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輝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師教學理論和學生學習理論應用到了體育教學之中。深度學習理論作為近些年越來越流行的學習理論,是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非常適合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落實。因此,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改進體育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教學評價等環節,使其貼合深度學習理論,打造體育優質課堂。
體育是一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身體健康成長的學科,在教育領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不過當前的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已經實施多年,缺少新意,很多學生還是在學習傳統學的內容,這會使得他們覺得體育課較為枯燥,缺少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的下降。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必須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提高對深度學習理論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揚體育教學的創新精神,將創新素養落到實處,為體育教學帶去更具新意和樂趣。
1 適度柔韌訓練,做好學習準備
柔韌素質與人的體育運動密切相關,是人們進行體育活動不可缺少的關鍵素質,對體育活動起著關鍵的作用。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和整理運動是進行體育活動前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身體中的關節、肌肉、肌腱和韌帶等組織如果突然進入高強度的活動之中,不僅會出現不適應、排異等反應,甚至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要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和整理運動,使身體機能逐漸適應運動的狀態。
具體來講,柔韌訓練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進行展開,可以由穩定狀態訓練到非穩定狀態訓練,由靜態訓練到動態訓練,由靜力訓練到動力訓練,運動負荷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在數量和強度上不斷增加,使學生能夠逐漸適應更高要求的柔韌性素質訓練。如在中長跑項目前,需要腿部有力量、有節奏的向前蹬進,所以需要腿部具有一定的力量,因此可以采用動力拉伸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采用蛙跳、上下臺階等方式來增強下肢的力量。
2 依據教師引導,進行自主練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如在開展籃球活動時,教師要按照規范的方式進行教學,糾正不合理的投籃姿勢,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專業化的籃球教學。但除此之外,學生學習籃球不是只有觀看教師、進行模仿學習的過程,還有自身練習感悟、消化并完成實踐強化的過程,這需要學生自身進行活動,教師不能夠過分的進行參與。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將籃球游戲、投籃比賽、個人活動、小組活動不斷的融入到籃球教學之中。
具體來講,教師在進行動作展示時,也要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說明:從腳底發力,也就是說雖然是用手投籃,但力量是從腳前掌發起,然后通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后力量傳遞至手指尖將籃球投出,力量的整個傳遞應該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接下來由學生進行模仿,帶領著學生進行原地徒手練習,最終通過模仿、觀察、比較,師生糾正,幫助學生記住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要領。
3 開展競技游戲,提升學生興趣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體育教師也要是適當組織開展體育活動。例如,定向運動是一項參賽者借助地圖和指北針,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若干個被分別標記在地圖上和實地中檢查點的運動。從其內容本身來看,定向運動適不適合成為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因為體育課活動面積非常有限,這就使得定向運動在學校較難實施。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對定向運動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校本化改造,使其貼合學生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例如,斗雞是常見的民間益智類游戲,具體來講,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為4組,進行小組競技游戲。4個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選擇對手,抽完后進行對決,每次對決由小組選出一人,與對方小組代表成員進行對抗,每組的組長進行選人,每個小組成員在一輪只能出場一次,每贏一次,小組加一分,累計分數多者獲勝。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能夠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而且兩個比賽環節也非常具有挑戰性,比賽的勝利由學生共同來決定,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性特征。
4 完善教學評價,考核體育水平
為了提高體育活動和課程的專業化水平,更好的掌握學生的深度學習效果與情況需要進行相應的記錄匯總工作。具體來講,一方面,要固定記錄時間,如一個月或是某一體育活動任務、活動完成后進行階段記錄;另一方面,也要將記錄時間靈活掌握,實施隨機記錄。通過靈活的記錄方式,能夠形成從既全面又具體的記錄體系,能夠讓運動員認真對待體育活動訓練和活動中的小事情,養成大事小事都能堅持做好的良好習慣。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的改變了教育的形式,也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諸多便利,其中無紙化電子信息記錄能夠有效地運用到體育活動的記錄工作之中去。因此,教師要提高對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視程度,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建立運動員的電子檔案,對他們體育活動訓練的時間、內容進行記錄,可以放入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的照片,還有他們在進行田徑比賽的成績,一點點記錄學生在體育項目中取得的進步。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順應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深入學習理論的重視程度,結合自身學校與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化的改造與實施,使體育課堂教學生的主體性能夠真正落實,讓祖國的花朵在開心、快樂、健康、安全的成長!
(作者單位:臺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