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益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廣大教師應在做好日常教學輔導工作外還要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健全學生品格,而地理學科中要想滲透德育教育,要求地理教師應結合教材制定科學德育教育方針策略,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有關知識,通過理論結合實際方式深化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地理課堂的全面革新。基于此,本文就中學地理課堂德育教育滲透展開合理分析論述,以資借鑒。
關鍵詞:地理教學;德育教育;滲透研究
地理學是兼跨自然和人文兩大領域的綜合性學科,特別是在現代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在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要兼顧德育教育,打破傳統課堂以應試為主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地理學課中德育教育資源創設多樣化地理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各區域文化認識,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水平。
一、德育教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探究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科學性、理論性及實踐性特征,對學生綜合能力有著一定考驗,同時地理知識中很多內容都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進一步深化學生學科素養,為學生構建科學、高效地理課堂。與此同時,中學地理教材中豐富的知識內容,特別是人文地理知識更是覆蓋我國政治、經濟、人口、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生學科素養,而德育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改革重要內容,要求教師幫助拓寬學生文化視野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道德修養,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科學合理德育方針
中學地理中德育思想滲透需要教師立足于課本教材及學生知識能力現狀進行合理設置,保證教學目標內不受影響,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例如,在開展《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黃河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黃河的壯闊,這時教師可以提問:“古代有很多描寫黃河的詩句,有哪位同學可以想到?”學生回答“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等等,并讓學生根據詩詞去想象黃河之水氣勢洶洶、一瀉千里場景,也有許許多多文人藝術家們將黃河比作生命的象征,通過視頻片段及古詩詞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時候教師可以順勢為學生講解黃河的主要功能,讓學生對黃河有深刻的了解;緊接著為學生播放黃河水患、黃河上游土地沙漠化圖片,讓學生分析這一現象原因,列舉黃河水患引發一系列危害,讓學生意識到黃河水患的嚴重性,并結合德育教育方針,引導學生學會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思想意識,使課堂教學得到升華。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地理教材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的學習相關知識并獲取相應技能,而地理教材中蘊含豐富的人文素養,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一特征并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使教學效果得到深化發展。例如在開展中國地理知識教學時,講到中國所獨有的特殊優勢和輝煌成就時候,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但同時還要幫助學生了解現今國際發展形式及我國所面臨的政治和領土主權問題,提高學生憂患意識,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很多簡單的地理知識并不涉及德育教育內容,但并不意味著就無法滲透德育內涵,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地理教材,并進行拓展延伸,使之與德育內容相契合。例如,在學習青藏地區知識內容時候,教師可以對比西藏幾十年來發展變化,讓學生感受政府在藏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特別是青藏鐵路的貫通,不僅維護了西藏地區和平穩定同時也促進了民族的繁榮發展。雖然西藏部分地區由于歷史遺留因素及政治因素等影響還存在分裂情況,但我國政府始終堅持民族團結,嚴厲任何企圖破壞疆民族地區行為,這些知識教材中沒有涉及,但教師在講述過程中也是向學生滲透德育思想的過程。
(三)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效果
中學地理中詳細講述了我國地理資源分布狀況,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各類型資源數量及使用情況,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掌握程度,與此同時,地理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發展對人們生活帶來的變革,幫助學生樹立憂患意識。特別是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人們對地球資源過度開采,雖然給社會帶來一定推動力,但也加劇了社會環境負擔,森林資源的大面積減少,水資日益匱乏,土地沙漠化等都阻礙社會前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環保理念,并主動承擔起環保事業參與者和推廣者。例如,在學習水環境保護有關知識教學時候,教師應先讓學生意識到水資源重要性,水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基礎,也是植物繁衍生息的重要資源,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水源,人類的生存也就無法保障,教師可以播放印度、非洲國家因為缺少干凈水資源只能喝臟水畫面,同時運用一系列數據讓學生認識到地球上3%可引用淡水要滿足70億人口生活起居,這3%水還包括南極北極以及人們難以到達高山地帶,人均用水量正逐漸降低,全球用水緊缺已成為不爭事實,通過一系列數據使學生感受到水資源的可貴,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節約用水好習慣,充分發揮德育教育價值功能。
綜上所述,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滲透德育教育是當代地理教師所應思考的問題,教師應意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行為品格重要性,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制定完善教學計劃,充分挖掘課本中德育素材,深化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瓊瓊.淺談對中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9(07):97.
[2]陳愛珍.德育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