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化學知識的龐雜性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記憶困難,學生很難掌握化學知識的眾多分支體系,使得他們的整個化學學習狀況也不是太過良好.因此,教師應正確的認識概念圖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模式,通過概念圖教學挖掘各類化學知識的微觀原理.基于概念圖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展開探討,提出了重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做好思維補充和教學評價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概念圖;教學效果;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7-0103-02
收稿日期:2020-12-05
作者簡介:關朝珠(1978.6-),女,海南省樂東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概念圖教學模式即以化學概念作為化學課堂教學重點,通過圖譜的展示模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學習規律的一類過程.通過合適的概念圖教學,高中化學教師可建立學生完整的化學邏輯思維,基于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可視化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形成獨屬于自我的科學觀念,由思維轉變去理解化學知識的具體形成特點.教師也要基于學生學習的基礎,通過由淺入深教學應用好思維導圖做出課堂引導.形成學生獨屬于自我的概念體系,完成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設計
概念圖可以輔助化學教師進行課堂設計,根據實際性的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內容做出調整,由此選擇與之對應的概念圖譜.將某一章節的知識點對其進行展示,幫助學生由某一特定知識點發展成一系列的知識點.注重化學教學的由點到面,實現學生的深度理解.
圖1就是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重要模式.教師可由化合物Na的知識進行衍生,通過講解鈉的存在、鈉的用途、鈉的保存、鈉的制法,讓學生理解鈉在生活中的整個應用性質.接著教師就可以從另一角度進行切入,由化合物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展開講解.從物理角度做出探究來看,Na是一種質地較為柔軟的銀白色金屬,它的密度比水小、導電性良好、熔沸點較低.而鈉的化學性質則是較為活潑的,鈉可與非金屬物質反應、與水反應、與鹽反應發生劇烈的化學變化,并產生較多的水蒸氣.又如在教學“無機非金屬物質Cl”這一課程時,教師則應該著重從無機非金屬物質的整個化學性質展開探討.先列舉出氯的幾種重要化合物如氯化鈉、氯化鉀、鹽酸,之后再由Cl的這幾種重要化合物展開課程講解,使學生理解Cl是一種還原性較強的非金屬物質,而Cl在生活中也有著較為廣泛地應用.它的重要化合物氯化鈉是食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構成的鹽酸在工業領域則擁有著較為廣泛地應用.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利用好概念圖進行教學.由氯氣作為整體主干向四周做出分支,讓學生了解氯的化學性質和氯的物理性質.最后再通過與之前所學過的鈉的化學性質做出對比,讓學生了解鈉是金屬物質中活潑性最強的,而氯則是無機非金屬物質中還原性最強的.兩者在化學領域內都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他們的各類化合物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教師同樣也可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自主地去思考各類化學物質的用途與制法,讓學生理解其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通過這樣的概念圖教學,教師可由某一特定化學知識延伸出一系列的化學圖譜.為學生提供一個可視化的思考空間,讓整個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二、應用概念圖構建學生的化學知識網絡
在剛開始接觸到這些化學知識時,學生往往是無從下手的.即使一些學生能夠記住化學知識,但是他們卻并沒有辦法去尋找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教師此時可通過概念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清各化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脈絡,由此尋找到知識學習的整體內涵.
由圖2可知,這是一個典型的網絡概念圖.教師可通過此概念圖向學生完整的介紹晶體概念體系,使學生認識晶體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教師首先可以由晶體的具體分類作出介紹,讓學生理解晶體可以分為分子晶體、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這四大類.接著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你們知道為什么晶體可以被分成這四大類嗎?科學家是憑借什么依據將其進行分類的?”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大多會仔細觀看概念圖.在探討過程中,他們也逐漸了解到了正是因為組成各類晶體的微觀粒子不同,才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晶體.例如構成分子晶體的就是分子、原子晶體的則為原子,離子晶體為陰陽離子,金屬晶體為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它們的構成物質不同,這導致了其化學性質的不同.對于分子晶體來講,其實際的作用力大多為分子間作用力,而原子晶體則為共價鍵.離子晶體為離子鍵,金屬晶體為金屬鍵.在其中化學鍵有共價鍵、離子鍵和金屬鍵這三類,共價鍵又分為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組成類型不同,又構成了化學課堂上的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教師接著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常見的極性分子物質有哪些嗎?”學生大多都不太了解.教師順勢可以拿出課堂上一位學生的水杯,對學生說:“這就是常見的極性分子H2O,非極性分子則有H2、CO2等.”在這樣的完整體系下,教師可幫助學生區分不同分子之間的相互區別.這時學生也不需要去背誦大量的公式了,他們會通過已有的概念知識進行自身概念圖的完善.理解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區別,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過程中逐漸構建一個完善的概念圖.又如在教學“酸堿反應”這一課程時,教師則可以以酸堿反應的具體離子表達公式作為課堂開展的中心.先展示出一般物質的化學反應,如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就會生成氯化鈉和水,借此讓學生理解酸和堿的反應結果就是生成鹽和水.接著教師可以講解某些學生在學習時常容易忽略的酸(如醋酸、硫酸、氫氟酸等),將其與常見物質堿氫氧化鈉的反應書寫在黑板上.通過酸堿中和反應知識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常見酸和常見堿的物理、化學性質.這樣的概念圖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它也提高了高中化學的整個教學質量.
三、應用概念圖進行思維補充和教學評價
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較為散亂,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也是十分受限的.他們在化學課堂上很容易會因為自身的忽略而遺漏某些化學知識點,這些遺漏的化學知識點會成為學生后期學習的致命弊端.問題的堆積會導致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下降,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整個化學學習過程.教師要通過概念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揭示化學概念本質,讓學生在概念圖學習模式下認識到自己以往學習所存在的錯誤.
例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由圖3所示的概念圖進行教學.先將氧化還原反應的反應性質、反應過程和反應產物做出闡述,讓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聯系.接著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對氧化物來講,得電子和失電子對應的分別是什么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反應原理是什么?”學生會在探討過程中了解化合價降低表現為氧化性,化合價升高表現為還原性,它的反應過程也分為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這兩種.學生通過觀察能直觀地了解解到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相對的一類反應,它們并不是與氧氣的反應,它們的整個反應實質就是電子得失的轉化.在概念圖教學完畢之后,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學習過程對其作出評價.如在教學“有機化合物”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每節課程開始之前拿出一張白紙,將自己所掌握的與有機化合物相關的知識全部書寫下來.通過自己的理解,構建出概念圖.過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所繪制的概念圖對其做出評價,在評價過程中保證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多給予學生一些激勵評價,幫助學生在互補學習過程中理解知識學習重點.這樣的評價過程既能夠穩固學生已學習過的有機化合物知識,它更豐富了學生對于某些有機化合物空間結構的了解.學生能夠在批判思維建立過程中了解到化學知識學習的魅力,他們會針對各單元的知識結構重新構建概念圖.教師應用好概念圖,幫助學生及時發現錯誤.做好學生的學習評價,保證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學——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一大連貫過程,教師應用好概念圖這樣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點燃化學課堂.從教學理論方面做出設計,應用概念圖幫助學生發現錯誤.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做好課堂教學設計.由此實現學生認知方式的改變,讓概念圖成為支撐學生學習發展的一種重要技術.學會合理應用概念圖,做好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袁雪春.基于概念圖策略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高考,2015(1):14.
[2]榮海霞.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策略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2):18.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