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文 李菲菲

【摘要】目的:研究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措施。方法: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一般組和觀察組,一般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一般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在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明確患者并發癥發生原因,并提供針對性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薦與使用。
【關鍵詞】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并發癥;原因;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78
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各種疾病發生率也逐年攀升,甲狀腺疾病便是其中一種,結節性甲狀腺腫發生率最高。常規甲狀腺手術具有創傷大、恢復慢等特點,同時會留下瘢痕影響美觀,尤其是女性群體,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在微創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在甲狀腺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具有創口小的特點,而且創口相對隱蔽,能夠做到頸部無瘢痕的效果。但是,該手術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并發癥,對此,明確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并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意義重大。本文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作為分析對象,研究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一般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40例患者。一般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0-47歲,年齡均值(33.5±2.4)歲,病程10d-2年,病程均值(1.2±0.3)年,其中單側病變25例、雙側病變15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0-48歲,年齡均值(33.9±2.7)歲,病程10d-3年,病程均值(1.5±0.6)年,其中單側病變27例、雙側病變13例。兩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比較沒有發現差異(P>0.05),可以比較分析。
1.2治療方法
一般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加強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生活指導等。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即依照患者并發癥發生原因提供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舉措如下。
1.2.1甲狀腺危象:這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常見并發癥,誘發原因有沒有合理控制疾病癥狀,術前準備不充足以及發生手術應激反應等。因此,術后護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指標情況,監測病情變化,一旦發生甲狀腺危象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若出現昏迷、神經癥狀等表現,在給予對癥治療的同時記錄患者液體出入量。
1.2.2呼吸困難、窒息:常見誘發原因有手術切口止血不完全、手術因素所致喉頭水腫、雙側喉返神經損傷引起聲帶麻痹等。對此,準備好氣管切開包、吸痰機,持續進行低流量吸氧、心電監護,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出現缺氧、頸部是否出現腫脹等表現,叮囑患者盡量不說話,減少頸部活動;術后6h患者清醒后指導患者少量服用溫開水;鼓勵患者咳嗽和有效排痰;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流量、性質;針對出現煩躁、發紺、頸部腫脹等表現患者及時告知醫生處理[1]。
1.2.3手腳抽搐:多見于血液供應受累、誤傷、甲狀旁腺切除等引起,許多患者會出現手足部、面部強直感或者針刺感,普遍癥狀輕微,嚴重的則會出現手足部、面部持續性疼痛和痙攣。護理人員需詢問患者是否出現如上癥狀,一旦發生抽搐即刻告知醫生并使用鈣劑;指導患者多服用鈣片、新鮮果蔬、海制品,控制乳制品、肉類的攝入。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甲狀腺危象、呼吸困難和窒息、手腳抽搐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評定本文研究結果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并以此開展數據分析,使用SPSS11.0版本,使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2檢測;使用(x±s)表示計數資料,利用t檢驗;通過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則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一般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3? 討論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類型,傳統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會在患者頸部產生手術疤痕,一般6-9cm長,會嚴重影響患者外形美觀,尤其是女性患者,對于手術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速發展,醫療水平也得到進步與創新,微創技術廣泛進入人們視野,并贏得了患者的接受與認識。對此,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在臨床投入應用,變成了該類疾病治療的首選舉措。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能夠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相對隱蔽的手術穿刺部位,具有良好的美觀效果,但是,會引起諸多術后并發癥,所以,加強護理干預非常必要[3]。本文研究先行明確患者并發癥發生的誘發因素,然后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一般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滿足統計學價值(P<0.05)。由此可見,明確并發癥的發生原因,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總而言之,在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明確患者并發癥發生原因,并提供針對性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薦與使用。
參考文獻:
[1]陽忠,范新萍,譚洪育.經胸乳入路腔鏡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療效觀察及對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19,28(02):36-39.
[2]杜金平.經胸乳入路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對手術相關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9,026(002):212-214.
[3]陳麗娜.探討胸乳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方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v.5(15):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