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航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南陽理工學院為促進大學體育課程內涵性建設,在前期實施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基礎上,啟動了“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計劃。南陽理工學院“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內容:(1)建立課程建設標準,確立課程建設與深化改革的方向;(2)優化課程內容,提升課程與培養目標的契合度;(3)改革教學方法,推動課程教學模式創新;(4)改革評價機制,確保課程建設質量。
1 “雙一流”建設對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的引領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國務院于2015年10月24日公開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我國95所高校的459個學科進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在國家實施“雙一流”建設的引領下,其他未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結合自身實際,也紛紛啟動了“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計劃,旨在通過實施本?!半p一流”建設工作,進一步有效激發師生內生動力和活力,建設和形成一批標桿專業和課程,以此帶動其他專業和課程內涵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我國高等教育學校發展與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體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培育“身堅技精”高素質人才之基礎。體育課程建設與改革是高校體育工作持續更新的中心工作,是“一流”人才培養的核心載體。依托滿足高校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科學健身鍛煉、身體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多元體育課程,高校體育持續發揮其在大學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2 南陽理工學院大學體育課程改革與創新
2016年,南陽理工學院啟動了新一輪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改革的整體思路是特色改革、創新改革,聚焦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以及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聯動發展主題,打造新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截止2019年,南陽理工學院大學體育課程創新性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實現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
從2016—2017學年第1學期開始,一是在原有基礎上,整合新建了20個學生體育俱樂部,把俱樂部體育納入公共必修體育課程教學計劃,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延伸至俱樂部體育活動輔導內容中,學生按照要求參加俱樂部體育活動,給予0.2個必修體育課程學分,教師指導俱樂部體育活動計入教學工作量。二是為引導學生堅持課外健身鍛煉,把學生課外健身長跑納入到公共必修體育課程成績考核內容(占必修體育課程考核成績的30%)。
(2)成功打造“校內外有機聯系”的新型體育課程結構
2017年10月,南陽理工學院與南陽市體育總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合作協議的框架內,21個學生體育俱樂部與南陽市體育總會下屬35個體育團體實現了實質性對接合作,聯合在我校建立了“社會體育人才培養基地”、“群眾性體育賽事聯絡辦公室”、“大學生社會體育志愿服務站”三個臨時性工作機構。三個臨時性工作機構依托南陽理工學院俱樂部體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南陽理工學院“第二課堂”制度,針對在校大學生實施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項目”、“裁判員、教練員培養項目”、“聯合承辦群眾性體育賽事項目”、“社會體育志愿服務項目”、“體育產業合作開發項目”、“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協同育人項目”、“社會體育人才進校園項目”、“優秀社會體育文化進校園項目”、“大學生社會體育實踐項目”。經過2年的實踐改革,2019年12月,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南陽理工學院體育俱樂部與地方群眾性體育組織對接互促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校級驗收結項。
3 “雙一流”背景下南陽理工學院大學體育課程建設
2019年3月20日,南陽理工學院印發了《南陽理工學院“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中提出的“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目標是:經過 5 年建設(2019-2023),到2023年,建立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適應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面向未來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打造15個左右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的校級一流專業;建設150門左右符合專業發展定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校級一流課程。2019年12月,南陽理工學院體育課程(必修)被學校批準為校級一流課程立項建設項目,標志著南陽理工學院大學體育課程進入了全面深化特色創新改革新階段。
3.1 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總體目標
南陽理工學院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總體目標是:以實施“一流課程建設”計劃為契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社會體育實踐能力為立足點,以繼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體育競賽、學術交流、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等為途徑,在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健康評價體系建設、教材建設和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等方面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爭取在三年內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流體育課程。
3.2 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內容:
(1)建立課程建設標準,確立課程建設與深化改革的方向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明確課程所擔負的任務、 所要實現的目標、課程內容的基本框架、課程教學的基本模式與規范、課程修讀的基本要求與評價機制等要素,為課程建設確立目標、指明方向。
(2)優化課程內容,提升課程與培養目標的契合度
按照課程建設標準要求,以服務培養目標為目的,以人才培養要求、教學目標為導向,梳理、規劃課程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有利于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教學內容的途徑與方法,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3)改革教學方法,推動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打造“課內外一體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適合學生特點和培養需要的“金課”。
(4) 改革評價機制,確保課程建設質量
緊緊圍高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發展的現實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按照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構建多元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機制,達到持續改進和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目的。
3.3 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主要舉措
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南陽理工學院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主要舉措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研制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方案
在前期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總結改革經驗,按照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OBE”人才培養理念的要求,研制具有我校特色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2)編制與改革方案相適應的基本教學文件
根據新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方案,編制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制定或修訂一批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行為。重點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新機制,編制一流大學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評價體系,完善課程目標達成度組合評價方法。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改善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建立一支結構合理,規模適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的高素質、高學歷的年輕化師資隊伍。
(4)建立以教研室為主的教學研究新機制
繼續深入推進標準化教研室內涵性建設,以教研室為主體,實施教學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培養計劃,推進教學團隊建設、科研團隊建設,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
(5)開發線上大學體育課程教學資源
在體育教學網站開辟線上課程教學與輔導專欄,利用網絡向學生傳送教學視頻和相關學習參考資料,開展線上輔導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繼續推廣課外健身長跑管理系統手機APP的使用,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6)繼續強化新型學生體育社團建設
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推進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融合發展,與地方群眾性體育組織聯合建設新型示范性學生體育社團,以體育社團為平臺,有效實現體育課程教學延伸,實現高校俱樂部體育活動與地方群眾性體育活動交叉融合發展。
(7)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開放服務
實現所有室內外體育場館免費全天向在校師生開放,增建室外體育設施,拓展體育課程教學資源,滿足一流體育課程建設需要。
4 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中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4.1 關于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
大學體育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既要考慮科學性、理論性,又要兼顧實際可操作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人多面廣,工作量大,是堅定不移必須要做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在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中,應重點培養任課教師對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的能力,這是一流大學課程建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工作環節之一。
4.2 關于課程育人功能的體現
體育課程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在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中,應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同向同行,首先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站位,增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傳授技能與培養品德相統一?!逼浯我钊胪诰蝮w育課程的育人元素,把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之中。
4.3 關于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體育課程考核方式
在一流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中,為契合人才培養的新標準、新要求,應重點研究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體育課程考核新方式,“應注重目標導向、過程性評價及學生的有效參與”。
本文系2019年度南陽理工學院校級一流課程立項建設項目:體育課程(必修)(南理工院文〔2019〕125號)。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