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黃金時期,隨著當前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管理思政教育的效果,保證教師在思政教室采取的措施正確有效,需要持續的嘗試和實踐。管理者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確保教師具有教小學思政課的特點,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確保全校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思政;管理措施
小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證我國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明確理解當前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明確適當的管理措施,才能找到解決辦法,有效推進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單純以升學率為標準,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小學思政教育。只有對學生的考查更加全面,對教師的評價體系更加豐富,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明確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加快了當前教育改革的步伐,為了配合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深入貫徹素質教育,小學思政教育必須進行適當的改革和創新,明確教育目標。也就是說,小學思政教育要明確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是最終的教育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確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正確行為習慣,通過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事例和教師的指導,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促進人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是講課的教師,學生家長也要改變傳統觀念,摒棄以學生成績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明確素質教育的目標和小學思政教育的目標。同時,與學生進行思想和精神層面的交流,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特征和性格特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找出學生成績下降或偏差的原因,完善學生的人格素養,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優美品格的共贏。
二、建立科學教育體系,改變管理措施
在這種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視的背景下,教師教育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與塑造。小學階段的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自覺,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小學思政教師應具有崇高的職業意愿,理解新時期背景下思政教師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聯校管理人員制定了詳細的科學教育體系,將學生思想政治審查結果納入綜合成績,適當加重其比例。首先,只要條件允許,學校就可以與有關部門協商,聘用專業化的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教師,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管理者也要求教師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明確小學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自己應具備的特點和能力,加強教師專業指導,要求教師成為具備專業素質的小學思政教師。其次,管理者要立足科學規范的教學體系,如何明確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導性,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確保全校思政教育教學質量。再次,學校管理人員和小學思政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溝通,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教育和管理重點放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共同發展上,在動員學生學習熱情和主觀動力的基礎上,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推進校內全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最后,為學生設定最近的目標和未來的目標,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制訂自己每天的學習目標,不僅要強調學習水平的提高和學習技能的獲得,還要強調學生的思想道德的提高。
三、豐富教師評價方式,保證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評價是單一的,只能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課堂表現來判斷教師的教育是否有效。重視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學生思想的道德影響,最終會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因此,系統管理小學思政教育必須改變對傳統教師的評價方式。對教師的評價不應過于客觀或過于單方面。基于教師這一工作的特殊性,對教育能力的評價應放在第一位,而教師的品格、事業上進心等也應作為評價教師教育的主要指標,保證教師有充分的熱情進行教育事業的研究與創新。筆者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進行了持續實踐,總結了以下五種教師評價方式
第一,需要評價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對小學思政教育的概念和教學設計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即小學思政的最終教育效果。如教師是否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總體把握和調整、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空間和機會等。因此,對教師的評價需要深入理解教師在課堂上采取的具體方法,通過課堂教學、評價等方法來理解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并給出適當的評價。為了避免教師采取形式化的應對手段,平時也要抽取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考查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符合教學中的內容和方法。第二,考查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上進心、對教師職業的愛、對學生的愛、處理事件時的公平與否等,理解教師自身的忠誠性、誠實性、心理狀況等,將其作為基礎考查內容。教師的上進心和工作熱情決定了教師的教育潛力,關系到教師能否進行創新教育,是否積極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念。第三,教師是否完全掌握小學思政學科知識,能否靈活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是否了解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應注意的最新動態、思政教育的發展狀況等。第四,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文化素養。教師自身是否有積極的上進心,是否有熱愛學習的強烈愿望,能否以文明高尚的禮儀和良好的品格影響學生。第五,教師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師能否根據別人的意見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情和教育,教師能否進行科學、合理的反省等。只有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能力和精神狀況,了解教師對這一職業的熱情,才能利用多種評價方式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四、強調實踐教學特質,實現“知行一體化”
除了系統管理師生,還要關注小學思政教育本身的特點,小學思政教育中最重要的是進行實踐教育,實現思政育人的目標。為適應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小學思政課也進行了適當的改革,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思想和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上,綜合學生在校內外可參與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實際應用學習的理論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實現回歸社會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內進行以道德觀察為中心的演講比賽,同時理解學生身邊的故事,促進學生發現身邊的美麗和丑陋,同時加強學生思想品格的鍛煉,讓學生明白美丑、是非。
綜上所述,必須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進行小學思政科學管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明確小學思政教育的目標,建立科學教育教學體系,改變對教師的管理措施,豐富對教師的評價方式,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保證教學效果。明確小學思政教育實踐教學的特質,結合開展實踐活動實現“知行一體”,促進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白海云,閻玉.新時期中小學思政教育現狀與改革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81-82.
[2]費維忠.小學思政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5(36):25.
德惠市第六小學?呂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