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君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加之疫情影響,近兩年高校畢業生遭遇了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將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關系到千家萬戶以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面臨著非常嚴峻的社會形勢,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從政府到社會都十分重視此問題,分析和探討目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尤為重要。
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形勢的認識。
現如今的就業形式和就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導,而非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最大,第一、第二產業受專業的影響和理念的禁錮,不受高校畢業生的青睞,到一線工作的愿望不強。大部分高校畢業生把經濟發達城市和地區作為就業的首選,因為這些地區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經濟發展迅速,但是這些地區競爭更為激烈成為弊端。還有一部分高校大學生選擇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人脈和親屬都在這個城市,生活也更加便利。另外就是還有一部分高校大學生畢業后選擇中西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二、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成因。
大學生就業的觀念與職業取向導致理想和現實的嚴重脫
節。傳統的理念構成的思維方式滯后,認為大學上了4年,再回到老家農村工作,臉上沒有光彩,大學畢業生選擇經濟發達的地區就業,“寧愿京滬廣深一張床,不要二線城市一套房”的現象說明了這一問題的存在。些高校追求大而全,有些專業在社會無用武之地,加之高校的專業老化、教學內容無法適應社會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又跟不上形式,造成大學生就業的不匹配。社會和用人單位也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各種困難。用人單位設置苛刻的上崗條件,要求高學歷、經驗足等諸多條件,或者是高聘低薪和性別差異條件的設置都給畢業生造成不可逾越的就業門檻。劃清政府、高校和大學生自身的責任,腳踏實地的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尤為重要。政府缺乏完善的相關法規和政策扶持,以及規范的就業市場,方便的服務。獎勵、激勵機制和措施落實不到位,畢業大學生到基層、到山區、到農村去要給足夠的扶持。鼓勵大學生創業,規范和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真正做到不設立障礙。高校也不能紙上談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太慢,解決好專業的配置,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措施不到位,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和更新知識結構和專業的力度不大。大學生自身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和生存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學生缺乏了解自我優勢和缺點的能力,大學生缺乏勤儉節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自我觀念太強,沒有太多服務社會的意念,也會阻礙大學生在合適的崗位發揮工作能力。
三、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大學生本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時充電,提高本事,提升自我的價值。在校期間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做人的標準,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及其他的證書如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秀干部、各類獎項等還是要擁有的,這樣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高,事業心和職責感強,有吃苦精神以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在社會上才能大有可為。充滿活力、待人禮貌,孝老愛幼等這些優良品格的具備也是受社會的青睞。大學生還要逐漸適應由學校向社會轉換角色,適者生存,學會適應社會,努力生存正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學會適應社會,也是為了更好的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大學生要注重社會實踐工作,提升實踐操作的本事,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到社會實習實踐的機會,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將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大學生要更好地發揮自我表達的才能,善于運用語言闡明自我的觀點、意見和抒發情感,在求職時要注重各個環節的自我表達,比如自薦信、求職信等資料要如實填報,面對用人單位的面試等環節,要學會表現出色的自我,提高表達自己的本事。大學生本身還要學會自律、講誠信的基本素質和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
(二)政府要完善就業體系建設,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用人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大學生就業問題從側面反映社會發展現狀和水平,也會影響人們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認可度。政府要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大學校園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通過對大學生就業信息的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通過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忙。將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資料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用人單位要與學?;咏涣?,多了解學校里各專業的特色,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過分關注文憑是不可取的,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用人單位存在性別歧視的現象也不少,現如今女大學生明顯處于劣勢,不少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等方面存在顧慮,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不少用人單位還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問題,選用人才時優先研究本地人才,實行地區保護主義,這樣極不利于大學生公平競爭。不少用人單位過分看重工作經驗,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這都是不可取的。
綜上,大學生就業問題亟需社會的關注和重視,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善,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干,勇敢拼搏,艱苦奮斗,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找到屬于自我的位置。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當找到契合點,實現共贏。
(遼寧省醫療保障事務服務中心 ?1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