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志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提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五育并舉德為先,足以說明德育的重要性。打下根基即為立德,多方面協同助人成長即為樹人。本文以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為研究對象,努力發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價值,將文學知識與德育知識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知識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道德素質。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材;德育價值
引言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核心地位的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應具備文言文相關知識。文言文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有機組成,它不僅蘊含豐富的文學知識,還向學生傳遞著愛國情懷、進取精神等豐富的德育內涵。高中是對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著重大影響的關鍵時期,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人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不同作品向學生傳遞學科知識的同時,積極通過文言文教學向學生滲透德育價值,借此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
一、以文明志,感悟文言文中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內容中永恒不變的主題,高中文言文是蘊含著愛國主義與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傳承,一篇篇讀起來艱深晦澀的文言文中無不濃縮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文學作品中那些或心系國家危亡,或為民族統一現身,或舍己利而為福國的愛國志士形象向我們傳達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稜T之武退秦師》中地位卑微卻又滿腹經綸的燭之武,雖懷才不遇,但又能在國家為難之時不計個人得失,深明大義,為國家挺身而出;《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前痛斥狂傲秦王,后又能以求國家之安,面對廉頗挑釁退避三舍的藺相如;《岳陽樓記》中一生以自身實際行動踐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如此多篇彰顯古代文人志士“先國家而后己”的愛國主義品質的文言文,正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學資源。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其德育價值,引導學生感悟文言文中的愛國精神。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一步步帶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其中的精神。比如,學習《離騷》這篇文章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大家同是逐漸衰微的楚國文人的情境,接著在為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誦、討論交流感悟作者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的精神?!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通過學習感受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愛國憂民的精神。
二、以文勵行,感悟文言文中的處事之道
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處事法則和精神追求。現今,高中學生處于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所接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寬。受多種因素影響,他們注重自我發展的同時在精神領域卻難免流于世俗化,學生中以金錢衡量人生價值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教師應發揮文言文的德育價值,以文勵行,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文化中所散發的處事之道?!耙娎剂x”“先義而后利”,古人之“義”是正義,是道義,亦是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尚義并不是排斥追求個人利益,而是將我們的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利益?!皦咽恳蝗ベ獠粡瓦€”,此義可謂為天下蒼生請命之義,此義也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之義。古之儒家學者追求“仁”,非常重視“仁”的道德價值?!叭收邜廴恕?,將愛人之心由愛己、愛親人推及愛他人、愛社會。古代儒家所倡導的“仁”不正是處理人際關系,推崇和諧的體現嗎?
在深喑高中文言文所蘊含的德育價值基礎上,教師應與時俱進,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具備同類德育價值的文本結合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一來,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能以文言文中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以文化人,感悟文言文中的自強精神
德育教育不僅僅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和道德品質教育。進行德育教育,發揮高中文言文中的德育價值,還包括以文化人,引導學生感悟文言文中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告訴我們即便身為普通人,也應該樹立堅定的志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教育我們遭遇打擊時,也能夠直面挫折,無論何種情境,都應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奮發進取、自強不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屢次遭受坎坷卻仍然不放棄自身追求的屈原;不屈不撓,奮發完成《史記》的司馬遷……古人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戰勝逆境、勇于追求的精神對學生奮發圖強、積極進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結語
總言而之,當今社會不斷進步,對教育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教師們應致力于完善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結合高中文言文教學目標,依據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價值,并以此展開教學。在明確文言文中德育內涵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不斷尋找優化文言文教學、利于文言文德育價值滲透的措施,以文明志、以文勵行、以文化人,借助文言文教學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知識素養,健全學生良好品格,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湘久. 高中文言文德育價值及課堂優化策略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011):269-269.
[2]秦萍.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初探[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3, 7(5):37,50.
[3]葉高首. 傳統文化視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道德教育的融合[J]. 新作文:教研(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