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珩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時代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樣。在海量信息的沖擊下,如何在新時代的進程中,發揮黨媒的優勢,突顯黨媒的作用,有效提升黨媒的影響力,已經成為地方黨媒一個重要的課題。文章結合《河池日報》的做法,對利用戰役性報道提升地方黨媒影響力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新時代;戰役性報道;地方黨媒;影響力
近年來,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滲透到人們日常的各個領域,新的媒體形態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地方黨媒的影響力受到嚴重沖擊。為不斷提升地方黨媒的影響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河池日報》切實履行黨媒職責,充分發揮黨媒的獨特優勢,以戰役性報道為著力點,對重要活動、重大事件開展集中、持續地報道,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滿足了廣大受眾的需求,彰顯了地方黨媒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河池日報》的影響力。
一、念好“深”字經,下好工作的先手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新聞宣傳工作,特別是戰役性報道,因為題材重大、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等,更需要事先下足功夫,做好準備工作。
(一)深入決策一線
每當遇到全市性的重要活動和發生重大事件時,河池市委、市政府一般都成立領導組織機構,下設宣傳工作組,主要負責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作為市委機關報的《河池日報》,每次都有領導和記者被抽調到宣傳組工作,直接參與宣傳工作。對一些持續時間長的全市性重要活動和影響較大的重大事件,《河池日報》則組織開展戰役性報道,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宣傳報道。利用在決策一線的便利機會,《河池日報》的同志們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發揮職業特長和優勢,積極參與策劃、組織、協調、執行全過程,對如何開展好這些重大戰役性報道有了清晰的認識、明確的目標,更有準確的把握和十足的動力。
(二)深入策劃一線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聞策劃是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吸引受眾最強有力的法寶。一個好的新聞策劃,是新聞報道成功的關鍵,可以使戰役性報道實現預期的目標,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河池日報》把新聞策劃作為采編工作第一線的重要環節來抓,為切實做好新聞策劃工作,不斷提升黨媒的傳播力、影響力,每遇重大戰役性報道,《河池日報》都由總編辦牽頭組織召開策劃會,報社領導及記者部、要聞部、全媒體中心等采編部門有關人員齊聚一堂,開展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拿出令人滿意的采訪報道策劃方案,并按照策劃方案組織實施戰役性報道。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為做好這一重大戰役性報道,《河池日報》及旗下新媒體策劃推出《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戰場比趕超》《脫貧攻堅看河池》《入屯戶 訪老鄉 看變化》《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六大行動 全面建成小康》《脫貧攻堅榜樣》《向極度貧困發起總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等專題專欄。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從當年10月起,《河池日報》還策劃刊發反映河池市及全市11個縣(區)脫貧攻堅成就的報紙連版特刊,并以此內容制作脫貧攻堅成就H5連續在新媒體平臺推出。組織策劃到位,采訪報道深入,報道形式多樣,《河池日報》脫貧攻堅宣傳濃墨重彩,形成強勢,產生了巨大的傳播力、影響力,得到了黨委、政府和廣大受眾的好評。
(三)深入新聞一線
東漢王充在《論衡·別通》中說:“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四力”之首為“腳力”,顧名思義是邁開雙腳,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到基層一線去、到新聞一線去。要做好新聞報道,就要發揚“腳板底下出新聞”的優良傳統,沖到新聞發生的第一線去抓“活魚”擒“蛟龍”。近年來,在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和脫貧攻堅戰役性報道時,《河池日報》都成立多個采訪小組,各小組由1名報社領導率隊,兵分多路深入全市11個縣(區)及各企業、學校、醫院等一線采訪,發回了大量沾泥土、冒熱氣、強信心、暖人心的新聞作品。2019年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戰役性報道,其中推出系列報道“尋找共和國功臣”,《河池日報》記者奔波在瑤山深處、仫佬山鄉和毛南村寨,尋找那些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立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功臣。在尋找功臣的過程中,記者還幾經周折采訪到了他們曾經的首長、戰友,記錄下那些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該系列報道發表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當地掀起了一場學英雄、愛軍人、做奉獻的熱潮,很多受訪功臣激動得熱淚盈眶,部分功臣受邀到學校、軍營做戰斗英雄事跡報告。該系列報道榮獲2019年度廣西新聞獎三等獎,部分篇章被人民網、廣西新聞網等區內外多家媒體轉載、轉發。
二、念好“快”字經,增強報道的時效性
(一)第一時間掌握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做好新聞輿論工作,要講好“時”,切實把握好時勢、時機、時效,贏得輿論引導先機。而要做到這一點,第一時間獲得新聞線索至關重要。利用抽調到重大活動或重大事件宣傳組工作的有利條件,《河池日報》往往第一時間就掌握到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手材料。同時,《河池日報》還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掌握第一手信息。一是開設新聞報料電話,接受廣大群眾的電話報料;二是組建通聯微信群,把全市所有通訊員、各縣(區)委宣傳部負責同志、縣級融媒體中心負責人和市直各部門(包括學校、醫院、企業)負責宣傳的同志拉進群,一有新聞線索,就發到群里,《河池日報》立即安排記者前往采訪報道;三是用好網絡問政平臺,第一時間收集網友反映的問題,并對有新聞價值的有關線索進行追蹤報道。
