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寒娟 郭芷妍


摘要:本文以五溪流域傳統紋樣為基點,從地域文創品牌的市場化、商業化為切入點,探討創作性轉化新道路,以自主品牌圖騰百科書為例,當地特色文化為核心,進行商業模式的改良,文化的可傳承性和品牌的塑造雙向進行,全方位的創作性轉化文化傳承生態。重點研究地方文化的品牌化設計,設計品牌語境,保持文化與市場的聯結密切度,探索以五溪流域特色文化為核心的品牌創造性轉化之路。
關鍵詞:融合發展;非遺;創造性轉化
一、非遺與活態傳承概述
五溪流域傳統民族文化是基于當地特殊地形、歷史等諸多自然與人文因素相結合孕育出來的獨特文化產物。后續發展受限于經濟發展、交通不便與文化前景渺茫等因素,五溪傳統文化后續發展道路不知往何處去,新生代不愿意接過傳承傳統文化的擔子。文化與商業化的融合是推廣當地特色旅游的一種新方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推進文化作用,使當地旅游有特色可言,加強旅游體驗的獨特性與目標人群差異性。圍繞文化與商業化兩點進行開發產品,在不改變傳統故事內核的情況下,推廣傳統圖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五溪傳統文化,保留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通過對傳統民族紋樣的收集與網絡化,建立一個云上的民族紋樣庫,隨手可取,隨時可讀,降低進入不同文化的門檻,拉近文化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同時引入商業進程,打造品牌,維持品牌效應,幫助打響地方招牌。通過一個全新的易于流通的口號來再造全新的地方形象,有利于當地的文化形象構成,助力經濟發展。
二、五溪流域傳統文化現狀
懷化地處巫水、渠水、酉水、?水、辰水,古稱“武陵五溪”。受戰火影響,少數民族逃難至此定居,此地聚居了許多少數民族。不同民族之間文化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環境與共同的美好期望。傳統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為衣物,主要內容是記錄自然風光,歌頌人物事跡,寄托感人情愫等,主要技法為刺繡與蠟染相結合,對現實事物進行抽象化處理后進行排列重組,通過整體傳達同一個情緒。
民族多樣的好處是文化也具有多樣性,不好之處在于不同民族之間文化體系散亂,沒有成文的故事收集,以口頭流傳為主,傳播面積小,針對人群局限,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理念沒有交集,依靠旅游人群也難以傳達文化背后的故事,能傳播的只有含糊的圖形,身為故事的靈魂難以被傳播出去。綜上所述,五溪流域傳統文化難以依靠自身力量打破愈加凋零的現狀。
三、五溪流域文化產業現狀
3.1五溪流域傳統文化現狀
民族文化的推廣、發揚與傳承是當地迫切的需求,現代城市不斷擴大,本屬于偏僻山村的地域不斷被吞噬,文化也喪失得以傳承的土壤。本地已經做出一些挽救的措施,比如與懷化學院進行合作,系統化的對繡娘進行技能培訓與一些宣傳性項目的合作。但是懷化學院進行的研究以理論為主,缺乏有意義的對市場的研究。實體的存在意味著文化存在于某幾個人的口頭中,只能一對多甚至一對一的小信息量交流,對于文化的大面積傳播是一個很嚴重的制約因素。面對對象少,交流信息量小,兩者綜合導致傳播效率不高。
3.2五溪流域文創品牌現狀
品牌意識含糊甚至完全沒有品牌概念,當地雖然有多種民族文化,但是并沒有一個突出的品牌,之前的文化利用都是簡單粗暴的對于原始衣物進行復刻,銷售市場狹小,有購買意愿的人群不多。本地對于文化的深入利用有著天然優勢,應該利用文化優勢,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于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和借用。對文化精神進行提煉,并且以文化精神為核心,與產品進行結合。從一個商業化的產品構成來說,一要有明確的民族特色,攜帶有可傳播與被直接讀取的民族文化。二是對于文化要進行一定程度地再加工,不能將原文化直接堆砌在全新載體上,如果不對文化進行微調而直接挪取的話,文創產品會有輕微的不協調,影響顧客的潛在印象,降低購買欲望。三是對于產品進行一個品牌化的烙印,達到可以直接辨識出該產品就是本品牌下屬的鮮明風格。建立一個突出的本地文化品牌就目前來說,本地民族文化內涵挖掘程度不高,挖掘方式單一,產品傳統且商業化不成功。
四、商業化開發路線
以“行走的圖騰百科書”品牌為例。“行走的圖騰百科書”推出“萬”、“物”、“化”、“生”四個系列產品。分別針對母嬰、兒童、青年、老年四個不同年齡階段推出產品。以萬物皆有靈的民族感悟為核心要點建立起生命樹的產品靈感線,為生命不同階段的人開發不同的產品,希望能夠挖掘開發屬于五溪民族本土圖案文化產品,向更多的人傳播五溪地區民族故事,通過民族的圖案給人與人的聯系會產生新的或保留一些寶貴的美好體驗,從而慢慢地和聯系在一起的人們分享所謂幸福的感受。讓“行走的圖騰百科書”與幸福綁定的一起,間接將幸福與民族文化綁定,穩定民族文化的受眾群體與未來銷量。
制作意圖為破解五溪紋樣過于傳統之困境。五溪紋樣久無更新,且無創新應用,使之圖樣老舊不利于應用。故而重新更新五溪傳統紋樣,創新五溪紋樣的多方面、多角度應用,使之能與當今時代接軌,應用于該時代的多方面物件之上,以傳統接上現今時代之長河。
4.1主打產品系列之一:天上星星
兒童徽章商品(圖1)來源于星星,尋找你的紋樣徽章-紋樣也好,每一個人也罷,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散發著獨屬自己的光芒。即使彼此不了解,也會被各自的魅力所吸引,想把紋樣和顧客的距離縮短,把這份故事和情懷傳遞,在彼此追尋的過程里交相輝映。
兒童徽章系列屬于“物”系列,即為兒童系列,售價較低,品種多樣,通過對不同民族的花紋進行直接提取和轉化,分門別類地以民族作為區分,推出各種不同風格的徽章。增加產品之外的趣味性,在保證產品差異性的同時維持同一個系列的穩定風格。
