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是人類為自身審美需要而進行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造。藝術創作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但并不是簡單地復制生活現象,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審美。我們一般所指的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
由浙江小百越劇院全新創排的現代越劇《楓葉如花》是根據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女英雄朱楓烈士的事跡創作而成,通過講述中共隱蔽戰線英雄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歷程,向曾奮戰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致敬!全劇所有人物都有原型,所有事件都有出處,生動還原那一時期共產黨人對信仰無時無刻的堅守,對使命無私無我的擔當,為人民無怨無悔的犧牲,對親人無窮無盡的思念。楓葉紅于二月花,朱楓烈士的一生正如美麗的楓葉一般,傲霜斗艷,馭風而舞,最終回歸于大地的懷抱,似一滴永不干涸的鮮血,向世人昭示著生命永恒的色彩。她的愛,她的情,她的優雅與浪漫,她的堅強與決絕,她的為生而死,她的向死而生,她的絕不茍且偷生,她的為理想奮斗終生的精神,也正是今天的人們,特別是今天的共產黨人值得學習、繼承的一種精神品質與人生境界。這不僅是一出優秀的舞臺作品,更是一本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和理想追求,呼喚民族靈魂、引領社會風尚的“教科書”!
1949年11月,我軍攻打舟山、金門失利,損失慘重。正準備由香港回上海與家人團聚的華楓突然接到中共華東局指令,赴臺灣與緊急啟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 “密使一號”——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鐘石中將接頭,擔任交通員傳達重要情報。歷經生死抉擇,華楓登上了由香港駛往臺灣基隆的客輪。到達臺灣后,華楓與中共臺灣工委書記李孝乾接上了頭,隨后又與鐘石將軍取得聯系,歷經千難萬險將一批批重要情報交到了中共華東局情報部交通員手中。為此,遠在北京的毛澤東主席還特意賦詩表彰。由于李孝乾被捕叛變,島內先后有數百名地下黨員被捕罹難,華楓也在與家鄉一水之隔的舟山定海被捕。華楓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不惜“吞金”自盡,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大無畏的革命精神。1950年6月10日,華楓與鐘石、陳曦、劉玉樹等革命烈士,在臺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楓葉紅于二月花,華楓烈士的一生正如美麗的楓葉一般,傲霜斗艷,馭風而舞,最終回歸于大地的懷抱,似一滴永不干涸的鮮血,向世人昭示著生命永恒的色彩。演出現場,臺下每個觀眾都在屏息中,似親歷一位熟識的親人落入虎口,心跳又心悸、心痛。在《楓葉如花》的故事里,真正動人之處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抗爭,如何犧牲,而就在那些面對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辛酸和痛楚,就在即將看到曙光時卻親眼看著希望殘忍破滅,還有在可以選擇美好生活的時候,為了更高的信仰,不得不選擇犧牲的痛苦掙扎與煎熬忍耐。對于紅色題材的現代戲,很多人開始關注,舞臺上的共產黨人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樣?鐵骨錚錚?寧死不屈?拋頭顱灑熱血,雖九死而猶未悔?其實,一個偉大的共產黨人,或者說一位不朽英烈的形象,可能就是身邊任何一個普通的人。她有情、有愛、有渴望、有溫存,可能就如一條蜿蜒的小溪,訴說著家鄉的情結,有著迎接一個好日子的期待。一個人是否真的偉大,是不需要被看出來的,而只需在關鍵時刻被驗證出。因為有真實可感的溫度,王濱梅塑造的“紅色女特工”也“打入”了年輕觀眾內部。很多年輕觀眾會問,在這些弘揚革命精神的現代戲里,動輒“舍小我,求大我”的劇情,會不會顯得太假?而戲劇舞臺具有一個強大魔力,就是讓人相信這種看似“假”的,超越本能的,高于生命的力量,比如堅持信仰,或追求正義,在一個個活脫脫的生命中,在如此真切可感的境況里發生著,恰恰是一種悲壯的真實。烈士朱楓的事跡,雖然如開場和尾聲中的刑場上,沉重的鐐銬所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回響,剛烈而悲壯,而朱楓的人格,卻如楓葉一樣美麗輕柔,擁有鮮紅似火的生命力。
擔任該劇編劇的是著名編劇王宏。為將這個波瀾壯闊、生動感人的中國故事搬上舞臺,王宏多次深入各地黨史、軍史部門采訪,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拜謁了劇中原型的墓地,請教了許多史學專家,重溫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在紅色年代里為捍衛信仰、追尋真理而不惜流血犧牲的艱難偉大歷程。在創作中力求還原歷史,關照現實,做到“劇中所有人物都有原型,所有事件都有出處”。該劇的導演是著名導演楊小青。提到這部戲,這位已經78歲、執導過無數經典作品的導演十分興奮:“如果不做這部戲,我覺得會辜負此生?!彼f,起初心中有些忐忑,擔心年紀大了,力不從心,后來一想:“大不了,我把命投進去!”除這兩位,主創陣容還有眾多大咖。著名戲曲作曲家劉建寬等擔任作曲,劉杏林、周正平、藍玲等一大批全國著名的大師級人物負責舞美、燈光、服裝。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王濱梅領銜主演女一號,張偉忠、華渭強等眾多老戲骨擔綱主演。該劇還將突破單一唱故事、堆情節,以一次詩化的、美麗的、時尚現代的 “革命的抒情”,做一次不一樣的嘗試。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眾多優秀一、二級演員聯袂獻演。
《楓葉如花》從特定的審美感受及體驗出發,運用形象思維,按照越劇現實題材及男女合演劇目創作的規律,對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概括、提煉,構思出主觀與客觀交融的審美意象,最終構成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不僅只是解決技法技巧問題那么簡單,它還應該要解決人格精神、思想境界,以及人與自然、社會等關系的大問題。戲劇創作的呈現要素以“戲劇沖突”、“戲劇語言”“舞臺說明”等三項主義內容展開。戲劇沖突是指表現人與人之間矛盾關系和人的內心矛盾的特殊藝術形式,同時也是戲劇中矛盾產生、發展、解決的過程,由戲劇動作體現出來。從戲劇沖突中可以帶出人物的性格與劇本的立意。戲劇人物的語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動作性的,即人物的語言是同他的行動聯系在一起的。戲劇語言表現形式有:對話、獨白、旁白、內白、潛臺詞等。舞臺說明是劇作者根據演出需要,提供給導演和演員的說明性的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描述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張靈
2021年5月 杭州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