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霆
1 實施選課走班的背景分析
1.1 當前教學狀況
(1)以前傳統體育教學一味強調“全面發展”?;@球、足球、排球、田徑、武術等平均排課,并且集中在三大球類,各個教學班學生人數偏多,器材少,學生愛好各有不同,結果是樣樣學,樣樣都學不好。
(2)由于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基礎、生理、心理等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學生在喜歡的項目上“吃不飽”不喜歡的項目上“吃不了”,甚至于“不想吃”。不利于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和健康行為的養成。久而久之傳統體育教學影響學生的積極的運動興趣。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對某一項體育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執著和熱愛。他們只希望在此項目上能夠更高的提升和有所建樹,不愿意學習其他運動技能,對某個運動項目,比如籃球,有著極強的個性心理需求。
(4)高中女生教學難,上課不喜歡動,老師一安排劇烈一點的運動項目就不知所措,請假、見習等原因已經成為很多體育老師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情。其一:惰性強,喜歡閑聊,運動積極性差,內心復雜、敏感,在情感價值表現中稍不如意就回避上課;其二:一部分學生對于對抗項目(籃球、足球)缺少興趣,對于學習技術技能也缺少耐心。體育老師們只能采取強迫參與、說服教育等手段,學生表現也是極其被動的。
(5)體育課目標不明確。兩、三周一換一個項目,一個年級一個內容,一個班一個球、因為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年級的班級有3、4個,這樣平均到每個班的器材和場地少的可憐。只能滿足喜歡球類的男生,女生只能組織其他的教學。導致學生不能培養自己喜歡的運動興趣、達到自己的運動目標,教師也增加了組織課的負擔,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1.2 教師情況
中學體育老師專業多樣化,一專多能并不能適應現在學生運動專項發展多樣化的要求?;@球專項的教師不會教或者教不好喜歡踢足球的學生,排球專項的老師不會上武術課這也是中學體育課教師層面亟需解決的問題。遇見自己專修的項目,專業化程度高,課的效果好,遇見自己不熟悉的項目應付學生,教錯等現象普遍存在。一堂課45分鐘,課的密度過低,運動強度上不去,男女生混在一起,男生要求高一點,女生要求低一點,顧得了男生顧不了女生這些問題依然突出。
2 選課走班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優勢
2.1 教師必須要有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學校體育教學理念的提升是進行新課標創新教學的前提。同時認真研究和探討“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體育課教學理念,是未來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 是在體育教學中能始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發展為主題的教育思想。
以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為主要形式的高一年級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一是剛剛入學、二是大多數同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興趣適合的模塊教學。需要解決的主要任務:第一為高一模塊培養興趣入手。第二為高二模塊興趣著力提升。第三落實高三新課標規定的“可以根據學校課程開設運動項目的具體情況選擇1-3項進行較為系統和全面的學習”第二、第三選修模塊學習的任務。
2.2 教學策略是以目前選課走班的學習小組為核心開展教學,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同步進行
選課走班教學模式下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愛好、運動興趣選擇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體育項目。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開設相應的項目。這樣,教師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專業水平。學生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盡情的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也能顯著提高。如:學校根據體育老師的配置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籃球、足球、排球、武術,高三開設乒乓球和羽毛球、健美操六個主要學習項目。根據學生的選項意愿分班,采用男女生分班的形式授課。課堂教學以選定內容為主,穿插必修田徑的內容。其中必修田徑一學期不少于8課時。以籃球模塊1為例:一學期中安排2節基礎知識(理論)課,8節田徑課,26節籃球課,共計36節,18周。一學期或一學年學生可以更換學習項目。
教學、考核評價的實施。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能離開教學、考核評價。必須是嚴謹、細致、認真、全面的。有即時性評價、階段性評價;有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有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不僅針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考核)給予評價,更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和課堂表現、出勤等進行評價。教師在課后對表現優秀學生的表現要及時給予口頭表揚評價,在課中對表現不積極,沒有運動興趣的同學及時提醒并給予鼓勵,最后在學期末還要給予學習小組獎勵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發展的動力,通過評價來表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效提升運動能力,加強自身身體素質。
(作者單位:新疆克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