原因,通過對相應企業進行合理管控,并要求其合法排放的方式來降低PM2.5排放,以保證在監控與生態環境建設雙重管理背景下進一步提增森林碳匯,并為地區長久穩定發展帶來幫助[4]。
(三)加強森林碳匯項目示范
為了保證森林碳匯工作的開展能夠得到關注,各地區在工作中就需要加強對森林碳匯項目的關注度,以保證在發展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例如某地區為了提增森林碳匯就開始規劃建設水源地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以通過項目管理的方式進一步提增森林碳匯,在實際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對地區環境進行分析,并且在植被的選擇上一定要有規律,以通過項目建設來營造出一套獨有的生態環境。比如通過環繞式的植被種植方式進行建設,外圍要種植一些生存能力較強的樹木,中間可以選擇帶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樹木,最后在生態環的內部種植觀賞性植物,以此來建設出良好的生態環境[5]。
(四)提高退耕還林工作效率
退耕還林也是提增森林碳匯的重要工作組成部分之一,因為當前我國在發展中經常會出現農耕土地不斷拓展,使得林地資源不斷縮減的問題,盡管近年來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加大了毀林案件的查處力度,對農耕土地拓展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但是原有林地的歸還率卻十分堪憂。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地域性的退耕還林制度,通過地區政府直屬管理的方式開展工作,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地區政府工作態度,同時還可以保證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增森林碳匯,進而為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因地制宜對森林碳匯項目進行管理
在當前這一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若要有效對森林碳匯項目進行建設,就需要將因地制宜的問題重視起來,以保證在發展過程中可以提高工作實效性。與此同時,還要在發展過程中結合地區發展制定出長遠工作計劃,因為森林碳匯工作在未來會成為常態化,所以為了保證當前的項目能夠為后續工作帶來幫助,就需要制定長遠發展目標。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因為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工作人員管理意識與實際工作相悖的問題,所以就需要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思想觀念意識,以保證在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森林碳匯項目質量。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發展過程中為本地區企業制定出規范化生產標準,即規范化控制企業排放,以保證在環境提升的同時,污染也隨之降低,最終營造出良好生態環境[6]。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了解到,在當前這一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旅游、房地產、工業的發展對自然資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同時也了解到自然環境、生物物種的優化能夠為生態環境提升帶來怎樣的幫助。那么在發展過程中各地區管理部門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控制污染排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退耕還林工作質量等方式提高森林碳匯建設效率,同時還要制定出長遠管理目標,進而為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文月.基于森林碳匯視角的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產力的傳導機制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9,154(1):63-68.
[2]張二亮.森林經營管理中提高森林碳匯能力的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No.743(9):153+155.
[3]田強,李奇.試論提升森林碳匯量的有效對策[J].科學技術創新,2020(8):161-162.
[4]張紅.森林經營管理對森林碳匯的作用及提升策略研究[J].林業建設,2020(3):20-23.
[5]潘瑞,沈月琴,楊虹,等.中國森林碳匯需求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20(1):14-20.
[6]袁勝全.森林經營管理對森林碳匯的作用及提高策略[J].中國林業經濟,2019,(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