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云
為了提高體育教育的水平,并且幫助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協調性,需要致力于培養這一部分學生的運動習慣,促使其自主加入到體育鍛煉當中,從而逐漸通過體育運動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及實效性。因此在文章的研究中將細致分析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運動習慣的培養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體育學科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體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其以飽滿的情緒狀態完成各項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提供持續性的人才供應。在教育事業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的數量占據一定比例,而針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會存在身體素質較差、發育緩慢的問題,因此便需要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所以便有必要培養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運動習慣,助力教育水平的提升。
1 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運動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運動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協調性,提高身體素質,因此要針對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并且能夠在課上學習時間以及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促使其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從而使其逐漸成長為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階段的優秀人才。從本質上來說,針對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進行運動習慣培養可以有效幫助這一部分學生形成對體育運動過程的正確性思想認知,并且強化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進而更愿意跟隨著教師的引導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通過科學研究調查可知,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的新陳代謝、強壯心臟、使人的精力變得更加旺盛且增強骨質,所以在開展教育工作階段便有必要針對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培養其運動習慣,促使其擁有更加良好的身體素質,并且能夠科學開展各項體育運動,以此為我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培養出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供應。
2 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運動習慣培養的策略
2.1 激發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學習質量以及效率,同時也與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產生密切的關聯,因此教師便需要致力于激發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以及愛好,用以促使其積極加入到體育運動中,并且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工作方式,在教學階段融入更多的課堂體育活動形式,如:排球比賽、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以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激發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并且促使其在課堂聽課階段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隨后教師輔以正確性的引導,便可以有效促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體育運動教學的質量。
2.2 豐富體育課堂知識的講解方式
教師在開展體育課教學階段也要注重豐富課堂知識的講解方式,以此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持續不斷學習體育學科的過程中形成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體育課堂知識階段充分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通過課堂互動營造起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也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加入到體育學科知識學習中,進而掌握豐富的體育知識內容。而在此階段,為了有效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時而向學生拋出問題令學生思考,以此令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與目標感,進而在長久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2.3 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針對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來說,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特點以及對于體育運動的不同認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從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相針對的教學措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可以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其中,通過分層教學法對不同體育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引導措施,并且給相應的學生布置與其自身身體條件相適應的體育運動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激發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有利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形成對體育運動的良好興趣愛好,進而更加積極且主動的加入到體育運動的學習與鍛煉中,且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這對于體育教學工作水平以及實效性的提升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師開展體育課程教學階段,需要針對于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細致開展各個教學過程,致力于促使學生形成對體育運動過程的良好思想認知,并且掌握豐富的體育運動知識以及技能,使其自主參與到各項體育運動任務中,以幫助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切實促使其提高身體素質。
本文系銅仁市2019年基礎教育科研課題,課題名稱:易地扶貧搬遷戶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課題編號:2019
SJ111。
(作者單位:江口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