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鵬
新型高校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實踐“體育強國夢”的精神,可讓學生在持續性學習、教育、訓練的過程中養成積極的學科價值觀,有利于凸顯出教育創新的目的。由此可見,為了進一步促進體育改革的效率,教師應當充分注意各個學生身體技能、運動能力、心理素質之間的差異性,再結合必要的教學改革進行融合創新,以期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1 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價值
智能手機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且網絡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思想和主流意識形態,所以將教育教學改革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可讓學生在轉變個人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掌握體育學科精神。因此,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因素進行更新,尤其是需利用抖音、微博、貼吧等平臺滲透體育學科知識,配合音樂、視頻的形式嵌入學科思想和運動方法。通過幫助大學生運用各類實踐平臺學習到體育運動的方法,再結合直觀性的模仿學習、體育文化學習、交互體驗和情感交流的過程感受體育運動技巧。另外,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結合科學、合理的結構模式進行干預創新,可凸顯出教育理論的內涵。
2 新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方式
2.1 融入新穎的教學觀念
新型體育課程設計應結合大數據、互聯網的形式進行創新,同時運用慕課的課堂模式建立線上教學空間,可讓學生利用線上平臺學習創新化的體育學科理論。因此,教師應當將以實踐課堂作為核心,融合文化、價值觀、體育技能等方面的要素,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來利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即在線上平臺輸出視頻元素,指導學生觀看視頻內容,總結視頻中各項體育技能的訓練方法和提升方式,有利于凸顯出全面、有深度的體育課堂形式。比如教師可推送“提高體能的五種訓練方法”的文章,要求學生掌握成年男子、女子的耐力、力量訓練、平衡訓練、柔韌性以及彈跳能力的養成方法,同結合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呈現,要求學生在觀看“云平臺”課程中體育理論的特點。通過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模擬實踐,根據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出生動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技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在課內訓練期間,教師可結合視頻元素,細致講述小腿、大腿在跑步、跳遠等運動的發力點,再結合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到視頻元素中的重點。若學生在探索期間遇到任何問題時,教師也可利用抖音推送關聯性的交互空間,要求學生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地訓練建議。例如部分學生在平臺中詢問正確的減肥方式,教師可向學生推送Keep軟件,指導學生參加“30分鐘減肥訓練”“HIT全身燃脂”等課程,要求學生利用每周4次的頻率進行持續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通過線下聯動線上的形式進行教學干預,指導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獲取更多體育運動技巧和學科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2.2 設立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內容
體育課程還能開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尤其是特色的體育活動可提升學生本人的參與能力,以便為學生推送更新穎的體育運動理論。因此,為打造出一個以活動為主題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進行理解分析,并將特定的文化思想進行展現,可讓學生積極參與至實際教學探索活動當中。另外,高校體育教師也應當及時關注校內外的體育要聞,利用新媒體軟件進行呈現。例如可在課堂內融入關于奧運會、冬奧會、城市馬拉松比賽等話題,指導學生從各個角度收集新穎的體育活動方式,從活動組織的要求落實校園文化內容。通過讓學生從互相關注、相互轉發、話題討論的形式進行體育學科學習,盡量將體育能量以特色的傳播形式進行互動交流,可方便學生從體育信息傳遞的角度進行溝通、實踐、分析和總結工作。最后,教師還可設立校園文化節活動,要求學生在文化節中積極表現自己的體育能力,以便在擴充體育學科理論、實踐方法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同時,教師也應當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指導,要求學生將體育學習作為自己的愛好,并逐漸養成持續訓練的方式,以便打造出個性化的教學課堂。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革新體育授課方式,教師應當結合新媒體技術展示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可讓學生在持續性學習、體驗、感知的過程中意識到體育學科的魅力。另外,教師也應當結合大學生的愛好、學習習慣進行創新,幫助學生從自主實踐的思路展開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廣東文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