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在高中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將學生擺在重要位置,學生體驗關系到體育課程開展效果。文章以此為研究視角,針對校園微定向的教學特征展開分析,明確該方法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價值,通過課前、課上和課后的全過程教學優化,讓校園微定向有序實施和展開,發揮出應用價值與教學效果,帶給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體驗。
1 引言
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升學壓力,通常忽略體育鍛煉,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學生主要選擇,由于內容的吸引力不足,所展現出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嘗試開發新的教學方法,校園微定向則是其中之一。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定向運動為核心,以校園空間為主要場地,稱之為“微定向”。嘗試將“微定向”運用到教學全過程,為學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2 校園微定向教學特征及其應用價值
2.1 校園微定向教學特征
校園微定向的教學特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實施的安全性高。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定向運動的應用特征鮮明,由于教學空間局限于學校環境中,實施過程更加安全,符合“健康第一”的基本要求;其二,應用方法更便捷。相比于其他的項目,校園微定向的開展所需的工具偏少,便于展開。校園微定向的自身特征鮮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價值,相比于定向運動而言,微定向更容易開展與實踐。
2.2 校園微定向教學應用價值
在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框架中,普遍面臨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的情況,大部分高中生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校園微定向的融入,有其自身鮮明價值。其一,校園微定向的融入,讓傳統的教學空間得到延伸,體育內容的可延伸性更好;其二,微定向作為一種新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框架的制約,學生參與度明顯提升,逐步培養起對體育學習的熱情。
3 校園微定向教學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校園微定向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嘗試將該方法運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義,打破體育教學的僵化發展局面,協調好校園微定向的實施全過程尤為關鍵。
3.1 課前準備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完善,直接影響校園微定向的實施效果,將關注焦點聚焦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基礎資源的準備。定向運動的開展需要指北針和地圖的支持,地圖的繪制是教師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校園微定向,強調以學校空間作為定向運動的實施空間,在該空間內進行定向運動的具體實踐。為此,教師需要精選目標點,并繪制以學校為基礎的標準地圖,通過反復的檢驗與論證繪制標準地圖,供校園微定向使用;其二,明確實施方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雖然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但依舊是課堂的執行者和決策者,活動的開展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展開,方案的設計包括項目的開展時間、地點、流程、評價等等,形成基礎教學方案,讓校園微定向工作有序推進。課前的基礎準備工作,讓校園微定向的價值充分展現,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序展開,讓應用策略和基本方向更明確。
3.2 課上實踐
校園微定向的基礎準備工作完成后,進入到實踐階段,步驟如下:其一,熱身活動。作為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步驟,熱身充分與否,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熱身充分,能最大限度上規避運動損傷的發生。嘗試打破傳統的熱身方式,將趣味性活動作為熱身內容,如民間體育項目、游戲項目等;其二,充分熱身之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和介紹校園微定向的開展規則,以動態化的呈現方式,學生對規則理解更充分,激活對新興體育項目的參與積極性;其三,做好小組劃分,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分組方式采取學生自愿的原則,保證后續配合的默契程度;其四,發放指北針和地圖,學生間隔一分鐘相繼出發,按照地圖指示和要求依次到達目標點,最終通過時間方面的統計,用時最短者獲勝;其五,放松訓練,緩解運動后的疲勞感。校園微定向運動的實施全過程,有明確的課上流程來提供必要支持,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讓訓練過程更有序的展開。
3.3 課后檢驗
校園微定向革新了傳統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以新興體育項目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習體驗得到具體強化,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對學生而言,課后檢驗的側重點要放在學生的學習體驗上,根據學生反饋回來的結果來判斷校園微定向運動開展的價值和有效性,從而定位校園微定向的實施效果,發現和定位薄弱之處;還需要將關注點聚焦到課堂之上的課后檢驗部分,圍繞微定向的實施全過程建立動態性的評價機制,及時的發現校園微定向運動的實施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提出可行的策略與具體建議,讓研究側重點得到明確,使得校園微定向可以有序推進。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嘗試,校園微定向運動的自身特點鮮明,要積極嘗試將其運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挖掘校園微定向的核心價值,讓研究側重點得到具體明確。全過程優化微定向運動的實施方案,推動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洪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