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皮陸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雖已列入云南省的中考科目,但由于折算分值只有10分,因此初中生并未給予該科目高度重視,從而影響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效率與質量。該課程對于引導學生如何遵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將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貫徹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本文將從初中道德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基于學生學情的道德與法治差異性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道德與法治;差異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351
引言
道德與法治課程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整個成長階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難度系數越來越高,要想學好該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素養。道德與法治是學生連接生活和社會的重要課程,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具有自我意識,相較于小學階段更有主見,學生的獨特性被充分展現出來,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小學生涯的過渡也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務必要抓住學生的差異性,針對性教學。
一、初中道德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能力存在差異
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以及接受知識的難易程度都與學生的能力有關,學生接受知識難度范圍越大則能力越強,由于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適當的課堂運行速度,因此給道德與法治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教學難度。
2.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較為枯燥,因此要想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模式多樣化需要教師付出一定的心血。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僅針對于課本的知識進行復述,雖然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的中考成績沒有影響,但對學生的生活以及三觀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形式的多樣性顯得至關重要。
3.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特殊性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使得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的速度不同,而教師的教學目的則是讓優者更優,弱者不掉隊,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需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性,盡可能的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更多的幫助。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差異性教學的有效性
1.結合學生差異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每節課上課前需要制定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務必要根據學生的客觀實際制定。例如在九年級上冊《創新改變生活》一課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教師無法在課堂進行時針對每位學生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可在布置作業環節結合學生的差異性,例如創新改變生活則需要讓學生明白創新的意義,并且具備創新意識,對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而言,在較短的時間內想出較為創新的方法改變生活,而對于沉默寡言的學生來說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則可把布置作業環節分為兩部分,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制作一例創新改變生活的真實案例,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只需要在網上搜索創新改變生活的案例,并對其作品進行分析,從而使得到的理論知識真正貫徹到學生的生活中。
2.豐富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關系到教師教學的效率以及課堂的質量,相較于其他科目,道德與法治課程更需要豐富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重視學生的背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及格只需要對課程的基礎知識背誦,而要想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則需要對該課程深刻的理解,因此,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應盡可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掌握該節課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例如在《堅持改革開放》一課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只需要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背誦即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需要與實際相連,并了解有關改革開放史的所有內容,將改革開放前后時期詳細了解后,并使得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背誦有關堅持改革開放一課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能力較強同學的理解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教學形式從傳統的統一教學形式轉化為分段式教學形式,使得優者更優,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不掉隊。
3.關注學生“互學”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陌生,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親切,如果將教師與學生的學習關系轉換為學生互學的關系,則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以平等的方式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并進行思想的碰撞,同齡學生互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站在同一高度,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容易聽懂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講解,因此,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本有關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學科時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小組討論。
三、結束語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務必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更加強調多元智能理論的作用,使得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跟緊教師的步伐,并以從容的心態面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與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怡帆.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信息素養問題及提升策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20.
[2]鐘曉霞. 為成功智力而教[D].上海師范大學,2020.
[3]薛蘭. 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態的創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9.
[4]劉麗琪. 初中《道德與法治》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