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杰
在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將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視為教學重點,不但可以借助體能訓練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也能夠向學生滲透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讓高中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以減緩學業帶來的壓力,和負面心理的影響,最終實現體育學科綜合育人的教學目的。
1 加強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生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而這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體現。學生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有內向、內斂、暴躁或冷靜。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通常都是各自完成教師所分配的訓練任務,沒有與同伴合作的意識,這樣的課堂就顯得沉悶無趣,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而體育教學的開展,目的是要讓學生鍛煉身體,擁有強健的體魄,同時減輕文化課學習帶來的壓力,讓高中生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故而,教師必須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體育精神及意識,以健康積極的心態成長。
體育教學作為一種集體性的教學,同樣可以豐富多彩,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極大的幫助。教師應在日常學習中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幫助高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通過團隊合作加強人際交往,使其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對未來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開展相應的集體性比賽或游戲:拔河、接力比賽等都是較好的選擇。當高中生通過團隊合作獲得勝利的喜悅,就能使其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樣的體育活動不但能讓高中生加強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集體觀念,還能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溝通互動強化其人際交往的能力,進而促進高中生以健康的心態全面發展,不斷進步。
2 有效進行成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隨著高中生學習壓力的逐漸變大,通常會使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抑現象,這樣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將是一大阻力。而信心則是學生能夠積極學習的動力,作為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擅長利用學生的長處及優勢,積極引導,并將表揚作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加強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體育教師要運用適當的方法,讓高中生能夠有效的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與動力,幫助其樹立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得以身心全面發展。
例如,針對一些體質較弱的學生,體育教師不但要運用合理的訓練方法,還應幫助其樹立信心,用鼓勵表揚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挑戰,循序漸進的強化其體質。以長跑訓練為例,教師針對體質弱的學生,可以先制定較為容易達到的目標,比如學生在以往進行長跑,800米用時7分50秒,這時體育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制定7分20秒為目標,積極鼓勵其接受挑戰,當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達到了規定的目標,就會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教師也應給予一定的表揚,這樣就能有效的幫助高中生樹立信心,同時教師也可以逐漸加強學生的訓練難度。當學生對自己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心,那么就會在信心的推動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愛上體育運動。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狀態就會逐漸變得積極健康,進而促進其在日后的學習發展中不斷進步,全面發展。
3 創造良好學習環境,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師應注重與高中生做到友好相處,以良師益友的身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讓體育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躍,以激發高中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提高其課堂參與度,并在所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下對學生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有助于讓高中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對體育學習有正確的認知,教師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
例如,在體育學科的課堂中,難免會有競賽類的活動,比如長跑比賽、短跑比賽、跳繩比賽及各種類型的接力比賽等,在教師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成績不佳甚至是失敗的學生進行鼓勵、勸導,同時引導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他人進行幫助。這樣不但能讓高中生養成勇于面對失敗的良好心理,還能使其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個人素養,并有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樣良好學習環境下,無行中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讓高中生能夠擁有健康且積極向上的心理,進而促進其能夠在學習發展中不斷進步。
4 總結
體育學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占比越來越重,對于學業繁重的高中生而言,除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并尋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十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