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烜秀
中職體育教學是我國體育教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強身健體和心理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本文就從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出發,在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較有針對性的建議,旨在促使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目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小學化現象較為突出,教學目標、內容、形式等方面與中小學體育教學如出一轍,對此,廣大中職院校體育教師應該加以重視,并從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地位的主體性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等方面對當下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
1 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內容與考核標準傳統單一
從現階段中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來看,仍舊以800米跑、1000米跑、50米跑、籃球、排球、足球等傳統競技類體育項目為主,這些體育項目伴隨著學生的小學、初中各個階段的體育學習,可以想象這些傳統競技類體育項目對于學生吸引力的缺乏。由此也使得學生出現了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甚至在體育課上出現逃課的惡劣行為。在對其加以分析后可以看出,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缺乏新意,教師很難在這些運動項目上推陳出新,再者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對學生提出了較高且單一的考核要求,一旦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便要補考、重修,在這一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難以被有效地激發出來。
1.2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以體現
中職院校學生大多處于18歲左右的年紀,他們不同于中學生,需要教師的全程跟蹤和主導,學生自主意識開始覺醒,他們在體育課堂上需要更多自主思考和安排的時間,需要有機會去實現個人的價值,而學生的這些需求在當下的中職院校體育課堂上并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教師總是會將課堂安排的滿滿當當,學生與教師教學內容緊緊捆綁在一起,學生在體育課上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再者,學生絲毫沒有提問的主動權,即便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教師也不會對其加以足夠的重視,甚至有的教師會將其列為擾亂課堂紀律的行為,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提問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的主體性也受到了長期的壓制。
1.3 缺乏終身體育教學理念的發揚
從中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數量、教學形式安排來看,中職院校體育課程與中學體育課程毫無差別,教學理念也趨于同類。可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并沒有發揮終身體育這一教學理念,由此便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很多學生認為上體育課就是為了應付,為了修學分,卻對體育運動重要性、體育運動愛好等方面的了解微乎其微。在未來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2 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策略研究
2.1 豐富教學內容,讓考評更加科學化
鑒于傳統競技類運動項目對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除了競技類運動項目,諸如運動醫學、運動保健、競技規則、裁判知識等也都可以作為中職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與體育有關的知識講座和比賽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課不僅僅只有籃球、排球、足球、跑步等競技類項目,還有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豐富多彩的體育知識。如在知識講座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等體育賽事的由來以及各項運動項目的規則和裁判標準,通過知識講座,學生的體育知識可以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傳統《體育與健康標準》主要以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體育測評成績,這樣的標準對于運動水平、能力不一的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體育運動條件,而有的學生則存在一些欠缺性,統一的標準難免會造成一些學生心理上的壓力。根據新《體育與健康標準》,在對學生體育考核中增加了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考核,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考評提供了一個緩沖考核期,除了定量考核,附加有關的定性考核,適當降低對體育運動能力有所欠缺學生的考核標準,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同時還可以提高體育運動能力較高學生的要求,為培養專業化體育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這一考核標準下,還可以允許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體育項目,在學生喜歡和擅長的領域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還可以讓教師的考核結果更加飽滿與科學。
2.2 體現學生地位,讓教學更加人本化
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于學生的參與性與學生的心理因素兩個方面,對于前者,教師要努力弱化自己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教師可以一改從前教師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除了教師精心設計的微課視頻之外,還可以引入名師優課或者是國內、國際專業講解視頻等,如在教學跳高技術時,教師說教式講解自然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時,教師就可以及時為學生播放國內、國際跳高運動員跳高的視頻,振奮人心的運動場氛圍和專業運動員的示范可以讓學生準確而又快速的掌握跳高動作要領,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加以細致的解說和陳述,學生接受起來就會更加容易。
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體現在對學生心理因素的訓練上。過去體育教學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標,而今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從近處說,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影響到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從遠處說,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其未來的擇業和發展的道路,因此,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將學生放到教學的首要位置,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契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中職院校學生不僅擁有強健的體魄,更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穩定的情緒,以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穩定的心理。例如,在推鉛球訓練中,對于那些容易出現焦躁情緒的學生,教師要格外留心,令其靜下心來,思考動作要領,學會使用“巧勁”,而不是一味的“蠻干”。對于在嘗試多次仍然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來說,教師就要多鼓勵、多引導,強化學生對于動作要領的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形成堅毅的意志品質。
2.3 堅持終身體育,讓體育更加長遠化
終身體育指的是一個人在一生中都在進行著體育訓練,并從中獲益。終身體育與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學乃至大學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始具有獨立思考人生的能力,而這一時期學生的身體也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可以讓學生的心理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可以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才能和體能的綜合性接班人。
首先,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利用體育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將體育訓練列入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慢慢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其次,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擁有了一項體育運動的興趣,學生便會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擁有無限的力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點,并積極鼓勵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上再接再厲,有所提升。
最后,要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好習慣。體育訓練絕非僅僅局限于體育課堂,課后的體育訓練更為寶貴和有趣,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課后體育運動比賽,如周末的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跑步比賽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充分利用起課余時間,達到課內、課外體育訓練的同步開展。
中職體育教學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當下國內體育運動快速發展背景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迎來了發展的爆發期,只要教師注重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一定會得以有效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出綜合性的創新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