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
【摘要】 理論自始至終都是指揮實踐活動的先導,在探索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前瞻性的,這一論斷在音樂領域也同樣適用。本文把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當作切入點,探究二者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并分析二者之間的共同性,探討二者合作發展的具體路徑,希望能夠給相關創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 音樂理論研究;音樂創作;內在聯系;融合發展探究
【中圖分類號】J6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1-0077-02
從始至終,音樂理論和音樂創作都是現代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音樂思維能力的高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創作的水準,而音樂理論本身就是音樂創作的產物。具體研究的過程中,音樂理論不僅要推動音樂創作的順利發展,為后續的作品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總結并升華音樂創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代音樂領域內,有關音樂創作的研究是相對較少的,這給群眾帶來一定的困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理論研究和創作之間的密切關系。
一、探討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之間的聯系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音樂理論,是以科學的觀點為指導,以現有的音樂創作為基礎,通過理解、探究與總結等一系列步驟生成的音樂規律,是研究成果與創造性實踐結合而成的體系。而音樂理論體系的發展,也意味著對傳統框架的突破和變革。音樂理論可以從音樂創作與實踐中總結出有效的元素和信息,而音樂理論研究也能夠給予理論以指導,通過思維上的啟示和未來的預見,彰顯出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這也足以說明,如果沒有音樂創作作為研究對象,音樂理論研究也會失去根源,成為無本之木。高度的音樂理論研究始終是以創作為核心基礎的,理論在科學的引導下也會實現不斷的突破和進步。
從整體上看,音樂創作在音樂領域中所占有的比重是尤為突出的,也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音樂的發展,又能夠為創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能夠拓展創作的范圍和領域。如果音樂的發展停滯,那么音樂創作也必然會顯露出片面和不完整的問題,會變得更加抽象和虛擬化。同時,音樂創作也可以提高音樂整體的質感和水平。在這其中,理論知識是以理性的角度為根本,對音樂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體現了音樂發展的實質。
音樂理論是以音樂創作為起始點,對規律的深層次分析和總結,能夠有效反向推動音樂創作的繼續發展,而音樂理論的研究也主要是以音樂創作為根源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附著音樂創作。從我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內容來看,音樂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音樂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作品不斷累積,理論才得以依附產生,并形成相應的體系,在不斷變換中改變自己的形式和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現代音樂只顧研究音樂創作,那么音樂的發展也會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最終變得更加單一,缺乏整體感。總的來說,成功的音樂是音樂理論和創作對原有模式的打破與創新,理論為創作提供依據,創作為理論提供研究對象,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音樂的深度發展。
二、分析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之間存在的共同性
音樂發展是理論研究和創作之間最大的貢獻,而且無論是創造性、真實性還是互動性,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都存在許多相似之處。音樂的主體涉及演唱家和作曲家,而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的互動性,也剛好能夠在這兩類主題上鮮明體現出來。作曲家在實踐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分析演唱家的音色和音樂,并探究演唱家的個人風格與特色,以此來明確自身構造的目標和方向。相對應的,演唱家也需要根據自身的特色,來選擇與自己相適應的作品,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可分割且相輔相成。而音樂創作,也需要明確角色定位,這樣不僅可以讓作品的形象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也可以讓聽眾獲得更加新奇的視聽體驗,讓聽眾最大限度地接受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就音樂的真實性來講,主要指的是音樂創作的體驗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創作中的夸大和虛假問題,演唱家和作曲家必須要共同開展理論研究,把握好理論研究和創作之間的共性,讓音樂變得更加完美與協調,凸顯出作品的美學價值,并鍛煉自己的審美技巧和能力。
另外,音樂創作的真實性也能夠決定音樂創作的質量,關乎音樂作品在舞臺上魅力的展現。作曲家需要音樂理論來支撐自身的創作,而演唱家在演繹的過程中也需要賦予作品表現力和感染力。
