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花
摘要:幼兒園教育水平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幼兒園教育不斷調整傳統教育教育模式,由傳統的照本宣科形式逐漸轉變為拓展教育形式,引入多種課外資源豐富主題教育內容,以此使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本次研究將對幼兒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意義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幼兒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教育;江南水鄉資源;江南童謠;應用
前言:作為江南水鄉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南童謠涵蓋極多江南民間文化內容,這些文化內容可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對熏陶與洗禮幼兒的精神,有重要作用,可幫助培養幼兒綜合能力。但如何在幼兒園主題教育中真正融入江南水鄉資源,成為目前教育中需考慮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對幼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研究,有重要意義。
1幼兒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意義
幼兒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意義表現在多方面,首先有助于幼兒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以江南童謠為例,在課堂中大多通過民間游戲方式呈現,游戲中幼兒之間互愛互助、相互協作,提高幼兒的協作精神與能力。童謠本身為一種語言藝術,可用于傳播理論知識,而以童謠為依托的民間游戲,可作為幼兒教育的一種游戲活動,通過理論知識、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綜合能力。其次,有助于幼兒創新精神培養。幼兒天行活潑好動,但思維方式較為簡單,所以外界因素限制可能制約創造性思維發展。而童謠游戲的引入,幼兒主動想象并創造歌謠,學習興趣較高,有助于創新能力培養。最后,幼兒表現力提高。表現力的培養需從幼兒時期開始,通過反復鍛煉使幼兒表現力得到培養。童謠游戲的引入,幼兒可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包括區域活動、各類游戲活動,均能提高幼兒表現力[1]。
2幼兒園主題教育中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路徑
2.1依托江南水鄉童謠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幼兒行為能力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中,引入江南水鄉童謠,可幫助培養幼兒行為能力。幼兒階段的孩子,無論在學習中或生活中均會冒出很多“問號”,通過地方童謠,可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習慣上培養。活動開展中,首先可利用環境創設使幼兒習慣得到培養。對于剛邁入幼兒園的孩子,能否真正“斷奶”與幼兒園整體環境有極大關關聯,而利用童謠,有助于幫助孩子快速適應所處環境,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以“融入集體生活”為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中,教師可通過網絡搜尋童謠,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活動,如《喝水歌》、《洗手歌》、《乖寶寶歌》等,于區域中張貼相關的圖畫,配上一句句童謠,講解游戲規則,如洗手間位置,可放置洗手標志,講解吸收的方法與步驟。這種將童謠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創設游戲環境。另外,也可通過班級網頁創設,使幼兒隨時感受到童謠所帶來的樂趣,在這些情景下養成良好習慣。
主題活動開展中,也可利用幼兒一日活動形式,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有較多幼兒需遵循的行為準則,這是保證班級正常秩序的關鍵,也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具體開展一日活動中,可利用童謠幫助幼兒了解班級規則,將規則以歌謠形式呈現,便于幼兒牢記。如進入幼兒園時聽《讀書郎》,晨間活動孩子聽《丟手絹》,洗手前朗誦上口的童謠,如“洗手前,先巻袖,清水洗洗手,肥皂搓一搓,嘩嘩流水沖一沖……”,用歌謠引導孩子如何洗手,這種方式孩子既喜聞樂見,也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洗手[2]。
2.2依托江南水鄉童謠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幼兒表達能力
江南水鄉童謠引導到幼兒園教育中,語言訓練極為關鍵,可通過游戲活動鍛煉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中,主要需注意為幼兒創設可積極應答的環境,做到喜歡說、敢說、有機會說。江南水鄉資源,融合了歷代群眾生活經歷,體現了江南水鄉獨有的特色,教師應挖掘其中的優秀資源,引入到幼兒教育中,對提高幼兒綜合素養有重要作用。例如,在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中,可選擇戶外實踐活動為主題,地處太湖之濱,江南的鄉土氣息與文化內涵均較為豐富獨特,許多幼兒家里長輩日常也會講述民間童謠,教師可借此帶領幼兒到戶外活動,感受江南水鄉的特色,并由兒童唱著水鄉歌謠,如“小船繞村走,烏蓬順水流, 繞過小石橋,融進百花洲, 人間仙鏡也難求。 兩岸景色美,一路花牽手,……”,感悟江南水鄉的美好,同時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江南水鄉童謠,其中不乏較為夸張的語句,很容易調動幼兒語言表達興趣,如“我唱山歌亂說話……,太湖當中挑野菜……”,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童謠可繼續創編,感受到童謠的樂趣,產生學習欲望,也因此鍛煉兒童的語言[3]。
2.3依托江南水鄉童謠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幼兒審美能力提高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以音樂主題教育為例,可充分結合童謠,發揮童謠對幼兒的吸引力。事實上,民間童謠也可被劃入到文學表現形式中,特別其中部分民間童謠有節奏輕快、節奏跳躍等特征,可吸引兒童,在音樂中加入童謠,使歌曲、童謠有效融合,使幼兒在音樂中感受童謠,通過童謠熱愛音樂。以《搖啊搖》為例,可選擇舒緩音樂同童謠結合,若幼兒興趣較高,鼓勵幼兒表演,這種通過聽覺、視覺、表演等多種方式結合,既有助于兒童對童謠美的意境的感悟,同時有助于審美能力提高。此外,主題教育活動中,也可利用媒體視頻形式,將童謠相關視頻播放呈現,借助感官刺激方法,更能吸引兒童參與[4]。
結論:江南水鄉資源對豐富幼兒教育活動有重要意義。實際開展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中,應正確認識江南水鄉資源的應用意義,如江南水鄉童謠,充分挖掘童謠中涵蓋的文化價值,以此使主題教育內容更加豐富。而在具體活動中,需充分利用童謠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如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行為能力等,以此使幼兒綜合素養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趙莉.立足江南特色資源,創設幼兒自主體驗式活動環境的研究[J].科幻畫報,2020(12):121-122.
[2]傅彩娟.基于幼兒園周邊資源建構水文化園本課程的研究[J].第二課堂(D),2020(11):6-8.
[3]田雅蕓.鄉土資源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寫算,2020(28):33-34.
[4]陸夢婷.江南水鄉入畫來——水韻式主題下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開展[J].新課程,2020(39):69.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車坊幼兒園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