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一、蒙臺梭利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在1967年的著作《發現兒童》里提到敏感期之說,敏感期是在一定得外界環境中出現的,環境提供了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當環境與兒童的內部需要協調一致時,一切都會順其自然地實現。如果兒童不能在敏感期從事協調的活動,或者說缺乏適宜的環境,兒童將可能永遠失去這個自然取勝的機會。兒童處于敏感期時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發展的內在特征,即我們無法用直接手段介入其發展,另一個是感官以及運動的靈敏性,這是敏感期賦予兒童輕松發展自己的特殊天賦。
二、敏感期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意義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在0-6歲間會經歷學習欲望與好奇心的階段為敏感期。孩子在敏感器時,對周遭環境的特定事物會全神貫注,展現濃厚興趣,對某種能力的學習動機特別強烈,這是學習的黃金階段,有些機會一去不復返。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過程,得善加利用,因為敏感期機會有限對孩子影響深遠。教師與家長一旦了解并掌握孩子經歷的敏感期,對他們的學習與發展,就能提供更有效的協助。每段敏感期都是種特定的沖動,驅使幼兒全神貫注在周遭環境的特定事物,日復一日且樂此不疲。這顯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機制,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傳承中固有的技能與天賦。
三、兩岸兒童敏感期的主要教育理論
對0-6、7歲的學前兒童實施保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目前為止,大陸幼兒園并未特定對幼兒敏感期有相關教育政策。但在大陸幼兒園,老師會依據各班兒童年齡及性格的不同點對兒童進行座位排序,讓兒童對自己的座位有深刻印象并且上課聽講有秩序;教師注重環境的創設,給兒童提供大量的不同性質的刺激來促進其感知覺的發展,例如:提供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玩具供兒童觀察,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兒童傾聽;當兒童在反復進行同樣的書寫工作一定時間厭煩后,教師更新許多不同的書寫材料兒童不斷滿足自己的書寫欲望,從而更好地建立書寫習慣;教師會鼓勵孩子自由閱讀,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圖書,具有形象性、直觀性;滿足孩子的交往需求,讓孩子多參加幼兒園的演出、郊游等活動,在眾多活動中,給孩子建立起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自律生活。種種教育方式,都無疑是大陸每個幼兒園在著重兒童的敏感期進行指導教育。
四、觀察兒童在中班集體中表現出的敏感期
每段敏感期的始末時間因人而異,所以我們需要仔細觀察,根據孩子的個別差異給與響應。記得,孩子在這些初期階段的學習成效,將是未來發展的基石。在敏感期時,孩子可以不知不覺中,毫不費力地學習新事物,掌握新技能,輕輕松松提升腦力。然而,敏感期是短暫的,孩子一旦掌握了他們專注學習的技能或觀念,敏感期也跟著消失。所以如果孩子沒有在正確的時間獲得正確的經驗或刺激,等于錯過了學習良機。這些技能在日后仍然學得會,但是需要經過多年苦練,花更多的時間。
通過觀察發現,中班的孩子們喜歡與其他幼兒交談,比如在教室中吃飯的時候、排隊的時候、換鞋子的時候、在書包間拿書包的時候,甚至是洗手小便的時候,還有一些孩子會忍不住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也與旁邊的小朋友交談,因為(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教師應該意識并且珍惜孩子的敏感期,不應該一味的指責孩子或直接給予批評。而應該在了解孩子的情況下,適當的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交流的情形,或許是飯后休息的時候、外出散步的時候。讓孩子有機會和有時間滿足他語言敏感期的發展,而不是只是一味從一個大人是角度的壓抑孩子。
中班幼兒對于秩序也是非常之敏感,無論是每天的排隊做操、教室集中活動時搬椅子還是運動會時的游行隊伍,小朋友總能在很短的時間牢牢的記住自己的位置,還可以在下一次排練中及時的找到自己的位子,有時還可以指出別人是不是站錯了。對于秩序的敏感期不僅僅體現在排隊上,對于教室內教玩具的擺放,孩子有時候比教師還熟悉。因為對秩序的敏感期,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甚至第一個月就出現了,一直持續到四歲。在這段期間,孩子努力的整理分類她們的經驗,如果他們的生活中有秩序可循的話會更好。他們喜歡被同樣的人、用同樣的方法在熟悉的環境中照顧。
五、思考與建議
㈠尊重孩子是有能力的個體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我們要深信孩子能夠接受個別的幫助,通過自己的力量發展,獲得知識而變得更獨立。
㈡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邊環境中的細小事物,但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奧秘。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里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時,正是父母培養孩子巨細靡遺習性的好時機。
㈢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此逐步建構。
㈣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努力嘗試
然而,并不是什么學習都越早越好,針對孩子特定的敏感性發展來安排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所以成人要注意孩子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會敏感的內容。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后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㈤適時協助而不干預
當孩子熱衷于有興趣的食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避免干預。不過,并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參考文獻:
【1】李裕光.蒙特梭利教學[M].臺灣華杏出版社,2000.
【2】董莎莎.蒙特梭利兒童教育精華[M].當代世界出版社,2012.
(寧德蕉城區實驗幼兒園 ?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