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成
在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中,體育科目的教學不僅占著重要地位,而且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有著重要影響。想要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完善教育結構,實行高效的教育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相關的教學活動。在眾多教育法中,激勵方法是最為常用,也是最為高效的教學方法。筆者對于激勵方法運用在初中體育教學進行了深刻分析,以此來供相關學者進行有價值的參考。
在教育領域中,激勵教學方法的應用十分常見,它可以讓教師對學生潛力進行深度挖掘的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信心,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育方式。初中的學生大部分調皮活潑,體育教學中如若積極運用激勵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活躍起來。本文從激勵教學法的含義、激勵教學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具體運用策略三大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1 激勵教學法的含義
激勵教學方法是指在學生對于學習提不起精神和注意力的情況下,教師借用某種話語或者某些方式對學生施加壓力和外力,從而激發出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引起學生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激勵教學法具體應用的方法有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非言語激勵法和言語激勵法。非言語激烈法包括多種方法,具體分為:目標效果激勵法、獎勵激勵法、集體榮譽激勵法以及預先示范激勵法;言語激勵法分為語言提示激勵法以及表揚激勵法。雖然具體的激勵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實際運用時,教師在原則上要有一定的遵守,否則就無法刺激到學生,進而起到反作用。遵守原則有三點,第一是時機性:先把握最佳時機,最佳時機有兩個情況,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和在某件事得到滿足之上對于新事物的追求,這兩種情況即為最佳時機,可以應用激勵法;第二是針對性:在實際應用中,要有針對性,激勵手段并不是單純的表揚和鼓勵,最終目的應是激發學生信心和潛力;第三是公平性,在實際應用中,要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出現對個別學生存在袒護或偏見的現象。
2 激勵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現階段,我國推進的新課改在教育領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方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和教師的關注和重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高中體育教師也應該在嚴格要求自我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初中階段,學生在生理發育上十分快速,相對比之下,心理發展速度變比較緩慢,這種不平衡的情況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存在,其中在體育教學中就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學生因為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或者承受壓力,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相關的體育互動中,從而降低教學效率。而激勵教學方法最根本目的就是在學習上,增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運用這種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自信心,還能夠帶動體育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3 激勵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針對激勵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筆者整理了三點,分別是:運用言語激勵法、運用集體榮譽激勵法、運用獎勵激勵法,本章將進行一一描述。
3.1 運用言語激勵法
實際教學過程中,言語激勵法是最為常用的激勵方法之一,一般適用在對于學生行為的評價。在實施之前要有針對性,教師要對目標學生的性格和心理進行全面掌握,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言語激勵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如若某方面表現良好,就要及時給予表揚,以此方式肯定學生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3.2 運用集體榮譽激勵法
集體榮譽感的表現是指自主維護集體的榮譽,如若學生能夠有集體榮譽感,就能夠營造團結友愛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想要培養集體榮譽感,就可以利用集體榮譽激勵法。教師可以積極舉辦一些體育比賽,讓不同班級去參加,形成互相競爭的局面;或者為學生講解集體之間互相協作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團結意識。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集體意識的同時,又能提高體育綜合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3.3 運用獎勵激勵法
物質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概括為人的需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需求也莫過于此。如果教師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就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工作效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考核的成績,如若學生成績較好,教師應當及時給予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比如:排球、乒乓球;與此同時,還可以以獎狀的形式,肯定和表揚成績優異的同學。總而言之,要積極給予學生獎勵,滿足學生的需求,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因為學生在初中階段,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成熟,所以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題,在熟悉了解教學激烈法的基礎之上,靈活合理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體育學科的熱情,激發出學生體內蘊藏的潛力,引起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興趣,促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關體育活動中去以及認真完成教師在課后安排的學習作業,進而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