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動力之一,實踐證明,一個高速發展、高度繁榮的國家,不僅應有先進的科學,而且應有與科學發展相匹配、相協調的的技術。因此,高中學生必須學習、了解、掌握一些技術,培養自身良好的技術素養,與其它學科的理論知識相結合起來,為后續的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引領創造科技時代。
自2011年以來,面對社會就業的需要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通用技術》(也叫《技術與設計》)作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新設置的科目之一,與《信息技術》一起組成技術基礎素養,被首次加入安徽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值為60分。為了全面開展新課程改革、實現課程推廣和完成學業水平考試任務,全國各校相繼開設通用技術課程。但由于高校并沒有設置相應的專業來培養學科教學人才,因此在高中階段擔任《通用技術》課程教受的老師大都是從其他學科轉業來的,與其他較為成熟的學科相比,它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一線通用技術教師去思考和探索。
我是一名從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教師,自2011年學校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我一直兼任通用技術基礎學科的教學工作。接受一門新的學科,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思考、太多的知識需要習學習。課程實施之初,教學資源、教學資料、教學設備等配置都不完善,上網查閱相關知識、本學科組教師相互討論學習和自制教學用具成了當時最重要的教學手段。轉瞬間,此課程已開設有10年,現在已有相對豐富的網絡資源、較專業的技術設計實踐室,各校也成立了通用技術基礎教研組以及同課異構的開展,深刻感受了四川省新課程改革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全程發展。下面我就這10年來對此課程實施教學中如何選擇實物教具和使用實物教具做以下幾方面的探討,與同行們交流和學習,和大家一起找出一條適合自己地區、適合自己學校的通用技術課程基礎教育方法。并讓通用技術課程實施道路更寬廣、更深遠。
(一)如何選擇專門的實物教具
實物教具的合理選擇與正確使用,對于提高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是大有幫助的。通用技術是一門既要動手操作又要動腦思考的雙相教學課程。技術是與時俱進的,技術課所使用的教具也應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因此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具,既要直觀,又要能說明問題,更要能展現現代技術的魅力,讓學生感到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力量與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通用技術的實物教具:
(1)安全性能好。
實物教具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有特殊的安全要求。教具所使用的材料要無毒、無異味、符合環保要求;學生使用時不能造成人身傷害等。如我在《技術與設計1》中“第三章步入設計殿堂 第三節 設計的基本原則”這一小節就用了許多實物教具。這一小節講的是設計的八項基本原則,即設計的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安全性原則、經濟性原則、美觀性原則、技術規范性原則。這一小節的內容感覺上很枯燥,但我在教學前分別準備了代表各種基本原則的實物教具。如放大鏡、透明液壓洗發水瓶、自用手機、轉筆刀、環保袋、筆筒、電容電阻、自制垃圾桶等。這些教具既直觀,又說明問題,還能讓枯燥的教學內容簡單化、生活化。我在教學時用放大鏡的原理來說明和體現設計的科學性原則;用透明液壓式洗發水瓶來體現設計的實用性原則;用自用手機以及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來印證設計的創新性原則;用傳統的鉛筆銷筆刀和現在用的鉛筆轉筆刀相對比來說明設計的安全性原則;用可以反復使用來拎東西的環保袋說明設計的經濟性原則;用美觀的筆筒來說明設計的美觀性原則;用電容、電阻來說明設計的技術規范性原則;用自制垃圾桶來說明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我用諸多現實生活中用到的生活用品當教具,既能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明了易懂,又能讓學生學得愉快輕松,還能體現“技術是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這一課程教學主題。
(2)可拓展
實物教具的選擇要留有可拓展空間。通用技術課中屬于技術范疇的試驗教具或用具要有可拓展的空間,要能根據技術的發展和變化及教學的特殊需求,進行升級或變化,可以和其它學科的知識體系相聯系起來使用,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我在《技術與設計2》中“第一章結構與設計 第三節結構的強度與穩定性”教學實踐中,怎樣讓學生理解結構的穩定性?因為這一章與物理知識聯系緊密,在教具的使用上則可以拓展到物理的力學方面。我在這一節的教學中用到的教具是在物理實驗室借的單擺和倒擺,教學時和物理的力學相結合起來講解并進行實驗操作。用單擺的實驗來說明物體的相對穩定性,用倒擺的實驗來證明物體相對不穩定性。在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結構穩定性的好與差,而且學生知識也得到了拓展。
(3)模塊化
在《技術與設計2》“第四章控制與設計 第一節什么是控件”中,講到自動門控制系統,控制自動門的方式方法很多,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還會有更先進、更人性化的控制手段被開發出來,但自動門的主體在一段時間內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那我在選擇自動門這一教具時,就要看它是否留有外接控制預留口,當控制手段有了新變化或學生有了新的控制設計,就可以對原來的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或拓展,而自動門的主體不必發生變化。
(4)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在沒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只要能說明問題,滿足教學實際需要,教具的結構越簡單、操作越方便越好,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二)如何使用實物教具
教具的使用是為了滿足教學要求、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技術手段,在選擇實物教具時首先要明白,我選擇的這些儀器是做什么用的,要達到什么目的,再看你所面對的教具是否合適。如“人字梯”這一案例,在講“結構的穩定性”時,我們選擇“人字梯”作為教具,目的是為了研究結構的形狀和結構的重心對結構的穩定性的影響。
“人字梯”是散件,上課時需要學生自己搭建“人字梯”,結果搭建“人字梯”就用去了近20分鐘的時間。這就讓人提出一個疑問,我們是讓學生學習如何搭建“人字梯”,還是用“人字梯”來研究影響結構的穩定性的因素。所以,我上這一小節時,會拿出已搭建好的人字梯做為教具使用。當學生理解了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后,時間允許再讓他們搭建人字梯,讓學生了解其原理。
總之,實物教具能帶動學生走向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如果能有更多時間,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實物教具自制通用技術學科學具,讓學生人手一份學具,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讓學生把通用技術中的各種技術完美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四川省威遠縣威遠中學校 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