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英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血漿置換治療對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就診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5例納入研究對象,對比分析治療前后血紅蛋白(Hb)、總膽紅素(TBIL)、乳酸脫氫酶變化(LDH)情況。結果:予以血漿置換治療后,患者Hb明顯增加,TBIL、BUN、LDH明顯降低。治療后有1例患者行3次治療后復發,予以其2次血漿置換后痊愈。有2例患者予以血漿置換治療后痊愈,1例行血漿置換治療4次后痊愈,有1例接受血漿置換治療5次后痊愈。結論:在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治療中予以血漿置換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治療成功率和治愈率。
關鍵詞: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漿置換;臨床療效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于一種血栓性微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復發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多伴有神經系統、腎臟功能損害,易引起末梢動脈血管阻塞、毛細血管阻塞,嚴重者還會引起多臟器衰竭。目前臨床針對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以血漿置換治療為主,通過取出患者血漿中的炎癥物質,為患者補充缺乏的血漿因子,從而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1]。基于此,為進一步驗證血漿置換治療的有效性,我院對我院收治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選擇我院收治的5例血漿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其中男患者3例,女患者2例,年紀最大值66,年紀最小值25,年齡均值44.5±5.3。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小板下降;(2)所有患者均存在頭暈、頭痛、驚厥等臨床表現,且伴有肢體麻木、驚厥、知覺障礙等癥狀;(3)所有患者均存在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癥狀,且伴隨血清間接膽紅素增高。
1.2方法
給予5例患者實施血漿置換治療。首先對深靜脈進行穿刺,留置臨時性單針雙腔管,采用智能血漿單采機進行血漿置換操作,操作前將新鮮血漿置入其中,并給患者應用小劑量低分子肝素。每日置換一次,直至患者癥狀消失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方停止置換。置換過程中給患者應用葡萄糖酸鈣,濃度為10%。劑量為每日300毫升,同時應用波尼松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免患者出現枸櫞酸中毒。置換完成后記錄患者血漿置換后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乳酸脫氫酶等指標,以判斷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若患者發熱、頭暈等癥狀有所緩解,乳酸脫氫酶恢復正常,則停止置換,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酌情減少潑尼松用量。
1.3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血漿置換治療后血紅蛋白(Hb)、尿素氮(BUN)、總膽紅素(TBIL)、乳酸脫氫酶(LDH)。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血漿置換治療效果相關數據進行處理,相關指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則代表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血漿置換結果
本次接受血漿置換治療患者共有5例,接受1-2次置換治療后患者LFH、TBIL、BUN、Hb發生明顯變化,血漿置換治療3-5次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臨床指標恢復正常。1例患者血漿置換治療3次后血小板減少,再接受2次血漿置換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臨床指標恢復至未患病前。2例接受血漿治療3次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臨床指標恢復正常,血漿置換總量為6000毫升;1例患者接受血漿置換治療4次后臨床癥狀消失,臨床指標恢復正常,血漿置換總量為8000毫升,1例患者接受血漿置換治療5次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臨床指標恢復正常,血漿總量為10000毫升。血漿置換治療后統計分析患者皮膚黏膜變化情況,均未出現病癥加重或者消化道出血情況。
2.2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為其6個月隨訪,治療前與治療后6個月后患者LFH、TBIL、BUN、Hb檢查結果。詳情見表1.血漿置換治療患者后Hb明顯增加,LFH、TBIL、BUN明顯減少,P<0.05。
3討論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于一種血栓性微血管病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與藥物中度、過敏、免疫性疾病有著密切聯系,不僅會使患者出現神經系統損害,還會引起出血急性期死亡,危害性較大[2]。所以必須選擇一種科學的治療方式。目前針對該疾病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為血漿置換,能夠及時清除血液循環中的有害物質,補充缺乏物質,延長患者生命周期,臨床治療效果良好[3]。
本次研究表明,治療后患者TBIL、BUN、Hb明顯優于治療前。由此可見,采用血漿置換治療能夠減少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病死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汪嘉佳,江繼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診斷及治療[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7):119-121.
[2]劉螈.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單中心10年回顧性分析[D].川北醫學院,2020.
[3]杜小麗,王清,郭鵬翔,陳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6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臨床醫藥實踐,2020,29(04):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