4.2主打系列產品之二:吾系愛你:紋樣T恤
情侶、親子T恤產品靈感來源于行走、相遇的圖騰。生活將人與人連接,這一特質在這塊土地上清楚地展現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圖騰力量共振,以T恤為載體承載著千千萬萬的圖案故事,從南到北,從春到夏,傳遞著五溪故事,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找到文化自信,變得更為強大。
綜合日常用品和文化產品兩種屬性,一方面契合當下年輕人對于文化的追求需求,一方面提供了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展示空間,屬性的結合可以讓產品得到更加廣大的市場,讓產品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潛移默化地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一件產品發揮雙重作用。作為日常用品,容易生產品質穩定的產品是突出的優勢,民族文化中的傳統服飾皆由手工制作,品質良莠不齊,產量低下,不利于進入市場,服飾產品可穩定產出,制作的技術含量不高,保證客戶所得到的產品不會低于一個最低的品質,保證商品的口碑不受到打擊。作為文化產品一改傳統中的故事載體,與當今審美與流行元素結合后共存,傳播效果持續周期長,效果好,多點傳播,每一個顧客都成為一個新的傳播點。貼近生活中潛在購買群體進行宣傳,增加宣傳效果。
4.3“行走的圖騰百科書”潮牌
“行走的圖騰百科書”將紋樣上傳網絡,建立分別匹配傳統故事與應用紋樣,隨商品進行附贈印刷有二維碼的小卡片,只需要掃二維碼,即可了解所應用的紋樣背后的故事。
將文化與商品進行捆綁銷售,賣出一份商品,科普一份文化。毫無了解的普通顧客能對五溪流域傳統文化有一個了解的窗口,從這個窗口進行深入研究,可在年輕群體中宣揚五溪流域傳統文化,滿足顧客的對于文化產品的深度需求,基于顧客可以探究的路徑。挖掘五溪流域傳統文化與商業化的結合點,轉換對于文化的切入角度和文化的承載載體(圖2)進行不同嘗試,讓品牌產品設計多元化,建立品牌產品全年齡系列,盡力拓展產品的潛在客戶群。
五、圖騰百科書目前成果
“行走的圖騰百科書”目前對于團體訂購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放,與懷化學院周邊的教育機構簽訂合約,制作了2000個小型徽章,作為校徽提供給學生佩戴,并且約定了短期內再簽訂第二次協議。一些校園外的補課機構簽訂定期補充“化”系列文創用品作為日常消耗用品。開設淘寶店上架系列成品貨物進行銷售。
市地區學校與地區政府正在大力扶持文化轉型升級,遵照十四五規劃中的“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依托文化文物資源培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品位”進行行動,決定鼓勵創新型創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圖騰百科書”正是響應這種號召的項目之一,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將文化故事融入日常生活,讓人們在生活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文創產品以五溪傳統文化為基礎,在各種公共場所進行宣傳活動時,也有各路非遺傳承人紛紛伸出援手,這是出于同根同源的文化共鳴也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讓傳統生生不息的共同努力。
文創產品的開發保護了五溪流域傳統文化,為當地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文創公司總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會帶動相關的服務產業的發展。同時與本地政府進行合作,為當地提供人才培養的平臺,開展傳統民族文化宣講讓更多的五溪人參與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創新中來。通過文創創意推出更多優秀產品,助力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服務地方經濟。
結語
五溪流域傳統文化是古代特殊地理與人文孕育出來的獨特民族文化,隨著時代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商業化程度低、文化再利用內容不多、品牌意識薄弱市場散亂等諸多問題。隨著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研究好、解讀好、闡釋好中華文化,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大目標中的一個小目標。跟隨國家的倡導,抓住文創產品發展的契機,圍繞著五溪流域特色文化與產品品牌化,以產品開發推動文化保存與傳承,同時推動旅游區域資源開發,打造特色旅游產業。開創新的發展道路,利用互聯網多方位傳播傳統民族文化,跳出制約因素,實現民族文化的全新發展。
本文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懷化學院2021年校級項目:五溪流域民族傳統紋樣活態傳承——以“行走的圖騰百科書”為例階段性成果;2021年度懷化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城市品牌與區域文創產業耦合協同推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SP2021YB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