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磊
田徑運動擁有久遠的發(fā)展歷史,也是廣泛受到世界各國人群喜歡的運動體育運動項目。近年來我國體育運動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針對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教育培養(yǎng)也受到更多關注。本次研究對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策略進行分析,實現一般力量、肌肉力量、關節(jié)力量等訓練項目的有機結合,對提高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力量水平有積極作用。
田徑運動是非常考驗運動員的爆發(fā)力以及耐久力的運動項目。做好力量訓練,這是田徑運動員教育培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不過長期以來田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在理論和技巧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足,訓練方式單一、簡單,運動員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調動。故此,做好力量訓練的科學創(chuàng)新很有必要。
1 做好一般性的力量訓練
一般性的力量訓練在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力量教學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見的訓練內容。在開展一般力量訓練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大家去進行不同強度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爬繩訓練;或者根據學生在力量上的缺點不足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針對部分學生的下肢爆發(fā)力弱的問題,可以進行跳箱子訓練,針對性的提高彈跳能力。而對于腰腹力量不足的學生,在可以進行俯臥撐和仰臥起坐等的力量訓練。為增強趣味性,教師可以靈活的對訓練項目進行創(chuàng)編,比如開展小組間的量訓練比賽,看哪個小組,哪個學生的力量訓練動作最標準規(guī)范;或者我們采取游戲化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做動作,從而實現一般力量的訓練。
2 針對肌肉力量的訓練
肌肉是力量爆發(fā)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肌肉的支撐,人體的力量就失去了來源。在開展肌肉力量訓練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肌肉群的力量發(fā)生規(guī)律,合理把握肌肉力量訓練的強度和節(jié)奏。要特別注意在肌肉力量訓練結束后注意及時對肌肉進行按摩放松,避免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比如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跳躍訓練+負重訓練相結合的訓練模式;根據學生的體質體能情況要求每天訓練2-4次,每次訓練中間至少預留5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教師可以安排大家進行肌肉放松訓練。這樣一來就做到了肌肉力量訓練和肌肉放松訓練相結合。可以看到,合理的肌肉強度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水平有很好的效果,也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
3 針對關節(jié)力量的訓練
關節(jié)發(fā)力,這是田徑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爭取拿下高分成績的技巧所在。善于運用關節(jié)力量的運動員,其在參加比賽中的成績均數要比其他的運動員好很多。關于關節(jié)力量的訓練,踝關節(jié)這個部位的力量訓練是最主要的。無論是跳遠、跑步、撐桿跳,還是其他的田徑運動項目,都需要運動員的踝關節(jié)位置發(fā)揮作用,讓運動員能夠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圍繞踝關節(jié)等的力量訓練,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彈性跳躍訓練,穿脫跑鞋訓練,赤腳練習等。通過道具的設計和情境的應用,讓青少年運動員在田徑運動中保持注意力集中,能夠達到更好的力量訓練效果。比如開展后退跑、跳躍跑等訓練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抽選幾名運動員扮演啦啦隊的角色,為正在訓練的運動員加油助威。在這樣的創(chuàng)意訓練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更高,整個訓練活動的節(jié)奏感較強,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訓練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踝關節(jié)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因為用力不當出現扭傷、紅腫甚至骨折等。所以教師還是需要做好安全保障,避免運動員的訓練強度過高或者訓練的技巧掌握不熟練而出現關節(jié)損傷。
4 針對核心肌群的力量訓練
核心肌群的訓練是力量訓練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核心,是指以人體中心軸骨盆、髖部、腰椎等作為核心區(qū)域的肌群組。這個核心肌群在人類進行各種動作和活動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起著協調身體平衡,控制力量分配和完成標準技術動作等的效果。通過對不同學生群體的觀察可以發(fā)現,核心肌群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運動員在進行田徑運動中的動作就會不夠規(guī)范,有些動作做得不到位,肢體協調配合性不強,體能下降明顯。而一些核心肌群力量較好的運動員,其動作的標準規(guī)范性更好,在田徑運動中的耐力表現也更優(yōu)。針對核心肌群的力量訓練,通常可以采取腹直肌訓練法、腹斜肌訓練法、臂大肌訓練法、背肌訓練法等幾種方式來進行。針對側重訓練的肌群不同,具體的訓練方法也會不同。比如仰臥雙手接球的訓練活動中,學生采取仰臥姿態(tài)進行雙手拋接球訓練,依托腰腹的力量帶動身體的動作,對提高腰腹肌群力量提高很有幫助。
5 結語
面向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應該把握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根據田徑運動本身的特征特點來合理安排訓練內容,讓腳踝、肌肉等的力量都得到訓練強化。這樣才能促進運動員綜合體能素養(yǎng)的進步。
(作者單位:新疆烏蘇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