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云
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內容在情感目標設計中,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內容和德育培養目標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每堂課必須完成認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本文主要是滲透了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思想和精華,著重從四大方面組織教學,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甘當表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不辱時代賦予我們教師肩負的神圣使命。
1 注重課堂教學,寓教于樂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課程實施標準,在以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前提下,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興趣。體育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和運動品質的重要途徑,只有充分利用體育課堂的教育教學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目標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離不開體能和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們可以將游戲以及小的比賽融入課堂,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的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對學生的身體鍛煉不僅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到最大化。教會學生一項運動技術技能,不如培養他的運動興趣,使其自覺積極的參與運動訓練,積極探索動作技術方法,這樣不僅能夠使教育教學更加順暢,對孩子的體育精神和道德情感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為基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對學生的傳統美德的滲透和培養。
2 注重課余活動,培養堅韌不拔的品質
在體育課堂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很多學生有自己的手機和電腦,這樣一方面讓信息更加的快速和發達,但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課余生活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以前的課余體育活動和鍛煉被網絡游戲取而代之,越來越多的網癮少年出現,日益增高的近視率……這不僅是一個家庭一個學校的擔憂,是全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使其從觀念上有所改變,知道什么是有益的,特別是處于青春發育階段的學生,很容易沉迷于網絡,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課余體育運動的質量,有助于培養健康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俗話說一個國家的發展靠教育,少年強則國強,那么少年強的基礎是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時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3 注重體育競賽,利用開展校園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體育運動項目分為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在很多的團體體育項目中都涉及到隊員之間的合作,有些運動是需要團隊合作的,比如籃球、足球、排球等,在比賽過程中每個人不僅僅要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也要有團隊合作的意識,這樣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體育比賽就能很好的培養學生這方面的品質,特別是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在他們的成長和發育過程中更需要參加一些團體類項目,讓他們感受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另外,體育競賽更能體現一個人堅韌不拔的品質,只有擁有不服輸,不言敗的精神才能夠贏得一場比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多組織一些小型的體育競賽或者運動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比賽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名基層體育教師,經常在學校組織廣播體操、足球、跳繩等小型比賽,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育。這些比賽雖然是一些小的體育比賽,但是它實際反映著一個班級集體力量的較量。我給學生做過小的實驗,一根小棒很容易就折斷,但是幾根在一起就很難。只有班級參賽的同學能夠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不僅能夠為班級爭光,對學生自身的集體榮譽感更是一次很好的提升。
4 小結
學校體育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結合功能與學校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需要學校體育的發展規范。體育教學學科和技術不只是學習的行動,其中包含道德教育的一個非常豐富的內容。體育是一個鍛煉學生紀律性、實用性的學科,同時也滲透在其他課程。德育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也必須遵守各種心理年齡,指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美德的培養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極為重要,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為學校德育和傳統美德教育打下堅實基礎,滲透到學校教育以及其他學科教育的各個方面,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就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探析,發現中小體育教學的多樣性、寓教于樂及重參與重體驗的特質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崇德向善及“禮、勤、恥、信”有獨特優勢,并結合教學實踐列舉滲透中華傳統美德的途徑,旨在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達到德技相長提供一些建議。
(作者單位:海拉爾現代產業技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