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豪
1 案例背景
在當前的體育課教學中都提倡創新,教師都在課堂上加入了許多趣味性的游戲,以及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并且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練習的積極性也相應提高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在創新型教學中,隊形隊列越來越受到擠壓,甚至在一堂體育課的實施當中出現“不重視”的現象,造成學生們的隊列素質素養普遍下降,在體育課堂上,老師不重視隊伍的整理與調動,學生在排隊的時候也越來越松散,不僅影響整體的同學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一堂體育課的執行。
2 案例過程
在小學高年級的體育課中,往往忽略了對隊形隊列的執行要求,導致年級越高的學生,紀律意識也越低。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隊形隊列的教學也應該得到重視,得到創新,才能更好地展現出學生應該有的精神風采,不僅可以提高體育課堂上教學的流暢性,又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隊列和體操隊形的訓練幫助學生樹立坐、立、行走和跑步等正確的姿勢;使松散的班級成為有組織、守紀律的集體,并為接下來的體育課堂教學正常地開展做好鋪墊。內容似乎聽起來簡單,但越簡單的工作想要做好越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3 案例分析與結論
3.1 教材分析
隊列和體操隊形練習,是課程標準中基本體操類的內容之一,是培養組織紀律性、形成集體意識與觀念的主要組織形式和手段。
隊列是指全體學生按照統一口令、一定的隊形所做的各種協同一致的動作。體操隊形是在隊列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任務和需要,在原地或行進中所做的各種隊形和圖形的變化。
隊列隊形的教材可以鍛煉學生的站姿、走姿、跑姿等良好的行為姿態習慣,是在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織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以及維持良好要的課堂紀律。隊形隊列的教材雖然是低年級體操類的教學重要內容,但在高年級的教學甚至是高中,也應該有一定的課時比重,教師應該根據高年級的實際情況來開展一定課時的隊形隊列的鞏固教學,隊形隊列不單單只是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高年級也應該重視。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從“動作的方法”、“動作的要點”來進行教學。通過明確“教學重難點”和“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來對動作進行改善提高。
3.2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在生理上各方面還在處于發育旺盛時期,可以進行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技術。心理發育上的感覺、知覺、靈敏度、記憶力、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邏輯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占主導地位,但在進行練習活動的時候不喜歡表現自己。因此在練習中需要更多地通過語言的鼓勵以及行動上的支持,來給予學生更多自信心,使他們邏輯思維上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敢于表現自己的長處,并挖掘自己的潛能。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教學反思
4.1 在練習中有幾名同學還是對“預令”和“動令”的概念模糊
在課堂上我對“動令”和“預令”的概念只是簡單地講述了一遍,當大部分的學生都大致理解后,我忽略了少部分的學生還沒完成理解,導致在后面的練習當中有些學生出現“預令”動了“動令”沒動的情況。應在練習中不斷地強調“預令”和“動令”的區別,讓學生更好地分清楚什么時候動什么時候不動。
4.2 教學中有多名同學出現“跑步走——立定”后站不穩與不齊的情況
課堂上我在“跑步走”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重視“跑步走——立定”的銜接,導致多名同學出現“跑步走——立定”后站不住與站不穩與不齊的情況,應該在練習前強調“跑步走”的速度不宜過快,并且速度要統一。練習“跑步走——立定”時候應該采用分組練習,先分組練習,讓每組學生在跑動的時候要求每個同學都要用眼睛的余光來對齊左邊的同學,從而達到開始跑動到立定結束都能保持整個隊伍的排面對齊,再進行集體練習,要明確地讓第一排的同學要控制好速度。這樣不僅提高了練習密度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4.3 學生的課堂反饋
學生在分組練習“齊步走、跑步走”的時候會自主探究練習方法。有一小組運用分解練習法,先進行手臂同步練習在進行腿部同步練習。進行手臂同步練習時一組學生原地擺臂,由一名同學負責喊口令。進行腿部同步練習時整組學生互相手搭肩膀,一字排開,原地進行踏步或跑步。學生會模仿老師平時采取的練習方法來進行自主練習,分組練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一種自學的形態。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前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