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逸馨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之下,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不再局限于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還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體育品德。對于小學體育合作學習模式而言,可以通過其特有的責任分工、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特征,在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習慣并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本文以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合作學習探究策略為題展開深入研究,旨在為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提供一些新的理論參考和啟發。
核心素養的本質在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領學生形成必要的品格與能力。對于小學體育學科而言,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都是其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并且貫穿于體育課的每一個環節中。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同時充分融入到小組間的交流和討論當中,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以此為基礎設定體育品德目標,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造了良好條件。
1 強化學生目標意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目標意識的重要性,并且以此為基礎選擇體育內容和體育教學方式。具體來講,教師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分別針對每節課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目標設定,并且通過最終的目標完成度來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生排球墊球之時,教師可以將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讓學生清楚墊球的部位與時機,并且能夠指出組內成員墊球過程中出現的錯誤;(2)同時還要讓小組內成員進行兩兩合作,相互拋球--移動墊球15次,然后再進行搭檔互換,以此來提高墊球的成功率;(3)在進行小組墊球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鼓勵同伴,并且能夠客觀看待比賽的輸贏。在這過程中,小組間成員的合作能夠有效增進組員的情感交流,同時也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隨后,在學生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之時,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此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幫助其他成員糾正錯誤動作之時實際上也是在幫助其他同學學習,引領學生形成樂于助人的思想意識;同時在小組成員相互拋球和墊球的過程既是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的過程,也是引領學生學會與其他同伴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整體而言,將目標細化有利于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層層引入,引導學生實現能力的逐步提升。
2 以合適的教學內容創設學習情境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課堂教學的孤立化、靜態化和單一化,而是要引領學生進行多種技術、技能的學與練,同時鼓勵他們參加多元化的比賽和活動,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創設豐富、多元化的情境,在小組合作、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多種技術和知識的融合,以此才能引領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首先,要切實避免整節課單一化知識或單一化技能的傳授。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墊排球之時,可以將單人墊球、雙人墊球迎面接力、多人墊球比賽等整合到同一節課程當中,而不是每一節課教授一種墊球技術,如此才能有效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結合多種墊球技術來實現能力的提升。其次,要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創設學習情境。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融入到體育課堂當中,并且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師應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學生創設各種學習情境。
3 構建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對于傳統的學習評價機制而言,大部分評價是針對單個學生,而在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新構建的學習評價機制不僅要對學生個人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還要進一步測評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在每一節體育課程結束之后,教師要結合課程目標完成情況以及學生和小組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總結,并對其進行打分。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構建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還要對學生在實際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等進行評價,并且分別對其進行打分。如此教師將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量化,以便學生能夠更好、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當然,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可以采用教師評分、學生自評、小組成員評分等多種評分方式的組合來確定最終的評定分數。在每一學期結束之后,還可以將本學期的小組評分納入到體育期末成績中,即分別設置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在體育成績中的權重,根據各項指標的得分與權重的乘積之和來計算學生的綜合體育成績,以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勵學生在小組中好好表現,進而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代學科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而言,通過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便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主要從強化目標意識、積極創設學習情境、構建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這三方面入手,切實圍繞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重要基礎。
(作者單位:廈門市金林灣實驗學校)