從上文也可以看出,音樂理論可以讓音樂創作的成果變得更加鮮明,更加具體,并且也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音樂創作成品的吸引力,讓創作成品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發揮出輻射效應,并檢驗音樂創作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二者之間的聯系是尤為重要的。與此同時,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在傳遞信息的時候,也具有明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特點,能夠表達出創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絕不是虛偽且浮夸的產物。換句話講,只有具備真實情感,具備創造性思維的音樂作品,才能更加符合聽眾的實際生活,才能讓音樂作品真正走進大眾的視野。在未來實踐的過程中,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也應當提高彼此的互動頻率,真正展現出音樂的內涵和本質[1]。
三、分析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發展的路徑
(一)開展多層次的探索與研究
創作者必須拓展自身的思維和視野,從多個角度、多個學科入手,去分析音樂的成果與前沿動態,這樣可以讓自身的知識體系變得更加先進完整,而且也能夠積累音樂技能和實踐經驗,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總的來說,綜合性的探索都能夠拓展音樂創新的領域,也可以讓音樂理論研究變得更加深入,但這一環節的工作在現代音樂的研究中是較為薄弱的,所以也需要進一步實踐和積累。也就是說,研究層次性的增加,是提升創作者理論水平的基礎前提。在綜合發展態勢的引導下,創作者也需要通過持續性的理論研究,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和目光,凸顯出自身研究的實用性和嚴謹性。除此之外,創作者也不能僅僅把理論研究局限在特定的學科內,而是要把握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推動多個學科的共同發展,才能真正豐富作品的內涵,傳遞出更加多樣化的信息,讓聽眾與作品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2]。
(二)開展綜合性研究
綜合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深入專業性的音樂學習,對此,創作者不能僅僅把視野局限在較為淺顯的層面上,而是要不斷突破,不斷深入,開展深層次的研究,還要提高自身的理論水準,為后續的實踐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創作者還需要認識到,研究的重要意義。
從上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出,音樂的發展在本質上并沒有國別的嚴格界限,但區域文化的發展是存在差異和不同的,所以音樂作品展現出來的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區域不同。例如,我國早期的音樂具有十分濃重的古典色彩,更加注重音樂內涵的挖掘和展現,而西方古典音樂卻更加注重對社會文化的反映。所以,創作者要想收集創作素材,迸發出更加新奇的靈感,就必須要針對音樂理論開展綜合性的研究。
與此同時,創作者還需要認識到音樂發展的差異性。近些年來,盡管無國界音樂發展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肯定,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研究也趨于同質化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群眾通常會把音樂創作當作載體,并從中獲得情感體驗,而音樂理論研究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抽象性特點,大眾無法直接認知其概念和本質。也就是說,音樂創作是一種音樂表現,理論研究是一種繼承和發揚,二者之間的差異是較為突出的,所以創作者也需要在探索的過程中多多加以注意[3]。
(三)推動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
現代音樂的進步本身就是理論知識積累的過程,所以也與古典的音樂存在密切的聯系,音樂的發展要經歷一個傳承的過程,所以古典音樂理論也能夠成為現代音樂創作的動機,也是展現音樂創作精髓的根本所在。縱觀我國古代音樂發展史,音樂創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并且也以歷史的形式展現出來,完整地反映出古代音樂的創作歷程和相關信息,這些材料都能給創作者提供資料參考,讓創作者能夠全面分析古代音樂的發展規律,并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運用到現代音樂的發展中來。也就是說,古代音樂已然成為國家和民族的標志,彰顯了先輩杰出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以《樂記》為例,就充分反映出了古代音樂的深度。除此之外,古代樂器的創新,也為現代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實踐參考。再加上,古代音樂的創作本身就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并且手法多種多樣,風格多姿多彩,都具有自身的內涵,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就和進步。
從現代音樂的發展中也可以看出,許多音樂創作都借鑒了古典音樂的元素,并且迸發出了更加鮮活的魅力,以《青花瓷》《東風破》為例,就是古典樂器與現代流行樂器結合的鮮明例證。以上這些也足以說明,古代音樂給現代音樂造成了十分明顯的影響。這也就要求創作者應當打破思維定式,發揮出古代音樂的傳統性和民族性。
四、結語
總的來說,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是相互聯系發展的,二者之間的交叉滲透也十分密切,所以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也需要共同推動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的進步。
本文通過多學科多層次的探索,綜合性研究的開展,古代與現代的結合這三個角度論述了音樂理論研究與音樂創作結合的路徑與方法,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創作者的參考依據。但在未來的實踐中應當如何抉擇,仍舊需要創作者根據實際情況來科學取舍。
參考文獻:
[1]于磊.淺析音樂理論研究與音樂創作的關系[J].藝術大觀,2019,000(012):1.
[2]朱玫玫.民族音樂中的作曲技術理論研究——評《作曲技術理論與音樂創作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5).
[3]王薇.音樂理論與音樂創造力培養的關系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650(30):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