(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對于新聞人來說,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到達一線、奮戰一線,是義不容辭的職業操守,是對黨的新聞事業的責任擔當,也是能否采制出優秀新聞作品的關鍵環節。《河池日報》加強采編人員的素質培養和提升,強化工作紀律和宣傳紀律,要求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并在第一時間拍攝到第一現場、采訪到第一現場相關的人和事,把最真實、最動人、最具現場感的內容呈現給廣大受眾。2018年1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工程——河百高速公路正式開通并舉行通車儀式,《河池日報》把報道好這件大事,作為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戰役性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組織報道團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河池高速公路進行航拍,采訪了河百高速公路項目負責人、有關專家、施工人員以及當地的干部群眾,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新聞素材,并通過融媒直播、圖文消息、文字通訊等形式,以最快速度報道這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事,采寫的文字通訊《世紀“一橫” 百年夢圓》榮獲2018年度廣西新聞獎一等獎。
(三)第一時間發布新聞
時效性是衡量新聞的一個決定性標尺,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和靈魂,也是贏得更高關注度的關鍵。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媒體高度發達,競爭異常激烈,人們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快人一步,占盡先機;慢人一步,無人問津。因此,《河池日報》在開展戰役性報道時,特別強調“快發效應”和“首發效應”,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實時推送事件動態,第一時間發布事件的發展情況和處置情況,滿足了人們對最新信息的需求,同時也避免謠言產生,有效引導了輿論。對戰役性報道中的一些重要內容(活動),《河池日報》全媒體還進行現場直播,第一時間呈現第一現場,同步傳遞最新信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2019年12月27日,投資6000多萬元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引水工程竣工并通水,《河池日報》全媒體進行了現場直播,吸引2萬多名網友觀看。很多網友進行評論,有的說看了直播之后,才知道還有一個缺水這么嚴重的地方,這個引水工程徹底解決了東山鄉群眾自古以來的飲水難題,不僅是巴馬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整個河池乃至廣西,都是一件民生大事;有的說,類似這樣的直播應該更多一些,這樣才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開展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和輝煌成就。
三、念好“全”字經,提升媒體的影響力
(一)全力量投入
戰役性報道戰線長、跨度大,要做出聲勢、做出質量、做出影響,必須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為此,在開展戰役性報道時,《河池日報》制定采訪報道具體方案,集結總編辦、記者部、全媒體中心、要聞部、專題部、理論評論部、網絡信息中心等采編部門和辦公室、財務部等后勤保障部門的人員,組成戰役性報道團隊,由報社領導帶領,兵分多路深入一線開展采訪報道。如在開展脫貧攻堅戰役性報道中,據統計,僅在2020年6月8日起至7月底開展的“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采訪——千名記者一線行”采訪活動中,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河池日報》派出參與該主題采訪的記者近100人次,《河池日報》及旗下新媒體發稿300多篇,閱讀量近30多萬人次。此外,《河池日報》聯合各縣(區)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和市直各部門,集中采訪力量,聯手開展采訪活動,宣傳報道濃重熱烈,有聲有色。
(二)全方位報道
新聞報道須以追求影響力最大化為目的,而新聞報道要做深、做透、做出影響力,需要采取不同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報道。
河池曾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難度極大。越是艱難,越需要鼓勁加油、搖旗吶喊,宣傳報道工作的重要性越顯得重要。因此,從2015年開始,《河池日報》就組織開展聲勢浩大的戰役性報道,運用消息、通訊、綜述、評論、專訪、特寫、特刊、圖片、視頻、調查報告、現場直播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報道這場戰役的動態情況、有力舉措、典型經驗、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等,充分展現脫貧攻堅的“實況”和“全貌”,僅2020年,《河池日報》各媒體平臺共編發脫貧攻堅稿件6000多篇,為全市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河池是百色起義的腹地,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李明瑞等戰斗過的地方,各族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為紀念百色起義90周年,2019年12月,《河池日報》精心組織百色起義戰役性報道,12月11日百色起義紀念日當天,《河池日報》打破傳統思維,推出一四連版,刊發3篇圖文并茂的重磅文章,讓河池過往的崢嶸歲月和現實幸福生活交相輝映,令人耳目一新,讀來讓人心潮澎湃,備受鼓舞。與時同時,《河池日報》在旗下的網站、客戶端等宣傳平臺編發相關報道,讀者紛紛轉發,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外,《河池日報》還組織小記者開展“紀念百色起義,追尋革命足跡”主題采訪活動,吸引13萬多人觀看;采寫報告文學《西山紅》,文章跌宕起伏,給讀者展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文章榮獲2019年度廣西新聞獎二等獎。
(三)全媒體傳播
近年來,河池日報社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報一網一端一抖一快兩微”(《河池日報》、河池網、頭條河池客戶端、抖音、快手和微信、微博)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在戰役性報道中,《河池日報》所有宣傳平臺,以不同受眾的需求為導向,根據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有針對性、時效性、差異性的報道,全媒體傳播形成了強大的宣傳合力,傳播得更快、更開、更廣、更遠,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借助戰役性報道取得的巨大傳播效果,《河池日報》各宣傳平臺的影響力顯著提升,《河池日報》每年的訂閱數近6萬份,其旗下的新媒體平臺關注度越來越高,截至2021年3月,總用戶數近60萬人,其中頭條河池客戶端用戶數近20萬人、微博用戶數達14萬多人、微信公眾號用戶數為10萬多人、抖音號用戶數近10萬人。
四、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當下,受自媒體快速發展、受眾喜好改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地方黨媒的影響力受到了極大沖擊。因此,地方黨媒要正視現實,直面挑戰,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不斷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切實強化黨媒的喉舌功能。《河池日報》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利用戰役性報道,通過加強新聞策劃、增強新聞時效性、強化全媒報道等,有效提升了媒體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責任編輯:黃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